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doc
15页2015中考语文试题分析试卷结构:1、遵循《说明》,突显主题,稳中有新 2、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 2015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着力体现课标精神,遵循省考试说明,呼应课堂教学改革,凸显母语文化特质试卷倡导“大阅读”观,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考查学生语文核心能力,注重思维品质,继续追寻语文学习的本质全卷满分为150分,由“语文知识积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卷面分”五部分组成其中“语文知识积累”设5小题,27分;“现代文阅读”设7小题,共31分;“古诗文阅读”设5小题,共17分;“语言运用” 设2小题,共70分;“卷面书写”5分全卷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选择题设6小题,共19分 与往年相比,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今年仍坚持立足教材的原则,有的直接选自教材,有的涉及所学课文基本容,意在引导师生对教材的重视,引领语文教学的回归设置了文言文实词解释与判断,去掉了“词语辨析运用”“成语在语境里判断”“语病判断”“语序排列”“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地方教材知识”等试题考核而是考核“看拼音写汉字”“古诗文名句填空”“文言文实词解释与判断选择”“名著阅读”。
2、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今年所考查的角度与去年发生变化,一改两篇现代文联读阅读理解(初读感知——细读品析——联读发现)这三大板块,又回到往年的两篇独立现代文阅读理解,一篇是马德写的散文《寻找》,还有一篇是流沙河的《幸好还有庄子》,让学生在阅读考查中领悟先圣哲的智慧;考查考生的概括理解筛选感悟能力,难度还是较大3、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节选元代辛文房《白传》的重要片段和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让学生结合白的坎坷人生和浪漫诗篇,感悟诗人的才情与胸怀;都来源于课外,题型上也有所变化,文言文实词解释以选择题形式考核考生,容以文章理解与情感分析为主4、第四部分“语言运用”, 第18题,以江心屿“诗之岛”的题字为载体,创设了“分享游览所见”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特定对象进行介绍,融书法艺术、文化休闲与语言运用于一体,字数120字左右第19题,命题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更是引导学生凝望审视自己的生活: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试卷特点:一、追寻文化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习之根接受经典文化的滋养,是青少年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丰厚自身母语文化积淀的必由之路。
今年的语文试卷弥漫着淡淡的古典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试卷第一题以一段典雅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文字,总起全卷,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现代文阅读中流沙河的《幸好还有庄子》,让学生在阅读考查中领悟先圣哲的智慧;古诗文阅读节选元代辛文房《白传》的重要片段和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让学生结合白的坎坷人生和浪漫诗篇,感悟诗人的才情与胸怀;任务型写作引导学生欣赏并且传播传统书法艺术整卷选材和设题凸显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引领学生从中汲取生命所需的养料,让自己融入中华血脉,在古风古韵中安放心灵二、追寻阅读之本试卷秉持初中语文学习“大阅读”理念,关注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思维如第5题引领学生跟随《简爱》的主人公去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容,第9题联系《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课外阅读经验探寻“寻找”的涵,第12题联系课重要篇章追寻先哲思想的传承和影响……这种课外相连、古今贯通的选材与设题思路,努力引导学生联系已有阅读经验,以开放的思维从现实与历史、社会环境与个人生活等不同视角解读文本,在综合理解中形成自己的认识,使阅读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实现阅读价值的最大化,在融会贯通中动态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品质与阅读能力。
三、追寻言语之用根据生活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让语文与生活无缝对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试卷第2题中的运用型填空,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恰当运用古诗文名句;现代文阅读中的两篇文章,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经验,在无形中融入“阅读即生活”的理念第18题,以江心屿“诗之岛”的题字为载体,创设了“分享游览所见”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特定对象进行介绍,融书法艺术、文化休闲与语言运用于一体命题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更是引导学生凝望审视自己的生活: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提示】⑴围绕题目,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⑵你可以依照题目有自己的发挥,也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打开思路简单的导语配上“洗月亮”“登月”“月亮等我们”三幅意蕴丰富的图片,充满“召唤”意识,它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言说欲望,帮助他们打开想象之门,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学生由此进行自我追问,观照并反思自己当下生活和生命状态,激发他们追求生活的真善美四、追寻评价之真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采用“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评分方式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阅读思维状态。
试卷运用多种评价理论成果,探究与题目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如第9题运用SOLO理论把答题思维过程分成“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四个层次,再对学生答案的思维层级进行确认,作出科学评价试卷第17题采用等级量表方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等级模式客观评分,有效缩小主观评价的模糊空间,提高评分的科学性现代文阅读 追求真实阅读和科学评价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大方向1)追求真实阅读,丰富考查方式 丰富学生阅读方式,着力体现真实阅读,突出阅读的思维过程尽量规避因大量应试训练带来的游离于文本的机械化、程序化的阅读倾向,引导师生真正关注文本特质和言语策略,让学生在真实阅读中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是阅读考查的追求 (2)运用评价理论,关注阅读思维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文本容的理解程度,更关注学生答题表达时的逻辑思维,为阅读评价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改变了以往阅读考查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状况引领师生在常态阅读中不仅要重视阅读后所收获的具体容,还要关注阅读时的思维动态与过程3)关注新的评价理论成果对阅读评价的影响。
SOLO分类评价方法的前三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针对问题理解点的对错多寡,这是量的问题(“采点给分”只到这三个层次);而后两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点得出结论和运用理论分析结论的能力,这是质的表现,这样学生的思维层次能得到有效区分,既保留原有得分点,又使答案有伸缩度 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2)“单点结构” 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3)“多点结构” 指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4) “关联结构” 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5)“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近日,在朋友的化妆舞会上,英国哈理王子身着有纳粹标志的服饰哈里王子的这一装扮立即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澳大利亚的一名官员宣告不再效忠英女王为什么各国对此事反响这么强烈,请结合二战相关史实作出解释假设本题总分为8分,哪么各层次评分细则如下:1、没有任何关联的答案属于前结构层次,只能得零分。
2、列出二战期间德国相关罪行的其中一项,就直接解释上述现象的属于单点结构,可得2分3、能够罗列法西斯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等多项暴行的,属多点结构,可得4分4、能够将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相关史实作一个比较全面、有序述的,属关联结构,可得6分5、基于对历史现象或史实的深刻理解,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分析的,属拓展抽象结构,可得满分 “正义”、“和平”、“人道主义”是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和信仰为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特别是它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这些做法是反人类,非人道的.哈里王子纳粹服饰的打扮,表明他不是缺乏正义感,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因此他的行为必然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 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和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11. (8分)【说明】《读契科夫》最后一段划线句有三个要素,叙述和抒情的克制,字里行间的血和泪痕,小说的悲悯情怀,能够从《牡蛎》一文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容,按照它们在的逻辑关系形成整体理解,合理即可。
如果能由此抽象拓展,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酌情加1-2分,加至满分为止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第一层(8-7分):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容,按照它们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第二层(6-5分):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容,但没有形成在的逻辑关联;第三层(4-3分):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中的两个要素相符的容;第四层(2-1分):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中的一个要素相符的容;第五层(0分):完全没有结合选文,或对句子的理解完全错误《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描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015卷】第9题: 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8分 【说明】要结合本文容正确理解“寻找”的寓意,联系其他作品中“寻找”的容及寓意,再综合理解“寻找”的含义,由此从生活、人生等角度抽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作出阐述。
如果能形成独特合理的认识,或主动联系从提示外其他作品中获得的丰富合理阅读经验,酌情加1-2分,加至满分为止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第一层:(8-7分)能结合本文容正确理解“寻找”的寓意,联系其他作品中“寻找”的容及寓意,再综合理解“寻找”的含义,由此从生活、人生等角度抽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作出阐述 示例:“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从那些年的找羊、找骡子到梦境里寻找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这些寻找是“我”生活的真实呈现,是“我”人生的重要容杜小康在艰难、孤独的寻找中成长,“我”、杜小康虽人生境况不同,但都在生活中寻找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寻找,不经过寻找的人生,生命就缺少有意义的积淀,可见人生即一场场寻找如果表述有欠缺,或阐述不充分,得7分)第二层:(6-5分)能结合本文容正确理解“寻找”的寓意,联系其他作品中“寻找”的容及寓意,再综合理解“寻找”的含义,由此从生活、人生等角度抽象形成自己的认识 示例:“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从那些年的找羊、找骡子到梦境里寻找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这些寻找是“我”生活的真实呈现,是“我”人生的重要容杜小康在艰难、孤独的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