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芬河概况.docx
15页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 23东 经131° 9‘,与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5公里 全市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人口15 万, 1975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 辖计划单列市 1992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 199 9 年 6 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设立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座落在长白山北端,平均海拔 5 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 . 3 ° ,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19 天,年 平均降水582 毫米境内有小绥芬河、寒葱河,山多林茂,森林覆盖 率达 60%,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00 余种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 俄罗斯相通,距俄罗斯对应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内26 公里,距俄远 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30 公里,距俄远东纳 霍德卡自由经济区 369 公里经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纳霍德卡、东方港港口群,国际陆海联运可直达日本的横滨、新舄, 韩国的釜山,朝鲜的清津、罗津,美国的西雅图,是联结中国、俄罗 斯、日本、韩国、朝鲜、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黄金通 道,是我国参 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窗口” 与“桥梁”。
绥芬河是二十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而诞生的边境名城, 历史上曾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8 个国 家的商贾云集于此,时称“国境商业都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绥芬河市凭着其地缘、人文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 我国沿边开放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进入二十一世纪,绥芬河市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 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1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7亿 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实现1.35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8%对外经贸再创新高,2001 年进出口总额实现12.8亿美元,比 上年增长 26%,连续四年占全省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对外经济 技术合作完成35 项,合同额2355 万美元 2001 年口岸过货达到4 20 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吨,连续四年占黑龙江省口岸过货总量 的 70% 以上对俄旅游长盛不衰,旅游线路遍及俄罗斯2001 年接待 进出境旅游者 27.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占黑龙江省的三分之 一;旅游企业创汇340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利用中俄两种资 源、两个市场的特色加工业发展迅速,奥维众和新型建材、三峡木业、 友谊木业 等一批牵动力大、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俄远东 森林资源丰富,2001 年绥芬河口岸进口俄罗斯木材达324 万立方米, 木材加工业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绥芬河市投资环境优越拥有现代化的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是 东北干线滨绥铁路和301 国家二级公路东端的起点铁路口岸年通过 能力 640 万吨、100 万人次,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100 万吨、50 万人 次,进出口通关快捷,现代物流环境完备绥芬河距牡丹江机场153 公里,绥芬河阜宁机场及航空口岸将于近期开通,铁路、公路、航空 三位一体的运输体系形成市区道路全部实现高等级路面,建筑风格 典型,异国风情浓郁,市容环境整洁、优美、舒适日供水能力3万 吨,日供电能力2 万千伏安,供热能力60兆瓦小时,市话装机2.6 万门,移动2.7 万部,大气质量接近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绥 芬河是中俄边境线上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建有服装、鞋帽、家电、小 百、果菜、建材、肉类、木材及俄罗斯商品等十余个专业化、规模化 市场,总营业面积达30 万平方米,年交易额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 科技、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万人 口升学率达到万分之五十三,连续多年居黑龙江省前列城市文明化 程度不断提高,荣获“黑龙江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市”称号。
绥芬河市享有特殊的区域经济政策根据WTO的例外原则,我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仍保留了对边境贸易的特殊安排,绥芬河市继续享受 边境贸易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2001 年12 月, 国务院批准绥芬河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试点口 岸,加工贸易项下的锯材出口不受配额限制 2002 年,国家为进一 步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出台了九个方面的政策性措施,绥芬河 市的对俄经贸合作优势进一步增强在国家赋予的区域倾斜政策的框 架下,绥芬河制定了放大政策效应的具体规章,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 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绥芬河市致力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了符 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绥芬河 市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市场 经济秩序,投资环境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助投资者成功,促绥 芬河发展,已成为绥芬河人笃信的价值观2001 年 7 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为中俄边境地区 的投资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绥芬河市的发展目标是:加快 中国绥芬河-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互市贸易区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国 际经济合作水平,逐步向边境自由经济贸易区过渡。
深入实施大通道、 大经贸、 大市场、大加工、大旅游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力 争在 2005 年左右,把绥芬河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商都历史沿革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 钉螺,满族人因此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 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 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绥芬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绥芬河境内 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近年来,我市建新、大砬子、大岭下、 保府沟等地陆续发掘出多处古代文化遗址经有关专家对出土石器的 鉴定,证明早在4000 多年以前,伴随着中华民族对黑龙江流域的开 发,我们的先人们已开始在绥芬河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和生息繁衍 经考证,这些先人正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先民— —肃慎人(满族祖先)清朝建立后,为保护祖先发祥地,将东北大 部划为禁区,现绥芬河市区域就在其内1858 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1860 年,俄国通过《中俄北京条约》, 吞并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使绥芬河地区开始 与俄国接壤,原居住在双城子、海参崴一带的中国居民,不堪忍受俄 国当局的欺凌,陆续迁回国内,其中一部分人在今绥芬河市建华村一 带定居下来,形成一个屯落,成为绥芬河地区近代首批居民。
为了更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俄国修筑了一条世界上 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大铁路的最东端是位于日本海沿 岸的海港城市—海参崴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成功,俄国继续 向中国境内延伸势力1896 年,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中俄名办东省 铁路章程》,决定由俄国在中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经营 权归俄国这条横穿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开始于海参崴,那里被称为 第一站,到绥芬河是第五站,因此绥芬河又被称为五站中东铁路在最初设计时是沿着绥芬河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 站建在河岸的东宁县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叫作绥芬河站但是修 建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复杂而向北移动到50 公里外一个海拔500 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1903 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以这条铁路为纽带,绥芬河曾与海参 崴、哈尔滨得到过同步的发展当时来自俄、日、朝、英、法、意、 美等 18个国家的使节齐至,商贾云集,带来了欧洲的商品、文化和 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七、八个国家的旗帜,五 颜六色,林立市区,时称“旗镇”,并一度以“国境商业都市”、“东 亚之窗”的美誉而闻名遐尔因绥芬河在东北最先开通火车、汽车, 最先有电灯、,被冠之“文明中心”,载入《吉林通志》。
1933 年日本关东军占领绥芬河后,中苏间铁路被堵塞中断,绥 芬河经济日益萧条,人口巨减1945 年绥芬河光复新中国成立后 的十余年间,绥芬河口岸始终承担着运输中苏战略物资和进出口货物 的重任,最高年份过货量近200万吨60年代初至70 年代末,由于 中苏政治关系的恶化,两国处于冷战时期,两国的贸易往来因此处于 停滞状态进入80 年代以来,由于中苏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步改善, 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1984 年和1985 年,中苏两国 签订“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1986——1990 年)”,1988 年绥芬河市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 验区,两国的经济贸易环境显露出较好的发展趋势1992 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城市后,实现 了由省级通贸兴边试验区向国家级沿边开放城市的历史性跨越1999 年 6 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 (贸易综合体)2004 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 级,“努力把绥芬河打造成北方深圳,做大做强绥芬河”在中国沿 边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 体建设全面启动。
2007 年提出创建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全力打造“北方深圳”发 展战略自然状况资源物产】绥芬河地下矿藏主要有沸石、铬铁、辰砂,沸石中的赋 存浊沸石分布较广,储量可观;地下水蕴藏量1115.12 万立方米,占 水总资源的 20.1%土地开垦55908 亩,垦殖率 8.8%,低于全国10.4% 和全省 18.5%的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为45.87%,高于全省10.86个百 分点,主要树种有松、桦、椴、柞、榆、杨、柳、槭、胡桃楸、水曲 柳等;活力木蓄积量 99.145 万立方米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 物资源主要有玫瑰、山葡萄、草莓、蕨菜、黄花菜、薇菜、黄芪、五 味子、龙胆草、刺五加、芍药、贝母、百合、柴胡、桔梗、苍术、益 母草、穿地龙、木耳、蘑菇等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虎、熊、野猪、 马鹿、狼、狐、貉、獾、狍、獐、黄鼬、水獭、稚鸡、飞龙、沙半鸡 蛇、蛙等到80 年代,大型哺乳动物已少见人口民族】绥芬河市人口常年保持在15 万人左右,常住总人 口 62167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1992 人,占总人口比重 83.6%,农 业人口 10175 人,所占比重为16.4%男性人口31552人,占总人 口比重 50.8%,女性人口30615 人,所占比重为49.2%。
18 岁以下人 口 15196 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24.4%;18-35 岁人口 18443 人,所占 比重为 29.7 %;35-60岁人口23703 人,所占比重为38.1%;60 岁以 上 4825 人,所占比重为 7.8% 主要民族有汉、满、蒙、朝鲜、回族 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受教育人群为62462 人,所占比例为 90.5%,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占13.7%;具有高中学历的占17.9%;初 中、小学学历的占68.4%2002 年小学入学率和中学入学率均达到 100%,婴儿死亡率为1.87%成人识字率97.3%;平均预期寿命70.8 岁区位交通】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国内东北铁路 干线滨绥铁路和301 国家二级公路东端的起点,是区位优越、交通便 利的国际大通道,有 1 条铁路和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西距哈尔滨 市 460 公里,东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 21 公里、滨海边疆 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10 公里、远东最大的自由经济区 纳霍德卡270 公里通过绥芬河——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的陆海 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 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绥芬河初步成为了一个以国际区域物流为重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体, 以陆海联运为链接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