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sco:考前复习之数据链接协议.docx
4页Cisco:考前复习之数据链接协议 CDP:思科发觉协议(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 思科发觉协议 CDP 基本上是用来获得相邻设备的协议地址以及发觉这些设备的平台CDP 也可为路由器的运用供应相关接口信息CDP 是一种独立媒体协议,运行在全部思科本身制造的设备上,包括路由器、网桥、接入服务器和交换机 SNMP 中结合运用 CDP 管理信息基础 MIB,能使网络管理应用获知设备类型和相邻设备的 SNMP 代理地址,并向这些设备发送 SNMP 查询恳求Cisco 发觉协议支持 CISCO-CDP-MIB CDP 运行在全部的媒体上,从而支持子网访问协议 SNAP,包括局域网、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 ATM 物理媒体CDP 只运行于数据链路层,因此,支持不同网络层协议的两个系统彼此相互了解 CDP 配置的每台设备发送周期性信息,如我们所知的广告到组播地址每台设备至少广告一个地址,在该地址下,它可以接收 SNMP 信息广告包括生存期,或保持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指出了在取消之前接收设备应当保持 CDP 信息的时间长短此外每台设备还要留意其它设备发出的周期性 CDP 信息,从中了解相邻设备信息并确定那些设备的媒体接口什么时候增长或降低。
CDP 版本2,是目前该协议运用最普遍的版本,它具有更高的智能设备跟踪等性能支持该性能的报告机制,供应快速差错跟踪功能,有利于缩短停机时间(Downtime)报告差错信息可以发送到限制台或日志服务器(Logging Server),这些差错信息包括连接端口上不匹配(Unmatching)的本地 VLAN IDs(IEEE 802.1Q)以及连接设备间不匹配的端口双向状态 思科动态中继协议 DTP,是 VLAN 组中思科全部协议,主要用于协商两台设备间链路上的中继过程以及中继封装 802.1Q 类型 中继协议有许多不同类型假如端口被设置为 Trunk 端口,那么该端口便具有自动中继功能,在某些状况下,甚至具有协商端口中继类型的功能这种与其它设备之间进行的协商中继方法的过程被称之为动态中继技术 首先关注的是,中继电缆(Trunk Cable)终端对它们正在中继或它们将中继帧视为正常帧问题达成一样在信息帧头另外添加标签信息简单导致终端站的混乱,这是因为终端站的驱动栈无法识别该标签信息,从而导致终端系统上锁或失败为解决这个问题,思科创建了交换协议以实现通信目的推出的第一版本是 VTP,即 VLAN 中继协议,它与 ISL 共同作用。
最新推出的版本,即动态中继协议 DTP 与 802.1Q 共同作用 其次是创建 LANs交换机要想实现独立配置 VLANs 交换,须要做许多工作并且简单引起较多冲突,这是因为 VLAN 101 运行在一台交换机上,计费却在另一台上这很简单破坏机器的 VLAN 平安模式,而故障复原机制正是为此而设立的此外也可通过 VTP/DTP 解决该问题同一管理限制台可以在某台交换机上创建或删除一个 VTP,并使信息自动传播到交换机组上,这种交换机组可能是一个 VTP 域 交换链路内协议(ISL),是思科私有协议,主要用于维护交换机和路由器间的通信流量等 VLAN 信息 ISL 标签(Tagging)能与 802.1Q 干线执行相同任务,只是所采纳的帧格式不同ISL 干线(Trunks)是 Cisco 私有,即指两设备间(如交换机)的一条点对点连接线路在“交换链路内协议”名称中即包含了这层含义ISL 帧标签采纳一种低延迟(Low-Latency)机制为单个物理路径上的多 VLANs 流量供应复用技术ISL 主要用于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各节点(如服务器所运用的网络接口卡)之间的连接操作。
为支持 ISL 功能特征,每台连接设备都必需采纳 ISL 配置ISL 所配置的路由器支持 VLAN 内通信服务非 ISL 配置的设备,则用于接收由 ISL 封装的以太帧(Ethernet Frames),通常状况下,非 ISL 配置的设备将这些接收的帧及其大小归因于协议差错 和 802.1Q 一样,ISL 作用于 OSI 模型第2层所不同的是,ISL 协议头和协议尾封装了整个第2层的以太帧正因为此,ISL 被认为是一种能在交换机间传送第2层任何类型的帧或上层协议的独立协议ISL 所封装的帧可以是令牌环(Token Ring)或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它们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维持不变地实现传送ISL 具有以下特征: √由专用集成电路执行(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不干涉客户机站;客户机不会看到 ISL 协议头 √ISL NICs 为交换机与交换机、路由器与交换机、交换机与服务器等之间的运行供应高效性能 动态交换链路内协议(DISL),也属于思科协议它简化了两台相互连接的快速以太网设备上 ISL 干线的创建过程。
快速以太信道技术为高性能中枢连接供应了两个全双工快速以太网链路是集中性由于 DISL 中只允许将一个链路终端配置为干线,所以 DISL 实现了最小化 VLAN 干线 VLAN 中继协议(VTP)是思科第2层信息传送协议,主要限制网络范围内 VLANs 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VTP 削减了交换网络中的管理事务当用户要为 VTP 服务器配置新 VLAN 时,可以通过域内全部交换机安排 VLAN,这样可以避开到处配置相同的 VLANVTP 是思科私有协议,它支持大多数的 Cisco Catalyst 系列产品 通过 VTP,其域内的全部交换机都清晰全部的 VLANs 状况,但当 VTP 可以建立多余流量时状况例外这时,全部未知的单播(Unicasts)和广播在整个 VLAN 内进行扩散,使得网络中的全部交换机接收到全部广播,即使 VLAN 中没有连接用户,状况也不例外而 VTP Pruning 技术正可以消退该多余流量 缺省方式下,全部Cisco Catalyst交换机都被配置为 VTP 服务器这种情形适用于 VLAN 信息量小且易存储于随意交换机(NVRAM)上的小型网络对于大型网络,由于每台交换机都会进行 NVRAM 存储操作,但该操作对于某些点是多余的,所以在这些点必需设置一个“判决呼叫”(Judgment Call)。
基于此,网络管理员所运用的 VTP 服务器应当采纳配置较好的交换机,其它交换机则作为客户机运用此外须要有某些 VTP 服务器能供应网络所需的肯定量的冗余 到目前为止,VTP 具有三种版本其中 VTP v2 与 VTP v1 区分不大,主要不同在于:VTP v2 支持令牌环 VLANs,而 VTP v1 不支持通常只有在运用 Token Ring VLANs 时,才会运用到 VTP v2,否则一般状况下并不运用 VTP v2 VTPv3 不能干脆处理 VLANs 事务,它只负责管理域(Administrative Domain)内不透亮数据库的安排任务与前两版相比,VTP v3 具有以下改进: √支持扩展 VLANs √支持专用 VLANs 的创建和广告 √供应服务器认证性能 √避开“错误”数据库进入 VTP 域 √与 VTP v1 和 VTP v2 交互作用 √支持每端口(On a Per-Port Basis)配置 √支持传播VLAN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类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