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
3页《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二、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三、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四、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二)赏意象 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 黄花 战地黄花分外香 雁 长空雁叫霜晨月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 细雨 (三)为何生愁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五、作业布置: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
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六、结束语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七、板书设计 李清照- 声声慢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 细雨 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愁 国愁--亡国之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