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1.doc
14页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1“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 题 报 告执笔:全柳芳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二、课题的界定(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性学习是学习者亲历学习过程时,联系自身已有经验,对他人表达的语言、行为、操作、情感、程序等的体验过程三、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陆丽琴2、主要合作者:龚秋燕 王秋敏 杨丽君 张菊芳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全柳芳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顾海红 倪敏霞 俞雅萍3、研究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负责人:毛华芬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 燕 黄红梅 胡 敏3、研究内容: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子课题四: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1、 负责人:王晓君2、 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 薛 健 王惠珍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1) 广泛搜集体验性学习的资料,深入挖掘其内涵1、图书报刊的检索课题组通过校图书馆、阅览室及相关新华书店等对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密切关注对有关体验性学习的资料作必要的收集、整理和学习2、网络信息的收集近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运用电脑和网络上的各大搜索网站,大量搜集关于体验性学习的相关文字,并进行去粗存精的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料弥补了课题组对体验性学习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认识的空白,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3、进一步解读新课程本课题的产生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几个重要的理念:“感悟”、“体味”“自主”“合作”“探究”等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是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研究中,我们时时关注最新的教改动态,尤其是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纲要解读》、《新课程标准》等重要的教育文献资料我们都组织成员研读,并把它们的实质与“体验性学习”作本质上的探究和整合,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供保障2) 积极开掘体验性学习的途径,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实践活动都是体验性学习我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在于优化体验的途径,让孩子们在深入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学得生动、有效,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1、联系生活,生成体验“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习得的各种经验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奠定了基础我们课题组在联系生活识字、解词、品句、激情、明理以及习作等多方面深入探究促进体验的捷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联系生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努力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简明的介绍引出新偏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分析^p ,自主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这样的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想象,将生字学习的过程演化为一个生活中动态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认识与之相关的形近字或同音字这样,识字教学由单一变得多样,由课本引向生活学生成为识字中热情、自主、独立的主人,识字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2)联系生活品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因此,就学生读不懂的个别词语,老师无需作“生搬硬套”的解释,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你对__有什么了解?”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唤起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引导他们回归课文,联系有关语句深入思考,体会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样,学生解词就更形象、个性化了,对句子的品析也就有了独到的认识3)联系生活激情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p 句,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受感动或印象深的地方,再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认真读,细致品这样,不仅能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4)联系生活明理“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思想与生活的体验相联系,明辨是非,积极的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体验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5)联系生活习作生活是作文的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通过联系生活,引领着孩子们在体验性作文的大道上不断前进,收获着快乐和成功!在“用眼观察、用心体验”体验作文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孩子们积极开展体验活动,如:(1)“亲情”作文:吃饭时,给自己的亲人夹一次菜;生日时,给亲人们做一样手工礼物;适当时,对你的亲人真诚的表达一声爱意……(2)观察日记: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写一些观察日记;(3)角色体验活动:“当一回残疾人”、“护蛋行动”、“假日小队行动了!”等活动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一篇篇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让每一个孩子在乐写、善写的写作之路上快乐徜徉!2、走进角色,深入体验(1)角色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联系自身经验深入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每读一段文字,学生只有真正的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产生独到的体验, “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体验出的情感也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因此,我们的体验性教学常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努力的开展“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真切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才能在朗读中再现文本的内涵2)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而且对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堂表演能兼顾认知、情意和身体运动三大教育目标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单项表演即表演没有情节,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作诠释如教学《司马光》时,课文中有一段话“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为了让小朋友们理解“使劲”这个词语,就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演这段话,其余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强了阅读课文的情趣。
使原本无味的课文讲读变得充满乐趣综合表演课文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这类综合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课间操表演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中加强“教师——学生——文本”的三维对话尝试采用“课间操”表演的方式,就是教师把课文内容编成儿歌,配以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表演,并插入师生间活泼生动的对话3)角色替换艺术大师斯坦斯拉夫斯基曾经这样说:“当你一脚踏进剧院的大门,就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烦恼和不快统统抛至脑后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由此,我们也能得到一种启示:要激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