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陪同麻醉诱导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观察.doc
23页论文家长陪同麻醉诱导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观察中请人:XXX学科(专业):护理指导教师:王娣妙教授2013年1月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 文)任务书专业班级 层次 姓名 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年—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三、 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指导教师: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论文题目:家长陪同麻醉诱导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观察 学科(专业):护理学申请人:指导教师:王娣妙冃的探讨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PPIP)对围术期患儿合 作程度、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11月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 12月至2012年5月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患儿年龄1-6岁,对照 组釆取常规护理,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干预,观察组除常规心理干预 外,由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采用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观 察诱导时患儿合作程度,以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量患儿 亲属的焦虑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合作评分明显降低(P<0. 01);观察组患儿家长围 术期焦虑程度(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升 高(P<0. 01) o结论 比较于常规心理干预,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可以 明显降低患儿家长围术期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合作程度及家长满意度关键词:麻醉诱导焦虑满意度论文类型:调研报告1绪论1.1背景及意义儿童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手术和麻醉对小儿来说是一 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手术和麻醉刺激以及心理因素对机体的自主神经 系统、内分泌、代谢以及免疫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并与围手术期并 发症的产生密切相关手术创伤造成的生理行为的改变,以及紧张、 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到病儿的身心健康对于 儿童来说,麻醉诱导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最严重的吋期,病儿要独自… 人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极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影响到临床转归,出现 相关术后不适应行为,如恶梦、夜惊增多等,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了难以 抹去的阴影因此,围手术期病儿的心理维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与 父母分离引发的焦虑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表现显著,这一吋期儿童自 我意识尚未形成,处于特别易受伤害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发育阶段,恐惧 心理最为严重。
手术对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强大的生理心理应激,而小儿由于年 龄小,离开父母突然进入陌生环境,会表现出比成人史强烈的恐惧心理, 这样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身体的恢复患儿的不合 作、挣扎、哭闹等常常进一步加重了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创伤随着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 者的真实需求,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已经成为各级医院及 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⑴为降低家长围术期的焦虑水平,提 高患儿合作程度及家长满意度,开展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的 护理服务1.2研究目的及目标冃的:探讨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PPIP)对围术期患儿合 作程度、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目标: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可以明显降低患儿家长围术 期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合作程度及家长满意度1.3关键词及定义麻醉诱导:吸入或静脉麻醉时病人从清醒形态转为可行手术操作的麻 醉形态的全过程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 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满意度: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如 果用数字来衡量这种心态,这个数字就叫满意度。
2研究方法2.1研究设计调查性研究2.2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6月至11月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2月 至2012年5月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患儿年龄1・6岁,体重9・22 公斤,疝气136例,隐睾8例,阑尾炎42例,肠套6例,疤痕挛缩 8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体重、麻醉方法、手术方式、 手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P>0. 05)2.3研究方法两组患儿常规术前访视,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干预对照组患儿 不论合作与否,由巡回护士带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术前在 护士的指导下由家长陪同麻醉诱导术前1 d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 评估该患儿及其父母是否适合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确定实 施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后,手术室护上向患儿父母介绍有关 手术麻醉和实施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手术室的环境及麻醉诱导过程巴向家长解释他们进入手术室的 角色及如何安慰患儿,告诉家长如何穿手术室的衣、帽等手术当口, 由一名家长陪同患儿进入手术接待室后,家长更衣与患儿一同进入手术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最好让患儿目睹家长更衣,以便患儿了 解史衣前后家长的不同形象进入手术室后,家长坐在患儿的身边, 年龄小的患儿可躺在家长的怀中,家长紧握小儿的手,温柔地哄小孩,轻轻的将麻醉面罩放在患儿的口鼻处(采用麻醉诱导期的患儿一般选 用面罩诱导麻醉)。
当小儿意识丧失后,由护士护送家长离开手术间, 并做好家长的心理安慰工作,以减少家长的情绪波动2.4研究步月hi2. 4・1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的评定采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⑶的标准评定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共11项,将患儿在诱导期 的各种负面表现进行量化累加起来得出总分,最高分为10分分 值越高,表明患儿的合作程度越差2. 4. 2患儿家长焦虑程度的评定参照陈良珠等⑷方法,在麻醉 诱导期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进行 评定,共25条,每个项冃均按1〜4级评分,如果为反向评分题,则 依次评为4、3、2、1分,将各项得分相加新得总分乘以1. 25,得 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 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2. 4. 3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满意度评价指标由满意、较满 意、较不满意、不满意组成,满分为100%2.5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家长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为差 异有非常显著性3研究结果3・1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ICC)的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患儿诱导期合作度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可见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期不合作的患儿较多,且诱导 期合作度评分大于5分的患儿例数也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1)o表1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的比较组别nICCICC>5(例,%)观察组1003. l±1.8a16(16)b对照组1007・ 8±2.494(94)a:与对照组比较,PV0. 01;b:与对照组比较,PV0・013. 2两组患儿亲属焦虑程度的比较从表2可见,在麻醉诱导期观察组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o表2两组患儿亲属焦虑程度的比较SAS观察组10042. 8±12・ 6a组别a:与对照组比较,PV0. 013. 3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自行设计问卷对,2011年6月至11月及2011年12月至2012 年5月住院的患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 1 0 0 %o实施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后,患儿家长满意度由 90%±升至 96%o4讨论4」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当患儿突然进入陌生环境,与 父母的分离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即分离焦虑⑸。
特别是1・6岁患儿年 龄较小,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还处于幼稚阶段,这种因分离而导致焦 虑对于患儿产生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了小儿对手术麻醉的恐惧由于 患儿不会象成年人一样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也就只能使用孩子式的 抵触方法来拒绝手术,在患儿入手术室后即表现为麻醉诱导期的不合 作,如哭闹、反抗、想离开、挣扎、需多人按住、惊恐状态等减少 这种分离焦虑是手术室护士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关键这个时期的儿 童对家长特别是母亲的依赖较多,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使患 儿在心理上有一种被呵护、被保护的安全感觉,就会主动放弃抵触情绪,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配合,不但降低了焦虑感还可以给患儿更多 的安全感,哭闹明显减少,喉头分泌物也明显减少,手术麻醉更安全4.2术前家长因担心手术及麻醉的风险产生焦虑心理家长陪同 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使家长看到手术室的环境,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 及麻醉诱导过程,同时由于家长参与麻醉诱导时未看到患儿哭闹的过 程,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麻醉诱导期的焦虑程度4. 3通过开展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护理服务,以患者 为关注焦点,应用马斯洛需耍层次论,了解患儿的需求,减轻患儿痛 苦,使患儿身心愉快,提高了疾病的抵抗能力,满足了家长与患儿的 需求,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4.4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 社会医学模式,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方法不仅符合新的医 学模式,而且更接近患儿的心理石兰萍等凶报道除年龄太小的小儿不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外,全部小儿愿意选择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 期4.5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及改进护理工作 的金标准⑹患者的需求未能达到,是影响满意度的首要因素⑺实行 手术人性化服务观念,即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把为病人提 供优质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 中,不仅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且完善了其内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4.6开展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服务前,对麻醉医师、手 术室护士进行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服务规范化培训,提高医 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应答患儿家长的提问术前访视时必须告知家长, 以免其害怕或误解医生进行的操作十分重要:告诉他们诱导时小儿眼 睛的来回转动是正常的,表明患儿已正常入睡;告诉他们小儿入睡吋 可能会有鼾声,可能发生呼吸阻塞甚至喉痉挛;告诉他们小儿进入麻 醉兴奋期的不自主体动是麻醉的止常反应如果患儿一旦发生病情变 化,立即将陪伴者带离复苏室,以免影响医护人员正常工作。
5推论及建议5.1推论PPTP有助于缓解患儿应激反应 患儿及其家属由于对麻醉缺乏了 解,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而PPIP的实施有利于医患之的 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麻醉手术前患儿典型的 心理反应是因与父母分别所致的分离性焦虑,也是导致患儿家属麻醉 前强烈心理反应的主耍原因,满足了患儿家属麻醉前的心理需耍和愿 望,有助于减轻他们术前的担心和焦虑,患儿家属稳定的情绪又会对 患儿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使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情绪稳定,捉高麻醉 诱导效果5.2建议家长陪同诱导麻醉不但能减少患儿的恐惧焦虑的的情绪,更有助 于患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手术麻醉诱导期间应注意家长陪同麻醉 调查显示家长陪同下是减少患儿分离焦虑和心理护理的关键这个时 期的儿童对家长特别是母亲的依赖较多,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 期使患儿在心理上有i种被呵护、被保护的安全感觉,就会主动放弃 抵触情绪,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配合,不但降低了焦虑感还可以给患 儿更多的安全感,哭闹明显减少,喉头分泌物也明显减少,手术麻醉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