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大综合经济区.docx
4页七大综合经济区七大综合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从总体上指出了我国由沿海到内地势成了东、中、西三个不同经济开展水平和地域职能,为确定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和制定区域性经济政策供应了重要 的依据;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宽敞,在三大经济地带内部,各地区的经济开展水平、特点和条件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工业分布上存在着“北重南轻〞的结构差异和“北煤南水〞的能源赐予差异, 农业上更是存在着水热组合条件和农业利用结构上的差异等;因而,有必要对各地区的差异进 行更深化的区分,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发挥各地区 的综合经济优势,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从国情动身,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七大经济区的方案; 1. 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 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开展的重点区域;①区域优势;一是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对外开放的 中北段, 又处东北亚中心, 为该区带来极强的经济辐射潜力;二是明显的人才优势,这里科技、训练水平高,是开展高新 技术产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三是交通优势,拥有全国密度 最高的交通网络和特别的港群 〔 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黄骅、烟台、威海、青岛等港口 〕 ,沈大、京津、济青、京石、太旧、济德等高速大路,也将使该区有期望最先在中国第 2 页建成区域性高速大路网地区; 四是矿产资源丰富, 品种多样,石油、铁矿、煤炭、海洋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位置;②特地 化部门;该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才能,石油、石油化工与 海洋化工、钢铁、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 占重要位置;今后除发挥现有工业潜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 力资源,大力开展微电子、光学、运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 等学问技术密集型产业, 同时在农业开发上集中力气建设河北、山东的粮棉果和海水捕捞与养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开展; 2. 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①区域特点;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位置; 这里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石油铁矿、煤炭及粮食、甜菜、原木、畜产品均在全 国占较大比重,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拥有比拟兴盛 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②特地化部门;东北区是以石油化 工、钢铁、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导产业 的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 重要基地; 今后的方向除了加速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 体制改革外, 充分利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外向型经济; 3.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 14 个市和沿江 28 个地市, 面积约 33104 平方千米,人口 1.68 亿;①区域特点;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第 3 页核心区,这里矿产资源缺乏,但农业开展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较高,水资源比拟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借 助长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优势,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 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 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兴盛的综合经济区;该区在科技 文化水平、内外贸易的兴盛程度上都居全国领先位置;②专 门化部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体,重化工业比拟兴盛,汽车、钢铁、石化等产值占全国同类行业的 1/3 ~ 1/2 ;沿江地区以纺织、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拟兴盛;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区第三产业开展加快,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基地;今后的方向宜积极开拓光导纤维、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术,重点开展微电子、汽车、造船、发电设备、通讯设备、仪器外表、乙烯及后续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轻纺产品等,并积极开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与金融、贸易、信息中心;第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