
梁平法钢筋计算方法及软件应用.doc
7页1. 梁平法、梁钢筋计算方法及软件中的输入规则1.1. 梁平法梁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同时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1.1.1. 梁的分类编号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梁类型代号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跨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梁类型代号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跨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XX(XX)、(XXA)或(XXB)框支梁KZLXX(XX)、(XXA)或(XXB)屋面框架梁WKLXX(XX)、(XXA)或(XXB)非框架梁LXX(XX)、(XXA)或(XXB)井字梁JZLXX(XX)、(XXA)或(XXB)悬挑梁XLXX(XX)、(XXA)或(XXB)(XXA)为一端悬挑,(XXB)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1)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表示方法:K12(2A);(2)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表示方法:L19(7B)1.1.2. 梁的集中标注1、梁截面的表示方法梁编号后面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350×70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50mm,截面高为700mm。
2、梁箍筋的表示方法梁箍筋信息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1)ф10@100/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均为两肢箍2)ф8@100(4)/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200,两肢箍3)13ф10@15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的中部间距为200,四肢箍4)18ф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中部分,间距为200,双肢箍3、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的表示方法(1)如果只有上部通长筋,没有下部通长筋,则在集中标注只表示上部通长筋2)如果同时有上部通长筋和下部通长筋,用分号“;”隔开例:222;325表示梁上部通长筋为2根二级纲,直径为22;梁下部通长筋为3根二级纲,直径为253)架立筋需要用括号将其括起来例:222用于双肢箍;222+(4ф12)用于六肢箍,其中222为通长筋,4ф12为架立筋4、梁侧面纵筋表示方法(1)构造腰筋:当梁腹高(梁高—板厚)≥450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
其根数表示梁两侧的总根数,且对称配置例:G4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122)抗扭腰筋:当两侧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例:N6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225、梁顶面标高高差表示方法(该项为选注值)梁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有相对高差时,需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1.1.3. 梁的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纵筋表示方法(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25,下一排纵筋为225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筋写在前面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25放在角部,2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25+222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在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2、梁下部纵筋的表示方法(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25 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25,下排纵筋为425,全部深入支座。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是角筋写在前面例:下部纵筋225+222表示梁下部有四根纵筋,角部为225,中间为222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深入支座的时候,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 625 2(-2)/4,表示上排纵筋为2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25,全部伸入支座225+3B22(-3)/525,表示上排纵筋为225和322,其中322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525,全部伸入支座1.1.4. 梁的平面标注示例KL7(2A) 400×600Φ8@100/200(4)225; 218N 2B18 (-0.01) 原位标注:2Φ18图4-2 梁配筋的平面标注8Φ10(2)425625 4/22Φ16Φ8@100(2)425425集中标注:625 4/2225+2222图4-2中梁集中标注的含义:(1)第7号框架梁,两跨,一端悬挑,截面宽400mm,截面高600mm;(2)箍筋为直径为Φ8,4肢,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3)上部通常筋为225;下部通常筋为218;(4)侧面抗扭钢筋为218,一侧一根; (5)梁顶比结构层低0.01m。
图4-2中梁原位标注的含义:(1) 第一跨左支座筋为225(在角部)和222(在中部);(2) 第一跨右支座筋和第二跨左支座筋相同;(3) 第一跨下部钢筋为625,其中上排4根,下排2根;(4) 第二跨左支座筋为625,其中上排4根,下排2根;第二跨右支座筋为425;(5) 第二跨下部钢筋为425;第二跨次梁吊筋为2Φ18;第二跨附加箍筋8Ф10,2肢;悬挑跨左支座筋为425;悬挑跨下部钢筋为2Ф16;悬挑跨箍筋直径为Ф8,2肢,间距1001.2. 梁钢筋计算方法1.2.1. 楼层框架梁1、贯通筋 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1)单边悬挑梁上部通常长度=通跨净跨长(扣保护层厚)+端支座锚固值+12d(悬挑端弯折)(2)两边悬挑梁上部通常长度=通跨净跨长(扣保护层厚)+2×12d(悬挑端弯折)2、端支座负筋 (1)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2)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伸入支座)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2×距支座的距离(取0.1ln)(不伸入支座)4、跨中钢筋 端部:端支座锚固值+净跨长+(支座宽+相邻跨净跨长/3) 中间跨:净跨长+左右支座宽+左右跨净长/3(1) 对于下平上不平的变截面梁:中间支座锚固值(laE直锚)+净跨长+ 端支座锚固值(2) 悬挑梁跨中钢筋:(支座宽+相邻跨净长/3)+悬挑净跨长(扣保护层厚) +12d(悬挑端弯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0.4 LaE +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5、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2Ln/3+中间支座宽; 第二排为2Ln/4+中间支座宽(Ln取较大跨的净长)6、架立筋(和第一排支座负筋搭接) 首尾跨=Ln1-Ln1/3-max(Ln1,Ln2)/3+150×2 中间跨=Ln2-max(Ln1,Ln2)/3-max(Ln2,Ln3)/3+150×27、腰筋 梁高≥大于450时配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8、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9d+2×max(10d,75)+2d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取4d,软件中应修改)单面拉筋的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二倍+1 梁宽>350时拉筋为A8,梁宽≤350时拉筋为A69、吊筋 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斜段长度=1.573h ; ≤800mm 夹角=45° 斜段长度=1.414 h 10、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9d+8d+2×max(10d,75)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取max(2hb,500);二级抗震取max(15hb,500);注意:构件扣减保护层时,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与按照中心线计算结果相差约1.9d1.2.2. 屋面框架梁1、屋面抗震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除上部通长筋和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伸至梁底外,其他钢筋算法同楼层框架梁(1)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支座宽-保护层)+ (右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2)首尾跨中钢筋:(端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梁高-保护层)+净跨长+(内支座宽+相邻跨净跨长/3) (3)第一排支座负筋=净跨/3+(左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梁高-保护层)(4)第二排支座负筋=净跨/4+(左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梁高-保护层)(5)变截面梁变截面处支座负筋 ①第一排支座负筋=未变截面净跨/3+(内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15d+200)②第二排支座负筋=未变截面净跨/3+(内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00) (6) 变截面梁变截面跨中钢筋=锚固(1.6LaE)+净长+(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屋面非抗震框架梁1.2.3. 悬臂梁1. 独立悬臂梁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n1/3+支座宽)+(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Ln1/4+支座宽)+0.75L下部钢筋长度=12d+ (L-保护层) (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 2. 悬臂梁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锚固laE;当L≥4hb时,第一排钢筋需要设置为弯起筋,长度=L-保护层+0.414*(梁高-2*保护层)+锚固laE;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0.75L+锚固laE;当悬挑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以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12d+(L-保护层) (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1.2.4. 变截面框架梁与斜交梁1.2.5. 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