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等效——一个功能观视域下的翻译标准.docx
9页论“等效” 个功能观视域下的翻译标准王京平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摘要:如何评价一篇译文?一个多年來被承认并使用的标准是等值,而近几十年一个新 标准:“等效”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等效”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Ad quatheit的中译名,相对于传统翻译观的“等值”,“等效”关注的是译 文受众的反应木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等值和等效的概念做了对比分 析,重点阐述了翻译行为论和目的论与等效翻译的关系,借助实例阐述了等效 翻译的方法,突出了等效翻译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最有实践意义的翻译标 准关键词:等效;功能翻译理论;交际目的;作者简介:王京平,教授,中国海洋犬学外语学院Ad quatheit, einBewertungskriterium aus der Sicht der funktionalen TranslationWANG JingpingAbstract:berset7ung?Ein seit lerngem vonWie beurteilt mem die Qualit t einerallcn akzcpticrtcs Kritcrium aber ein neues Kriterium, AdStellenwert. Im Gegensatz zurist quivalcnz. Seit Jahrzchntcn gcwirrnt quatheit einen immer gr erenquivalenz richtet man bei Ad quatheitsein Augenmerk auf die Reaktion der Rezipienten. Der Terminus Ad quatheit stammt aus der deutschen funktionalen Translationstheorie. Der Beitragversucht, auf der Grundlage dieser Translationstheorie die Relation der beiden Begriffe klar zu machen. Der Schwerpunkt liegt auf die Skopos-und Handlungstheorie, wobei die ad quate bersetzung anhand einigerBcispiclc dargestellt wird> Daraus crgibt sich, dass sich die Ad quathcit im Zeitalter der Globalisierung, besonders bei de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 als ein besonders praxisorientiertes Bewertungskriterium bew hrt hat.Keyword:Ad quatheit; Funktionale Translationstheorie; Tntention der Kommunikation;翻译标准历来是翻译研究的核心课题,依照什么原则从事翻译实践,又依照什 么标准来评价译文质量,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都是必须明确的题目。
在我国 “等值”标准早就拥有巩固的地位,近些年来,随着功能语言学和功能翻译理 论的发展,又应运而生了一个新的标准 “等效”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凸显翻译的社会功能,对翻译原则及功能也应重新给予审视, “确定翻译功能是翻译的前提 (K9nig/Ku maul, 1999:40)本文试图从功 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等效翻译的时代意义一、概念的来源“等效” (Ad quathcit)山來自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它的奠基性著作是德国 翻译理论学者莱斯和费梅尔于1984年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 这本书虽然住乜今己 经30多年了,但是它在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中仍然占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它认为如何翻译首先依照功能和目的而定后来的学者曼塔里和诺德发展完善了 他们的理论,使它成为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的系列理论:费梅尔(Hans J. Vermeer) 的目的论、莱斯(Katarina Rei )的文本类型论、曼塔里(Justa Holz-M ntt ri)的翻译行为论、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 论。
张美芳称这四个理论“具有里程牌意义”(张美芳,2007:3),它们共同遵 循的核心理念是,翻译要为交际功能服务二. 关于“等值”和“等效”“等值”和“等效”都被作为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但是它们不是同义词,没 有相互取代的可能,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不同:等值(equivalent/ quivalenz):岀于语言学视角,关注的对象是文本,追求 的目标是原文与译文之间信息、形式的对等,二者的对等关系是静态的;“等 值”聚焦在语言层面,原文是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尺,原文高于译文等效(adequaty/Ad quatheit):交际学视角,关注的对象是人,考查译文受 众是否取得与原文受众相类似的效果,其效果因多种社会因素的变量而呈动态 特征虽然“等效”分析的对象仍然是语言,但是由于语言外的诸多因素都对翻 译结果起着制约作用,原文因此不再是评价翻译效果的依据,“原文下降为与 译文并列平行的关系吕和发,2016:212)进一步地说,“等值”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视角去关注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言 结构(词义、句法、文体风格)的对等性,视点实际上聚焦在翻译的微观层 面;“等效”以社会交际学的视角从文本功能来考量译文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对 等性,关注的不仅是语言内的因素,还有制约翻译行为的语言外因素,它的视 野是宏观的。
诺德指出,作为翻译标准的“整体概念是等效,而非等值等值可 能是翻译的一个目标,但不应当做一个永远使用的翻译原则 (Nord, 2005:46)三、翻译是社会交际行为“交际是人们凭借一定的载体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以求达到某种 目的的社会行为康家珑,2000:3)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交际的目的性翻译 也是社会交际行为,具有目的性:翻译广告是为了推销商品;翻译通知是为了传 递信息,翻译邀请函或催款单都有其明确的目的译者如何翻译原文,要根据翻 译目的,并考虑发起人、委托人、文本类型和译文受众等多方因素曼塔里的翻 译行为论区分两个概念:翻译行为(translatorischcs Ilandeln)和翻译 (Translation),前者指翻译者要做的所有的事,后者指翻译文本时要做的事 二者之间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前者强调翻译本身就是一项社会活动,有多方参加, 译者要对参与者和环境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而后者关注的焦点落在纸上因此, 曼塔里不主张提翻译,而要提翻译行为Nord, 2005:22)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任何人都应该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 文字的转换,它还是一种受制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制约的民族间的交际行为。
(谢天振,2008:5)诺徳也指出,“翻译行为是两种文化接触的交际行为 (Nord, 2003:13)吕俊提出:“翻译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或交际活动, 即:communication,是一种跨文化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吕 俊:2001:2)对这一点,多数人已经取得共识,认识到翻译的难点不仅是语际间 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四、目的论在翻译行为中的地位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是首先要考虑的在莱斯和费梅尔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 基础》中有多处讨论翻译目的:“统领一切翻译行为的是它们的目的Rei /Vermeer, 1984:96)徳国功能翻译理论包括六个原则:“1・翻译依赖丁• 其目的;2.翻译作为信息源提供给目的语受众;3.作为信息源译文是不可逆的;4. 译文须语内连贯;5•译文与原文间须语际连贯;6.各原则依此顺序先后排列Rei /Vermeer, 1984:119)在这六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排在第一位译者要理 解委托人翻译的意图,明确译文的社会功能,以便决定如何翻译目的论无疑改变了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式,它不再仅仅将译出语文本作为翻译 的出发点和翻译质量评估的依据,而是在译出语文本-译者-译入语文本这一传 统翻译线形流程中将人们的视角从回眸转为前瞻:即聚焦翻译的目的、译文所要 产生的预期效果。
在这样的范式下,文本不再是孤立的、无生命的文本,而是被 定位为具有目的性的交际行为中的文木王建斌,2010:3.) “回眸”和“前 瞻”的提法形象地描绘了 “等值”和“等效”的区别,等值翻译以静态的眼光 对比原文和译文,达到语际对等即完成翻译任务;等效翻译追求的是译文重构原 文后产生的动态效果,译者要展望译文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使原文在目的语 文化中获得新生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将译作喻为原作的“后来生命”, 认为原作并非是独立不变的木体,而必须仰仗译作来完成自己的牛命过程司 显柱,2016:107)在他看来,译者在延续原文的生命,或者说,译文让原文获 得第二次生命张美芳批评我国翻译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范围太窄,“只研究文本而不重视研究翻译的目的,用途以及译语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其他 社会因素张美芳,2007:3),而目的论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纯语 言的层面,超越了纸上的文字及其意义,把视野拓宽到翻译的交际目的张 美芳,2007:3)诺德指出,“翻译功能不只来自原文的分析,而且更主要来自翻 译在交际中的目的"(Nord, 2003:10)因此,翻译行为的第一步是分析委托 人对译文提出的要求,以及实现翻译目的所需要的一切交际境况因素。
Nord, 2003:38)第二步是有目的地去全面分析原文,按照诺徳的认识,原文文本没有 一成不变的功能,而是靠翻译目的引导译者去理解原文,选择对他有用的信息五. 目的论给译者更大的创作空间口的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是深远巨大的,它冲破了传统的翻译观念,给译者以 创造译文的更大空间最具颠覆力的是费梅尔的“信息源(Informationsangebot) ”原则(Rei /Vermeer, 1984:19),在他看来,原文 只能提供信息,原文的内容哪些是信息要视目的而定,译者根据目的决定选择 哪些信息举例说明:当母语者与外国人交谈吋,母语者通常只关注对方想表达 的内容,而不留心他们的语言错误;2015年大量的难民涌入德国,在他们到当 局申请避难时,他们的口音、语言表达方式与他们证件的国别是否相符就成为甄 别他们真实身份的重要信息了,因此说,原文的信息性因目的而定这样一来, 原文的重要性就排在翻译目的之后了,译者根据译文的目的和功能从“源语提 供的信息中选取一定内容,并加工成目标语信息供给读者"(Nord, 2005:41) 译者根据翻译委托人的要求,从原文提供的信息中选择若干内容,重新组织成 一个符合目的语环境中的新信息,这是因为“译文和原文的受众属于不同的文 化语言群体,重要的是,这里涉及的信息与原文的不同,译者故而不能向他的 受众提供与原文受众同样多的信息。
(Rei /Vermeer, 1984:123) “以此从根本上破除了原文之中心和权威地位,消除了译作对原作之忠实的千古定 律司显柱,2016:107)译者因此不再是原文的“奴隶”,而成为翻译行为 的“主人”,获得了重构译文的权利和自由一个赋予译者翻译主动权的更大胆的理论是创意性翻译理论,简称为:译创 (Trans-creation)黄德先指出“译创是在翻译基础上的再创作,用目的语对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