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docx
6页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1.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一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2.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二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3.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三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 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 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4.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四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5.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五 弹力 形变: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弹力有无的判断: 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6.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六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7.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七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8.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八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9.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九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10.物理高一下册知识点笔记复习 篇十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