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解剖实验指导.doc
34页《正常人体结构》实 验(实训) 指 导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前 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 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如:(1)椎骨的形态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主要项目要求如下: 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三、实验室守则 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课程教学进度:1 骨学总论 躯干骨 22 四肢骨 43 颅骨 64 骨连结 65 肌学 86 消化系统 47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48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 49 胸、腹膜、纵隔 210 女生殖系统、乳房、脉管系总论 心脏 411 心、动脉 412 动脉 413 静脉、淋巴系 内分泌系 414 感官器总论、眼 415 耳、脑神经概述 416 脊神经 417 脑神经 418 内脏神经、脊髓外形 219 脑干外形 220 脑干内构 2 21小脑、间脑、端脑外形 422 端脑内构 2 23传导路 424脑脊膜、血管 21 骨学总论 躯干骨 骨学总论 躯干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骨的构造2.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的关系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4.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5.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6.掌握躯干骨的骨性标志二.重点1.骨的形态、构造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3.肋骨的结构4.胸骨的分部和结构三.难点1.骺线2.椎骨上、下切迹、椎间孔、骶骨岬、骶角、胸骨角、肋角、肋沟、前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沟和锁骨下静脉沟四.实验时间:2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教师自我介绍2.宣读实验室规章及实验要求3.课前提问(1)何谓解剖学姿势?(2)何谓内侧、外侧?4.介绍本次实验内容、标本情况及实验方法(二)根据实验指导,对照标本,学生自学下述内容1.骨的形态、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2.躯干骨的组成、分部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性4.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5.肋骨的形态结构(三)示教:分组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主要的形态特征2.活体触摸胸骨角、第七颈椎棘突,并说明其临床意义3.本次实验中遇到的共同性重要问题六.实验材料1.人体骨架标本 1件2.长骨纵剖面(示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线) 1件3.骨膜标本 1件4.幼儿长骨纵剖面(示关节软骨和骺软骨) 1件5.各种椎骨12套(其中第1、2、7颈椎至少各1件)6.骶、尾骨 3块7.胸骨 3块8.普通肋骨 12根9.第一肋骨 3根七.复习题1.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有哪些?2.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3.掌握下列骨标志: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第7颈椎棘突、骶角2 四肢骨 四肢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上、下肢骨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2.掌握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二.实验重点1.上、下肢骨的组成2.锁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髋骨、股骨、小腿骨的位置和结构3.手骨和足骨各骨的名称、位置、排列三.实验难点解剖颈、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桡切迹、尺切迹、离体髋骨的解剖位置、弓状线、耻骨梳四.实验时间:4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课前提问(1)请一个同学拿一个椎骨,指出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2)如何区别颈椎、胸椎和腰椎?2.介绍本次实验内容:如何观察四肢骨(二)学生自己观察1.上肢骨的组成2.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主要结构3.手部各骨的名称、位置、排列关系4.下肢骨的组成5.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主要结构6.髌骨、足骨的名称、位置与排列关系(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在背部如何推算肋骨的方法2.教学生如何触摸四肢骨的骨性标志3.记忆腕骨和跗骨的顺口溜4.其它共同性重要问题六.实验材料标本: 1.人体骨架 1件 2.上、下肢游离骨各 6块 3.手骨与足骨各 4件4.骨盆 2件 5.幼年髋骨 1件七.复习题1.上、下肢骨的组成。
2.上肢带骨、下肢带骨和四肢大的长骨的形态结构3.腕骨和跗骨各包括什么骨?它们是怎样排列的?4.掌握下列骨性标志: 锁骨(全长)、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喙突、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腓骨头、外踝、跟骨结节、第5跖骨粗隆3 颅骨颅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位置2.掌握下颌骨的分部及形态结构;了解筛骨、蝶骨、额骨、枕骨、颞骨、上颌骨的分部3.掌握颅的整体观:前面、侧面、颅底内面和外面的形态结构4.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其出生后的变化二.实验重点1.脑颅和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2.颅前面、侧面、颅底内、外面观的结构三.实验难点1.筛骨、蝶骨、颞骨的位置、分部2.翼腭窝的位置及连通、骨性鼻腔、鼓室盖、颅底外面观四.实验学时:6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课前提问(1)计数肋的骨性标志有哪些?(2.)如何在活体确定第4腰椎?2.介绍本次实验内容及方法(二)学生对照实验指导和教材观察1.颅的组成,即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位置2.分离颅骨的分部和形态结构:筛骨、蝶骨、颞骨、额骨、枕骨、下颌骨、上颌骨3.颅整体观:侧面、前面、颅顶外面、颅底内、外面的结构4.新生儿颅的特征(三)示教1.难点内容2.颅底内面观、外面观(四)课后小结1.颅骨上的结构复杂,应多看多记2.颅骨上的骨性标志六.实验材料(一)标本: 1.整颅2个2.去顶颅3件3.半颅(正中矢状切)1件4.分离颅骨:额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上颌骨各1件、下颌骨3件、舌骨(瓶装标本)1件5.新生儿颅1件(二)模型:1.整颅3个2.蝶骨、筛骨、颞骨各1件七.复习题1.何谓脑颅和面颅?各由哪些骨构成?2.在颅底内面的颅前、中、后窝中分别能看到哪些结构?3.眶和骨性鼻腔各有哪些结构?4.在活体上要熟练地摸到:颧弓、乳突、下颌骨髁突、下颌角、枕外隆凸、眶上缘、眶下缘、舌骨体和大角4 骨连结骨连结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2.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3.掌握脊柱的组成、连结、分部、形态特点和功能4.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特点和功能5.熟悉颞下颌关节构成、结构特点、运动形式6.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拇腕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熟悉前臂骨的连结和运动形式;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7.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其性别差异,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足弓的构成和功能;了解下肢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二.实验重点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2.椎骨间的连结和脊柱的整体观3.胸廓4.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桡尺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及运动形式5.骨盆的连结、分部及结构6.足弓的构成7.足内、外翻的关节三.实验难点1.囊内韧带与关节腔的关系2.下颌关节的运动3.肩、肘、髋关节的韧带,桡尺远侧关节盘,跗横关节4.拇腕掌关节的运动形式5.前臂旋前、旋后和足内、外翻运动的关节四.实验学时:6学时五.实验步骤和内容(一)课前交待1.课前提问(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各有哪些?(2)关节围绕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的运动分别称什么?以肩关节为例做一下相关的运动?2.介绍本次实验内容及实验标本情况3.讲清正确对待接触湿标本问题(二)学生对照实验指导观察1.椎骨间连结、肋的连结、胸廓、脊柱、颞下颌关节2.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前臂骨连结、手关节3.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连结、足关节、足弓(三)示教:难点内容(四)课后小结1.上、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形式2.上、下肢各相应关节对比3.足弓的组成、维持及生理意义六.实验材料(一)骨标本1.骨架1件2.颅和下颌骨1件3.足骨1件4.骨盆1件5.离体四肢骨1套、(二)湿标本1.椎间盘(横切3件、纵切3件)2.前、后纵韧带(至少保留3~4个椎体)2件3.椎弓间连结2件4.黄韧带(切除椎体)2件5.项韧带1件6.下颌关节(关节囊切开和未切开各1件)。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