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一、虚虚实实话成像.docx
9页一、像的成因例 1 仔细观察图 1从成像的原理看,有光的直进(直线传播) 、光的反 射和光的折射三种常见类型,即直进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1) 请在图片中分别指出成像类型2) 在以上三种成像类型中,光传播的方向和传播光的介质是否发生了 改变?(3) 三种成像类型中,像与物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是怎样的?(4) 如何初步判定像的成因?底片上ITj树的像 .地面上的光斑匕―树在水中的倒影图1虚虚实实话成像提纲挈领一、像的成因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二、像的性质2•像的特点和性质是指像的 和 3.小孔所成的像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三、像的变化4•像的变化是指像的空间位置、 像的亮度等的变化引起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物距的变化5.分析像变化的思路是有“理”有“具”理”是指成像的 ,“具”是指 方法指点迷津[解析](1)地面上的光斑是直进(小孔)成像,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反射(平面镜)成像,树在照相机底片上的像是折射(透镜)成像2)在以上三种成像类型中,小孔成像时光传播的方向和传播光的介质没有变化;平面镜成像时光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但传播光的介质没有变化;凸透镜成像时光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传播光的介质先后 是“空气、玻璃、空气” 。
3)小孔成像时,像与物分处小孔两侧;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分处镜面两侧;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 物分处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与物位于透镜同一侧4)可以根据光传播的方向和传播光的介质是否变化、像与物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等初步判断像的成因[指点] 能从成像原理、传播方向、介质以及像与物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区分[警示]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形状无关;树的倒影比树要暗些,是因为光射 到水面时有一部分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二、像的性质例 2 讨论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光屏图5 图 6说明为什么平面镜成虚像3)请根据图 4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 (1)如图 5 所示,烛焰通过小孔成倒立的 实像水平移动烛焰、光屏,或者小孔,烛焰像的 大小都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h与物距u (烛焰到小孔的距离)、像距0 (光屏到0小孔的距离)有关,还与烛焰本身大小 H有关由几何知识可得 h= H u( 2)如图 6 所示,烛焰通过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有从物点发出的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 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因为像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故平面镜只能成虚像。
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2f)向左移至烛焰附近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像分别是如何运动和变化的?0[解析](1)根据h= — H,小孔向右移动时,物距u增大,像距o减小,因此h减小,即像变小也可以 u通过作图比较得出同样的结论,如图 7 所示图7图8(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且像距等于物距,故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时,像也向左移动,但像的大 小不变;向左上方平移时,像仍然水平向左移动,大小保持不变。
3)①换成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成像光路如图 8所示,图中F'表示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的焦点据图可知,成实像时,若焦距减小,则像向凸透镜移动,且变小;成虚像时,若焦距减小,则像远离凸透镜,且 变大②先假设透镜不动,将烛焰从左侧无限远处逐渐移至透镜附近,分析像的运动和变化情况根据图 4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先成实像,后成虚像成实像时( “>f),像逐渐变大和远离透镜,且物像间距离先减小后增大,u=2f时物像间距离最小,为4f成虚像时(u 2) uu 烛焰固定,平面镜水平移动时,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像运动的距离是镜移动的距离的 2 倍,故像运动的速度是镜运动速度的 2 倍 ( 3 )从物、像间距离的变化入手分析像的运动是比较便捷的方法当透镜移动到 u=2f处时,像开始反向运动,此时像的速度为 0[警示] 像的变化是指像的位置、性质以及亮度等的变化,引起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物距的变化分析像的 运动和变化时,要有“理”有“具” ,“理”是指成像的原理或规律, “具”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作 图法像的变化形式可以多样,但“变化”中存在“永恒” ,永恒的是成像规律规律是变化的依据,变化 是规律的表现基础练习1.按如图 9 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在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是( )A. 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2.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B. 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D.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3.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A.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 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 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 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小孔成像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C •海市蜃楼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6 •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 •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7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8 •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有电子监控器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 平面镜成虚像 B. 凸透镜成实像 C. 显微镜 D. 凸透镜成虚像9•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将蜡烛向透镜移动 10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缩小的B. 倒立放大的C. 正立放大的D. 倒立等大的图1010•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 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 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 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① 保持 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②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 )相同的操作1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 11 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 图11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 )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 1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 12 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 12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图1313.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 13 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 0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 物体距凸透镜 20cm 时, 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 35cm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 、 、 像15. 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16. 如图 14 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夹角 a= 17. 图 15 甲、乙是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的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 结合图 8 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借助图 8说明为什么正常眼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 晰的像: 迁移提升18. 如图 16 所示,湖底青蛙和水面上的游客正在“对视” 图16(1) 请画出。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