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年度河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x
39页2023-2024年度河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一单选题(共60题)1、( )溶质均匀扩散于溶剂中的现象溶液透明,无固体,不沉淀A.溶解B.溶质C.溶化D.结晶【答案】 A2、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3、“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答案】 B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Y2-)<r(Z2+)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答案】 D5、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C5H12B.C5H110HC.C5HloD.C4H802【答案】 A6、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铁粉,这是利用铁的( )A.还原性B.氧化性C.酸性D.碱性【答案】 A7、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
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探究法B.谈话-讨论法C.演示-观察法D.讨论-发现法【答案】 A8、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 A9、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答案】 B1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 A11、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
A.被动接受式B.主动接受式C.引导探究式D.自主探究式【答案】 C12、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 D13、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14、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 B15、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16、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⑥【答案】 B17、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答案】 A18、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B.75%C.100%D.25%【答案】 C19、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 B20、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B.教师讲、学生听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答案】 A21、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答案】 B22、在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 A2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
A.科技教育B.素质教育C.减负D.现代教育【答案】 B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答案】 B25、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A2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不必加热即可反应B.X能量一定高于M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Y能量一定高于N【答案】 C27、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答案】 D2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 )。
A.物质构成的奥秘B.科学探究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D.物质的化学变化【答案】 C29、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B.教师可以随意提高教材内容的难度C.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D.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答案】 B30、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B.教师可以随意提高教材内容的难度C.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D.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答案】 B3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⑦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 C32、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A33、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SiO2制备高纯硅【答案】 A34、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答案】 A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无关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白酒的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D.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答案】 A36、溶解度四要素不包括( )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D.单位为“Kg”【答案】 D37、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 B38、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