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周易》论天地人三才.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397915594
  • 上传时间:2022-08-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周易》论天地人三才之道钱耕森1,沈素珍2(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1;安徽大学马列部,安徽合肥230031)摘要:《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岀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高智慧,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使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关键词:周易;三才之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所谓“三才”,在《周易》中是指“天”、“地”、“人”三者而言的所谓“三才之道”,在《周易》中是专指“天道”、“地道”、“人道”三者而言的才”,一本作“材”,二者通用天、地、人三才以及天、地、人三道,在《周易》中,决非只是一般性的问题而已,而是《周易》这部书所专门研究的重要问题《周易》正是通过对它们的阐述,才建构了自己的体系、结构与内容及其价值。

      所以,我们对于《周易》中天、地、人三才及其三道,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周易》的本义及其价值,并弘扬出其现代的意义与价值《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系辞下》)这就是说,《易》这部书的内容之所以广大而完备,博大而精深,就因为它专门系统地研究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六画卦之所以成其为六画卦,就是由于它兼备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而两两相重而成的所以说,六画卦,并非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系辞》接着说道:“道有变动,故曰爻就是说,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处于生生不息的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的,反映在六画卦里就叫作“爻”换言之,“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系辞上》)《释文》引郑玄注曰:“三极,三才也可见,所谓“三极之道”,即“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即体现了“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八卦”,是由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一”(阳爻)和“一一”(阴爻)组成卦形的,每一卦各由三爻组成,故八卦又称为“三画卦”每一卦各有卦名八卦的卦名与卦形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可见,八卦的每一个卦都有三画,而其中上画象征天,下画象征地,中画象征人六画卦”,是由六爻组成的六画卦中爻的位置由下往上,依次叫作“初”、“二”作者简介:钱耕森,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沈素珍,安徽大学马列部副教授三”、“四”、“五”、“上”六爻这种位置的排列顺序,象征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乾凿度》说:“易气从下生所谓“六爻兼三材而两之”,就是指六爻中的初、二两爻为下象征地,三、四两爻为中象征人,五、上两爻为上象征天爻者,言乎变者也《系辞上》)“爻”,指爻辞而爻辞则是可以解说各爻的变化情况的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系辞上》)此“典礼”,可指常理,常法而言这意思是说,圣人由于见到天下事物运动不息,因而要求在有关的事理当中,选择一个道理以贯串全体,从而作为行动的指南,并附上文字解说,预测吉凶,能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叫作爻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系辞下》)所谓“爻”,就是效法天下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一言以蔽之,《周易》是通过卦爻来研究、分析、说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以指导人们避凶趋吉,走向成功的大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系辞上》)这是说,圣人的责任所在,就是一定要效法天地的运动变化。

      圣人尚且必须如此这般,其他人岂能例外?《周易》作者的本意就是企图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去学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之大道,从而以获得人生成功的智慧所以,这部书的名称,并不叫别的什么名字,而就直接叫做《易》,翻译成英文就叫做“change”作者用心之良苦,诚可谓“开宗明义”,“旗帜鲜明”,“主题突出”,“画龙点晴”了什么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呢?“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立位而成章《说卦》)这是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内涵的界定所谓天道为“阴与阳”,是就天之气而言的,是指阴阳之气的所谓地道为“柔与刚”,是就地之质而言的所谓人道为“仁与义”,是就人之德而言的,是指仁义之德的而人道之所以为“仁与义”,乃是由于人禀受了天地阴阳刚柔之性而形成的为什么要立天、地、人三才之道呢?这乃是由于古代圣人作《易》时,为了要“顺性命之理”性”,指人性而言命”,指天命而言,即自然界的必然性与规律性这是说,圣人作《易》时之所以立天、地、人三才之道,乃是为了顺从人的本性与自然现象的必然性。

      换言之,这也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其所以要穷尽物之理与穷尽人之性,乃是为了使人最终能够达到与自然规律相一致其实,《易》的作者,以“阴阳”高度概括了天上万象的变化情况及其规律;以“刚柔”高度概括了地上万象的变化情况及其规律;以“仁义”高度概括了人间万象的变化情况及其规律阴与阳,刚与柔,仁与义三者都是“对立统一体”它们有着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即从气的角度看叫阴与阳;从属性的角度看则叫刚与柔;而仁与义乃是禀受阴与阳、刚与柔之性而成的因此,《易》的作者,并没有把阴与阳局限于天道,而是超越于天道,上升为贯串于地道与人道之中,使之成为天、地、人所有事物的构成与发展的总规律所以,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的总的提法这个论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它既指天道而言,又指地道与人道而言诚然,“阴阳”贯串于《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并且阴阳刚好各占一半,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出对立统一的规律尽管《周易》经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但是事实上却充满了阴阳的理念正如庄子所说:“易以道阴阳《庄子•天下篇》)《周易》正是通过阴阳的符号系统“一”、“一一”及其变化来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普遍最根本的对立统一的规律的。

      天、地、人三才之道”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平面的、并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从属之别的这就是天道与地道乃是人道的范本、标准、指南;人道应该学习,效法、实践天道与地道这集中表现于《象传》所谓“象”,是指卦象而言的《周易》就是一部专设卦画以示卦象的书所以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辞下》)这就是说,《周易》是讲卦象的,而卦象,是象征万物的这也就是说,易象是效法自然之象的《象传》又可分为《大象传》与《小象传》其中,《大象》是专门解说一卦之象的;《小象》是专门解说一爻之象的《大象》,每卦一则,《周易》全书计六十四卦,共六十四则《大象》《大象》每则对卦象的阐释体例与结构很规范,总是由两部分共同构成:首先,分析上下两个三画卦所象征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这种关系向人之中的代表者“君子”指出,应如何学习此卦的精神与原则,并必须付诸实现例如,《乾》卦的《大象》,“它首先指出,《乾》卦的内卦和外卦的卦象之间的关系’天’,为《乾》卦的卦象《乾》为天,而天的性质及特点是’健’并且,《乾》卦是由两个三画卦所组成的,《乾》卦的内卦和外卦都是乾换言之,《乾》卦等于由两重天所建构而成的,这就意味着,乾的健,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倍的,是至健。

      《乾》卦是纯阳纯刚至健所以,由《大象》释《乾》曰’天行健’《乾》卦,是讲天道这《乾》卦《大象》其次指出,既然’天行健’,那么观了这卦象的君子,在他的一生之中,始终都应该自觉地奋发向上,永不松懈第9页)[1]又例如,《坤》卦的《大象》它首先指出,《坤》卦的内卦和外卦的卦象之间的关系'地’,为《坤》卦的卦象而地道的性质及特点是‘顺’由于《坤》卦的内卦和外卦都是地,《坤》卦等于由两重地所建构而成的这就意味着,地的顺,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倍的,是至顺《坤》卦是纯阴纯柔至顺所以,由《大象》释《坤》曰:’地势坤’《坤》卦是讲地道的这《坤》卦的《大象》其次指出,既然’地势’坤,那末观了这卦象的君子,在他一生之中,始终都应该自觉做到,’厚德载物’,即待人宽,待物宽;容人,容物;成人,成物第8页)[2]人只有明确并坚持学习天道与地道,方才可以造就成才,成为君子,成为圣贤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系辞上》)这是说,天道以平常成其巧,地道以简单成其功平常就容易认识,简单就容易遵从。

      容易认识会有人亲近,容易遵从会成就功业有人亲近就能长久,成就功业就能壮大能长久这是贤人的美德,能壮大这是贤人的事业理解天地的平常、简单,等于明白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明白了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在天地之间确立人的地位了所以,《周易》作者认为,天地生养万物,貌似神秘,其实都很自然,都是有规律的活动,并不复杂,简单得很,平常的很因此,天地之间的事物,看起来虽然都是极其纷繁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但是只要善于凭借卦象与卦辞所揭示出其中的道,就可以透过复杂而把握其中的“简”,透过变化而把握其中的“常”这“简”与“常”以及“从”,乃是天下之至理人只要得此理,便可以茁壮地成长为人才,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就可以在天地之间找准自己应有的恰当的位置,充分实现自己的全部价值由于《周易》强调人要效法天地,所以终于就以“天人合一”作为人生的最高的理想境界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文言》)“这一段话讲的是九五九五是乾卦之主,乾之德集中表现在九五上九五是既有君德又有君位的大人,大人具有天德,他的修养可谓到家也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可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拍。

      看来几近不可思议,其实不然他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是知天命的人,也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天命即自然规律他充分地认识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够顺应自然规律,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自由大人之德之明之序之吉凶能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拍,并不奇怪,只是由于他刚健中正纯粹精,与自然规律相通这里的鬼神也不是宗教迷信的鬼神,所指乃造化之迹,亦即自然规律的功用吉凶不过是成败得失而已先天后天以下诸句阐释大人必然得到天地鬼神的配合和人的拥护’先天而天弗违’,做没有先例的事情,干开创性的事业,天道不违背他其实是说大人有德,本来就与自然规律相通结合‘后天奉天时’,做时势决定非做不可的事情,也能合乎自然规律大人做事,天且不违,人还能违吗?此人不是个体的人,是群体的人,是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是说乾九五这样的大人做事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社会规律第31页)[3]张岱年先生对这段话作了很精湛的诠释他说:“这里‘先天’、‘后天’不是后来哲学中所谓先天后天的意思这里所谓先天指引导自然,所谓后天指适应自然在自然变化尚未发生之前先加以引导、开发,在自然变化发生之后又注意适应这也就是裁成辅相之意这裁成辅相论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协调论,一方而要适应自然,一方而又要加以引导开发,使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协调起来。

      第232页)[4]张先生又说:“《易大传》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命题’《象传》说‘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