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迪顾问-卓越绩效企业研究系列之一:卓越绩效企业并购重组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doc
17页1卓越绩效企业研究系列之一本期主题卓越绩效企业并购重组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2第一章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卓越绩效企业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卓越绩效企业和国有重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受到内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快速扩张的推动,必然选择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方式1.1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历程并购重组属于资本运作的范畴,也包含了企业管理运营的各个方面从其发展历程看,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重组出现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大体经历了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如下表所示:表格 1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五个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时间 主要特征起步阶段 1984-1987 年 自发性、规模小发展阶段 1988-1991 年 政策推定、规模增加,政府主导转型阶段 1992-2002 年 企业主导型为增强逐渐规范阶段 2003-2008 年 国有资产转让逐步规范化规划引导阶段 2009 年-- 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和推动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整理上述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如下所述:1.1.1 起步阶段从 1984 年到 1987 年。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发性、小规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部分企业开试探索兼并其他企业,实现自身的规模扩张这时期,中国企业的并购处于自发萌动阶段这一阶段并购只是自发的单个企业行为,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扩展冲动引起的并购双方可能并无并购意识,却做出了并购行为3这一阶段的企业并购重组,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1.1.2 发展阶段从 1988 年到 1991 年,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政策推动,并购数量和规模有所增加,政府在一定阶段处于主导地位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小型企业产权可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1988年 3 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把“鼓励企业承包企业,企业租赁企业”和“实行企业产权有条件的有偿转让”作为深化改革的两条重要措施1988 年开始,中国企业并购重组出现了新的高潮为了规范企业并购行为,1989 年 2 月 19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关于工业企业并购的暂行办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企业并购的行政法规 《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企业并购活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阶段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并购,并购目标由单纯的亏损企业扩大到非亏损的互补性企业,产权转让活动逐步规范。
在产权的转让方式上,同地区、同部门内无偿划转的模式增加,企业的主动权较少企业并购主体是政府,企业处于附属、被动的地位1.1.3 转型阶段从 1992-2002 年,该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主体行为增强1992 年,中国经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企业并购的行为增多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并购伴随着产权市场和股票市场发育,企业并购形式多样化,强强合并的案例增加,出现了上市公司并购、外商并购国企及跨国并购等案例这一阶段,政府干预逐渐减少,企业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政府对企业干预仍然较多, “拉郎配”的并购重组仍然存在1.1.4 逐渐规范阶段从 2003 年到 2008 年,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有资产转让逐步规范化经过 20 多年的企业转制,到 2003 年底,189 家中央企业中,国有独资的4180 家,按《公司法》注册的不到 10% “十六大”重新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国有资产在“有进有退”和战略性重组中走向目标单一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国家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条例》 、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 、 《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推动了国有资产转让的法制化、规范化。
一些重大的并购重组案例开始出现,如:TCL 集团并购国际电视巨头汤姆逊公司,联想集团并购 IBM 公司 PC 业务1.1.5 规划引导阶段2009 年开始到现在,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和推动2009 年,国务院出台了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确保完成“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保就业”任务,在规划中对相关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并购重组方向、重组和政策扶持进行了重点规划1.2 当前中国并购重组的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同行业企业之间、跨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风起云涌1.2.1 中国并购重组规模与分布2009 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 294 起并购交易,比 2008 年增长 59.8%披露的并购金额达到 331.47 亿美元,与 2008 年基本持平 1分地域看,2009 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跃,虽然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仅占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量的 12.9%,但并购金额比重达 48.6%2009 年中国并购市场的地域分布如下图所示:图表 1 2009 年中国并购市场并购数量地域分布1资料来源:李清辉,2010 年中国并购三大看点,清科研究中心。
5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赛迪顾问整理从中国市场并购金额的地域分布看,海外并购占比较大,约占并购总金额的 48.6%;国内并购占比约为 43.6%,外资并购金额占比约 7.8%2009 年中国企业并购的地域分布,如下图所示:图表 2 2009 年中国并购市场并购金额地域分布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赛迪顾问整理从 2009 年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看,随着国家产业振兴政策的陆续出台、全球金融危机的最新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国内并购、海外并购的速度显著加快,并购的目标性更强,资源型、市场型和能力型并购重组的特征明显,卓越绩效企业和大型企业主导的并购重组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1.2.2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特征2010 年,中国境内企业并购重组重点集中在煤炭、钢铁、水泥等主要产业和重点行业海外并购的数量和并购金额将占据重要的比例,海外并购将以资源类并购为主,技术类并购和大型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能明显增加分析 2010 年上半年中国并购重组数据,2010 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共实现并购交易 238 起,披露价格的 195 起并购交易涉及金额 119.37 亿美元;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并购案例数增长 59.7%,并购金额增长 25.1%。
6从 2010 年上半年并购重组案例的地域分布看,国内并购案例 194 起,涉及金额 48.10 亿美元;海外并购 30 起,涉及金额 66.77 亿美元;外资并购 14 起,涉及金额 4.51 亿美元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表格 22010 年上半年中国并购重组分布并购重组分布 案例数量(起) 涉及金额(亿美元) 国内并购重组 194 48.10海外并购重组 30 66.77外资并购重组 14 4.51合计 238 119.38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0 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如下方面:1、并购重组的速度增长较快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球化经营策略的激励,一些企业开始加大了海外并购的步伐,海外并购数量比上年增长超过 50%石油、金融、汽车等行业的海外并购较为活跃2、并购重组的产业分布广泛2010 年中国市场的并购重组案例,分布在钢铁、能源、房地产、物联网、金融、煤矿、媒体、IT、生物制药等领域 3、重点产业的并购重组份额大从 2010 年上半年的并购重组企业所在行业看,房地产业的并购重组数量最多,生物技术和医疗产业的并购重组企业数量处于第二位,物联网产业的企业并购较多。
1.3 并购重组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企业并购重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3.1 政府的参与行为有待规范在欧美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政府主要从法律和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干预中国的企业并购重组,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经济水平、法律7环境、政府职能的制约,行政干预的现象仍然很明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利益,通常采用行政手段,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并购重组,促成了一批区域性企业或产业集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就业和政治稳定,强制优势企业并购濒临破产的困难企业通过行政手段发生的企业重组,缺乏市场的动力和合理性,重组各方很难达成利益共识、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容易形成规模扩张,整合效能丧失的问题1.3.2 并购重组缺乏专业机构企业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内容、形式和过程较为复杂企业的并购重组,涉及很多环节和法律,需投资、咨询、法律和会计等中介机构参与1)投资银行资产重组是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的,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最有效的中介和组织者投资银行可以帮助并购实施者以最优方式、最低价格收购目标企业2)银行企业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重组行为,能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资金,通过重组性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并购。
3)会计师事务所在并购重组中,需要价值评估、需要会计报表审核等经济活动,这些是会计师事务所擅长的专业领域4)律师事务所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涉及法律、税务等诸多问题,需要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参与律师事务所能帮助企业完成并购收购的法律程序,包括签订、监督执行并购协议或合同,协助做好债权债务移交工作,进行产权变更登记以及对外公告5)咨询顾问企业的并购重组需要解决管理的重大问题管理咨询机构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可以发挥管理特长,帮助企业涉及重组方案,进行机会评价和企业选择,开展资产评估,设计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价格确定及收购资金的安排等,统一协调参与收购工作的会计、法律、专业咨询人员,最终形成并购建议书,并参加谈判81.3.3 并购重组的关联交易问题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自己的控股人、参股人、子公司或它们的下属企业进行交易,这种交易相当于企业在同自己做交易,极易出现非等价交易和资产、利益转移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利润转移和利润操纵现象通过关联交易可以实现利润转移和利润操纵对于某些企业被收购前已经出现亏损,必须等满三年才有可能获得融资机会,新控股公司为了尽快收回收购成本,常采用大规模输送利润的手法从账面上提高每股收益,利用投资者往往以当期市盈率确定股价的心理,操纵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涨,并从中牟取暴利。
1.3.4 并购重组的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从现有的并购重组案例可知,部分并购重组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在进行协议转让和一致行动方式控制企业时,容易有意或无意的不进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故意规避信息披露义务,导致中小投资者不知情问题由于并购重组中信息不对称,部分公司利用重组题材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甚至与庄家联手误导中小投资者、拉抬股价,达到在二级市场获利的目的这类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规范性1.3.5 并购重组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公司法》 、 《证券法》 、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如《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 ,以及证监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总体看,现行企业并购的法律制度很不完善,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1)立法滞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在企业并购重组领域内,目前出现的很多问题尚无法可依,发生的经济行为无法找到对应的法律法规2)法律规范不完备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比较零散,缺乏体系化,需要尽快规范、补充3)现行立法的权威性较弱目前,中国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体现在《公司法》 、 《证券法》两部法律及国务院颁布的“条例” 、 “办法” 、 “规定”等行政法规中。
一些新出现的企业收购规定,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规范由于立法层次9不高,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影响了并购重组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