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率高的专业范文.doc
2页就业率高的专业范文 哲学何以成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就像“常情判断”有时会遭法律打脸日常印象也常常被数据否决 比如人们常以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中文史哲最“冷”;文史哲中哲学最“冷”但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的《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却显示北京地区在本科及以上就业中哲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 数据意义上的“哲学就业率最高”并非近两年才出现的情况从新世纪的前几年开始哲学就一直处于就业率的前列并经常引发小范围的舆论波澜有趣的是在大众视野下哲学仍然被看做《庄子列御寇》当中的“屠龙术”所费百金却无的放矢去年还有网友总结“高考十大冷门专业”对历史专业下按语称“如果学了不一定能填补历史空白却一定会留下空白历史”;对哲学专业下按语称“很多人认为学哲学等于‘疯子’而中国不缺疯子”似调侃又语带些许苍凉 哲学就业率高似可从两个角度分析都和这个专业特点有关首先哲学是非常典型的具有长线学习逻辑的学科与很多专业不一样它的精准就业——“从事哲学研究”事实上是以博士教育打底的所以选择哲学专业的人会有更长的深造预期而就业率统计是包含深造率的即考研和读博同样归类于所在教育阶段的“已就业”类别 二来哲学是人类文明最早熟的学科之一几乎是人类一切学科的母体也表征着众多学科的价值归宿在西方修辞学和逻辑学是从这个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数学曾与它密不可分文学艺术更是与哲学伴生的;在中国哲学与伦理学互相支撑衍生出了内含现实关照和生存智慧的价值体系并成为了漫长历史中中国社会得以运转的意识形态基础因此这个学科本身内藏着对学习者人格成熟、观察力透彻和知识体系完整的要求而这些在职场中远比专业本身是不是对口重要 这两点可看成“哲学就业率最高”的解释换个角度也是对“如何选择专业”的回答甚至可以对“怎样判断人生选择的得失”有所启发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思路:专业对专业的“优势”是虚幻的真正的机会差别存在于每个专业中的“top人群”与普通人群之间在选择前与其泛泛对比专业的“强弱”不如审视自身在某一专业的潜力;已选择的情况下与其不断摇摆是不是转换跑道不如历练打持久战的能力 再往深里说选择专业时也是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从教育中获得什么些将在长久的时间中雕刻我们的人生?有时候最不功利的目标会带来最现实的回报而最远的路其实就是最近的路让一个人走得更远、看到更多风景的原因并非“恰巧”幸运地选择了某项技能而有赖于成熟的自我意识、完整的精神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耐力和驾驭社群生活的情商这是孔子说“君子不器”的原因也是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