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7篇汇编.docx
13页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7篇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篇1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诞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诞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起先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全部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说明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果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高校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探讨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果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高校,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探讨院做博士后,起先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探讨工作,其间遇到很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当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逝,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觉他们所处的状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逆境的门然而原委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合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觉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领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领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情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当贡献一些力气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化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篇2 1.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探讨院理科探讨所物理学部读探讨生读探讨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探讨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间或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将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究着科学的奇妙 2.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激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嘉奖———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3.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一般物理课的是擅长试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闻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探讨的闻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干脆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常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
1942 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探讨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化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爱好1944 年探讨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特别胜利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 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爱好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始终是我的主要探讨方向 杨振宁在探讨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起先留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特别感爱好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岁的杨振宁和 31 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很多探讨工作,都干脆或间接地与吴先生 15 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篇3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慧。
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化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诞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望见她的脚,都觉得特别难受她念过几年私塾我相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高校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相识了很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决的信念,这个信念今日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气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毅的意志,慢慢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假如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哺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毅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气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篇4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则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实力很强他当时假如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肯定学得很快,会使他非常兴奋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爱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育儿子这些方面的爱好,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很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经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微环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渐渐来,不要焦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爱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奇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觉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忽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爱好,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成功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
那天清早的细微环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恋恋不舍,母亲却很镇静,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静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望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许多,谈起话来,我的留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途与气候改变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隧然间发觉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花白望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头,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哺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行磨灭的印象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实行功利主义的看法或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观赏数学我观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美丽和力气;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敏捷,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
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奇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23岁的杨振宁或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先进事迹篇5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相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漂亮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唯恐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华蜜,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好像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斗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
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非常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境况,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挚友’与我通信了,他特别关切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平安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挚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晰,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挚友”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探望女儿的恳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不自胜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帮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最终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
为防不测,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