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琦君散文(优秀3篇).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xx****3
  • 文档编号:320320416
  • 上传时间:2022-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琦君散文(优秀3篇)琦君散文精选 篇一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围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着油垢味直薰我的鼻子有点儿难闻,却有一份母亲陪伴着我的平安感,我就呼呼地睡着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母亲才大快朵颐地洗一次头乡下人的规则,平常日子可不能洗头如洗了头,脏水流到阴间,阎王要把它储存起来,等你死以后去喝,只有七月初七洗的头,脏水才流向东海去所以一到七月七,家家户户的女人都要有一大半天披头散发有的女人披着头发美得跟葡萄仙子一样,有的却像丑八怪比如我的五叔婆吧,她既矮小又干瘪,头发掉了一大半,却用墨炭划出一个四四方方的额角,又把树皮似的头顶全抹黑了洗过头以后,墨炭全没有了,亮着半个光秃秃的头顶,只剩后脑勺一小撮头发,飘在背上,在厨房里摇来晃去帮我母亲做饭,我连看都不敢冲她看一眼可是母亲乌油油的柔发却像一匹缎子似的垂在肩头,微风吹来,一绺绺的短发时常拂着她白嫩的脸蛋。

      她眯起眼睛,用手背拢一下,一会儿又飘过来了她是近视眼,眯缝眼儿的时候特别的俏丽我心里在想,假如爸爸在家,望见妈妈这一头乌亮的好发,肯定会上街买一对亮晶晶的水钻发夹给她,要她戴上妈妈肯定是戴上了一会儿就不好意思地摘下来那么这一对水钻夹子,不久就会变成我扮新娘的“头面”了 父亲不久回来了,没有买水钻发夹,却带回一位姨娘她的皮肤好细好白,一头如云的柔鬓比母亲的还要乌,还要亮 两鬓像蝉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后面,挽一个大大的横爱司髻,像一只大蝙蝠扑盖着她后半个头她送母亲一对翡翠耳环母亲只把它收在抽屉里从来不戴,也不让我玩,我想也许是她舍不得戴吧 我们全家搬到杭州以后,母亲不必忙厨房,而且很多时候,父亲要她出来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丝髻儿实在不像样,所以父亲肯定要她改梳一个式样母亲就请她的挚友张伯母给她梳了个鲍鱼头在当时,鲍鱼头是老太太梳的,母亲才过三十岁,却要装扮成老太太,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儿笑,父亲就直皱眉头我静静地问她:“妈,你为什么不也梳个横爱司髻,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环呢?”母亲镇静脸说:“你妈是乡下人,那儿配梳那种摩登的头,戴那讲究的耳环呢?” 姨娘洗头从不拣七月初七。

      一个月里都洗好多次头洗完后,一个丫头在旁边用一把粉红色大羽毛扇轻轻地扇着,温柔的发丝飘散开来,飘得人起一股软绵绵的感觉父亲坐在紫檀木棍床上,端着水烟筒噗噗地抽着,时常偏过头来看她,眼神里全是笑姨娘抹上三花牌发油,香风四溢,然后坐正身子,对着镜子盘上一个油光闪亮的爱司髻,我站在边上都看呆了姨娘递给我一瓶三花牌发油,叫我拿给母亲,母亲却把它高高搁在橱背上,说:“这种新式的头油,我闻了就泛胃 母亲不能经常麻烦张伯母,自己梳出来的鲍鱼头紧绷绷的,跟原先的螺丝髻相差有限,别说父亲,连我看了都不顺眼那时姨娘已请了个包梳头刘嫂刘嫂头上插一根大红签子,一双大脚鸭子,托着个又矮又胖的身体,走起路来气喘呼呼的她每天早上十点钟来,给姨娘梳各种各样的头,什么凤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经常换样子,衬托着姨娘细洁的肌肤,袅袅婷婷的水蛇腰儿,更加引得父亲笑眯了眼刘嫂劝母亲说:“大太太,你也梳个时髦点的式样嘛 母亲摇摇头,响也不响,她噘起厚嘴唇走了母亲不久也由张伯母介绍了一个包梳头陈嫂她年纪比刘嫂大,一张黄黄的大扁脸,嘴里两颗闪亮的金牙老露在外面,一看就是个爱说话的女人她一边梳一边叽哩呱啦地从赵老太爷的大少奶奶,说到李参谋长的三姨太,母亲像个闷葫芦似的一句也不搭腔,我却听得兴致勃勃。

      有时刘嫂与陈嫂一起来了,母亲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对着背同时梳头只听姨娘和刘嫂有说有笑,这边母亲只是闭目养神陈嫂越梳越没劲儿,不久就辞工不来了,我还清清晰楚地听见她对刘嫂说:“这么老古董的乡下太太,梳什么包梳头呢?”我都气哭了,可是不敢告知母亲 从那以后,我就垫着矮凳替母亲梳头,梳那最简洁的鲍鱼头我点起脚尖,从镜子里望着母亲她的脸容已不像在乡下厨房里忙来忙去时那么丰润亮丽了,她的眼睛停在镜子里,望着自己出神,不再是眯缝眼儿的笑了我手中捏着母亲的头发,一绺绺地梳理,可是我已懂得,一把小小黄杨木梳,再也理不清母亲心中的愁绪因为在走廊的那一边,时常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 我长大出外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偶然给母亲梳头,头发捏在手心,总觉得愈来愈少想起幼年时,每年七月初七看母亲乌亮的柔发飘在两肩,她脸上欢乐的神情,心里不禁一阵阵酸楚母亲见我回来,愁苦的脸上却时常绽开笑容无论如何,母女相依的时间总是最最华蜜的 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洁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孤独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温煦起来。

      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随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 不久,姨娘因事来上海,带来母亲的照片三年不见,母亲已白发如银我呆呆地注视着照片,满腔心事,却无法向眼前的姨娘倾诉她好像很体谅我思母之情,絮絮叨叨地和我谈着母亲的近况说母亲心脏不太好,又有风湿病所以体力已不大如前我低头静默地听着,想想她就是使我母亲一生郁郁不乐的人,可是我已经一点都不恨她了因为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和姨娘反而成了患难相依的伴侣,母亲早已不恨她了我再细致看看她,她穿着灰布棉袍,鬓边戴着一朵白花,颈后垂着的再不是当年多彩多姿的凤凰髻或同心髻,而是一条简简洁单的香蕉卷,她脸上脂粉不施,显得非常哀戚,我对她不禁起了无限怜悯因为她不像我母亲是个自甘淡泊的女性,她随着父亲享受了近二十多年的富贵荣华,一朝失去了依傍,她的空虚落寞之感,将更甚于我母亲吧 来台湾以后,姨娘已成了我唯一的亲人,我们住在一起有好几年在日式房屋的长廊里,我看她坐在玻璃窗边梳头,她时常用拳头捶着肩膀说:“手酸得很,真是老了老了,她也老了当年如云的青丝,如今也慢慢落去,只剩了一小把,且已夹有丝丝白发想起在杭州时,她和母亲背对着背梳头,彼此不交一语的仇视日子,转瞬都成过去。

      人世间,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呢?母亲已去世多年,垂垂老去的姨娘,亦终归走向同一个渺茫不行知的方向,她现在的光阴,比谁都孤独啊 我怔怔地望着她,想起她漂亮的横爱司髻,我说:“让我来替你梳个新的式样吧她愀然一笑说:“我还要那样时髦干什么,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 我能许久年轻吗?她说这话,一转瞬又是十多年了我也早已不年轻了对于人世的爱、憎、贪、痴,已木然麻木不仁母亲去我日远,姨娘的骨灰也已寄存在孤独的寺院中 这个世界,原委有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仔细的呢? 琦君散文精选 篇二 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起先,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更加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爽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留恋南阊蹋闹蟹⑹模松蛔龆潦槿耍慰龀すぐ⑷俨倒“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欢乐乐的生活吗? 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

      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非常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肯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肃穆,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味道,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全部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到,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觉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藏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小书房被父亲发觉,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觉一个更隐藏平安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觉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特别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平安感 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番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

      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始终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或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进了中学以后,中学的国文老师王善业先生,对我阅读的指导,心智的发觉至多他知道我已经看了好几遍《红楼梦》,就教我读王国维①〔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近代闻名学者《红楼梦评论》由小说探讨人生问题、心性问题知道我在家曾读过《左传》《孟子》《史记》等书,就介绍我看朱自清先生古书的精读与略读,指导我如何吸取消化那时中学生的课外书刊有限,而汗牛充栋〔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的旧文学书籍,又不知如何取舍他劝我读书不必贪多,贪多嚼不烂,徒费光阴读一本必要有一本的心得,读书感想可写在纸上,他都细致批阅他说:“如是图书馆借来的书,自己宠爱的章句当抄录下来假如是自己的书,尽管在书上加圈点指责所以会读书的人,不但人受书的好处,书也受人的好处。

      这就叫做‘我自注书书注我’了他知道女生都爱背诗词,他说诗词是文学的,哲学的,也是艺术音乐的,多读对人生当另有体认他看我们有时受哀伤的诗词感染,弄得痴痴呆呆的,就叫我们放下书本,带大家去湖滨漫步,在照眼的湖光山色中讲历史掌故、名人轶事,笑语琅琅,顿使人心胸开朗他说读书与交友像游山玩水一般,应当是最轻松开心的 中学三年,得王老师指导至多,也培育起我阅读的爱好,与精读的习惯后来抗战期间,避寇山中,颇能用心读书,勤作笔记也曾手抄宠爱的诗词数册,惋惜于渡海来台时,行囊简洁,匆遽①〔匆遽(jù)〕连忙,匆促中都未能带出,使我一生缺憾不尽现在年事日长,很多读过的书,都不能记忆,顿觉腹笥〔腹笥(sì)〕原指学识丰富,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笥,藏书的器具枯竭,懊悔无已 高校中文系夏瞿禅老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引,与中学时王老师不约而同他也主见读书不必贪多,而要能选择,能汲取以饮茶为喻,要每一口水里有茶香,而不是烂嚼茶叶人生年寿有限,总要有几部最心爱的书,可以一生受用不尽有如一个人总要有一二知己,可以托生死共患难经他启发以后,常感读一本心爱之书,书中人会伸手与你相握,彼此莫逆于心,真有上接古人,远交海外的欢乐。

      最记得他引古人之言云:“案头书要少,心头书要多此话对我警惕最多年来总觉案头书愈来愈多,心头书愈来愈少这或许是劳碌的现代人同样有的感慨爱书人总是贪多地买书,加上每日涌来的报刊,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