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祁阳县农村小学语文现状与研究措施.doc
6页浅析小学语文现状及研究措施人民中心小学;李艳霞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怎样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探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路,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不断探究和尝试小学的学生占基础教育人数的大部分,为此,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学资源缺乏;二是教学观滞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就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现状分析 对策 小学语文 一、 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与思考(一)理念理解偏差,实践中矫枉过正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过度,造成课堂出现许多乱象,突出表现有:课堂上“收、放”难自如,“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的做法,使不少教师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跑;评价无度,是非标准模糊,一味只是表扬,缺少应有的引导与纠正,评价套话,无针对性,评价方式单一;拓展的知识内容太多太深,冲淡了双基练习;片面依赖课件,多媒体由辅助教学成了主要手段而课件的过度闪亮登场,学生的眼花缭乱,就是语文素养的默默流丧片面地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音乐、美术、游戏等过度引入课堂,非语文现象过多比如一位教师在上《珍珠鸟》,导入用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并配加漫画课件;中途要学生上黑板画鸟,并想象情景;结尾齐唱《爱的奉献》……虽音画结合,然语文素养不可得也!(二)理念理解模糊,实践中剑走偏锋由于对理念理解上的模糊,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重视局部分析,忽视整体领悟,将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所得依然有限。
教学策略的选择重形式不重实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却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合作学习亦流于形式,目的不明,要求不清,组织不力,效果不佳忽视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片面追求个性张扬,对书写、预习、阅读、动笔等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科学减负观”被误解,作业布置极少,达不到巩固效果教师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对现代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有效体现对课标的理解不全面而深入,不从总体上把握,断章取意,反成歪曲教材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口语交际”等综合性学习内容,未好好利用资源,而是蜻蜓点水,草草掠过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对待进生有放弃想法,导致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淡化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语文学习以本为本,脱离生活实际,语文综合素养能力难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太少,大部分学生以教科书为主要阅读材料,阅读面相当狭窄,阅读量相当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不高,检查和指导较少远程教育资源没有完全被整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客观条件制约,实践中举步维艰受客观条件制约,部分学校课改实践举步维艰。
如:农村学校布局困难,点多面广,部分乡镇有十几个教学点,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心学校很难对教育质量很好有效地进行管理教学点学生较少,复式班很多,制约着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低年级教学任务重,压力大,而农村复式教学则以低年级居多,改革困难极大部分学校班额较大,超过50人,师生交流受到制约,新理念难以实践农村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张,许多与课改配套的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学教具等不能到位多媒体设备不足,网络不健全,教师上网尚不方便,学生上网学习难成现实缺少正规的保险的图书室和资料室,参考书籍缺乏且陈旧农村小学藏书量极少,有些书籍已被时代淘汰,可用书籍寥寥无几少数中心学校稍好,大多中心校和教学点则严重匮乏,影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查找资料,无法阅读到要求阅读的有关书籍,拓展延伸、综合性学习等流于形式与表面因虑及安全压力,学校不再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环境调查报告等也几乎没有指导较之以前的农村学生,电视取代了阅读和游戏,生活缺乏丰富多彩教材改革跨度大,新教材容量大、难度大、开放创新、实践性强、时代感强大部分教师感到负担重,时间紧,而老教师更是力不从心语文课改中低年级的大识字量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抵触。
为防止考试丢分,教师教学时“会认”与“会写”不分,一写到底,学生压力过大教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怕吃苦,乐享受,学习意志不强教材适应度较窄,如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都适合城市孩子四)家庭环境影响,实践中手脚难施目前,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影响了课改推进首先体现的就是留守儿童较多,孩子由爷爷奶奶照护或寄托亲戚,缺少监管,迷恋电视,上课时萎靡不振,课后观察、课外积累几乎无法进行爷爷奶奶对其学习不够重视,即使重视也使不上劲现在,学生在校时间短,家庭学习应占有一定比例而农村孩子,连家庭作业都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差距拉大其次是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质量也不高家长甚至禁买课外书籍,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部分家长文化底蕴浅,读书少,知识量少,无法指导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次是很多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关心的除了身体,只有分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部分家长依然短视,不支持学校改革,对学生没有要求,许多家庭作业等完成状况很不乐观,他们的目的只在孩子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二、 语文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根据语文学科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无序性的特点,认为语文教学不能旨在局部上座文章,必须全方位展开,必须全面抓好教与学、课内与课读写与听说、实施与管理等环节。
(一)设计科学的课堂阅读教学程序 课堂阅读教学程序科学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文章的程序科学化;二是课堂教学的程序科学化所谓科学化是指整个程序的安排既要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目的的相适应,又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 1、阅读程序的科学化 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掌握文章的内容,还要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即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写和为什么写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化转化为有组织和有意义的整体过程阅读作为阅读主体对阅读客体的一种知觉活动,读者首先关注的是整体内容,其次才是解决“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由此决定阅读较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模式和阅读方法则为“整体感知(略读,跳读,猜读)——分析剖析——整体研究” 对学生而言,只教给基本的阅读程序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教给其不同体裁文章的特殊阅读程序将阅读程序与基本程序相融合,即构成阅读一篇文章的具体阅读程序:通过跳读、略读、猜读解决“写什么”通过精读解决“怎样写”;通过品读探究“为什么这样写”对于不宜按序阅读的文章,对教而言,可由教师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文章读文;对学而言,可逐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自行设疑,疑解则文通。
2、阅读教学程序的科学化以思维学、信息论、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以个体自学和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学习心理,将课程教学程序分为5个环节: (1)定标定法 结合教材、单元及文本的特点和要求,与学生共定学生目标并分条板书然后引导学生析提、辩体,明确该文体学法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程序进行学习 (2)个体自学 学生在明确学习方法后,即可依法自学,读、划、查、注,并分步或按问题要求将自学结果写在笔记本上与此同时,教师可捉奸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重点关注差生,必要时予以点拨 (3)交流切磋 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自学后由组长统一协调,组内成员共同核对笔记,交流自学结果,取长补短,以求达成共识,结论不同疑而不决的问题可留下步解决 (4)汇报评价 每组由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自学结果,根据具体情况,可全面汇报也可汇报几步,其他组可随时提出不同意见,并阐述理由教师参与其中协调、评价、答疑允许一题有不同答案,注意多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合理之处,以鼓励为主 (5)总结归纳 有学生或老师围绕学习目的归纳知识要点,总结规律,强化记忆,以利迁移。
二)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的学习特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如叶老所言:“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以说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的过程,就是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为此,我们对待教育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严字当头,因材施教,示范指点,表扬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勤于积累的习惯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量的积累,便无质的飞跃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1)积累语言材料语言材料包括字、词、句和文质兼美的断篇,积累的多少是语文水平高低的一种物质标志 (2)积累生活材料写日记是积累生活素材的有效方法 2、勤于读书的习惯班主任 (1)课外阅读书报为解决小学图书少,学生阅读面窄的问题,班主任可在班上集资订购二十余种报刊,成立读书角学生自由借阅,做好读书笔记,填好课外阅读书目统计表,每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状元既有效地配合了课内读写教学,又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2)经常诵读汉字的四声使汉语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具有节奏美和音律美。
朱自清认为语文成绩差的原因就在于忽视诵读技术首先让学生明确诵读不仅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而且还能增强记忆,增加肺活量,有益身心健康然后结合范读,使其掌握诵读技巧诵读内容以教材文章为主,适当自选课外精短文章,每文最少读十遍,并在文题旁写“正”字分数、打分,教师与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3、勤于思辨的习惯 学习通过对日常生活所接触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探索、辩证,能活得真正的语文知识,使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4、勤于表达的习惯 (1)口头表达习惯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及说话与智慧的关系,是学生明确说的重要性,鼓励其突破恐惧心理,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2)书面表达习惯在听、说、读、写中,写为最难,学生甚感头痛这就需从兴趣和习惯入手,首先解决材料问题,然后解决训练系列问题,逐步养成自该文章的习惯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语文课字词句篇、语文罗文、听说读写,内容庞语文能力的形式又要杂,况且语文能力的形式又要靠大量的实践活动,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优化班级管理机构 3、编制高效学习日记历。
4、建立学习档案参考文献:[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6(6):[2] 叶立群. 家庭教育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8,35[3]田小红.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困难分析[J].教育实践与理论,2004(8):[4]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M].1984[5]阳利平.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与语文教学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6赵蒙成.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