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宣城市棋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5页安徽省宣城市棋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记录了汽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的v—t图象是 ( )时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3.06.09.012129.03.0参考答案:C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越快,惯性越大B.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变速运动时,不存在惯性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冲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对物体做负功D.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参考答案:D3.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开始以15m/s的速度行驶完全程时间的3/4,余下的时间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行驶完全程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6m/s B.16.25m/s C.14.3m/s D.17.5m/s参考答案:B4. 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单晶体和多晶体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C露珠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熵增加参考答案:ACD5. (单选)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都为m开始时细绳伸直,用手托着物体A使弹簧处于原长且A与地面的距离为h,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由物体B对地面恰无压力知此时B静止,速度、加速度均为零,故弹簧的拉力为mg,细绳对A的拉力也等于mg,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此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0,C、D项错误;此时弹簧的形变量为h,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项正确;物体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mgh=+,所以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h—mv2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韩美情报部门通过氙(Xe)和氪(Kr)等放射性气体,判断出朝鲜使用的核原料是铀(U)还是钚(Pu),若核实验的核原料是,则①完成核反应方程式 .②本次核试验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7000吨 TNT 当量,已知铀核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锶(Sr)核的质量为89.907 7 u,氙(Xe)核的质量为135.907 2 u,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求一个原子裂变释放的能量.参考答案:①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②该反应的质量亏损是:Δm=235.0439 u+1.0087 u—89.9077 u—135.9072 u—10×1.0087 u=0.1507 u根据爱因斯坦方程 ΔE = Δm c2 = 0.150 7×931.5 MeV =140.4 MeV 7. 质量为2.0 kg的物体,从离地面l6 m高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落,经2 s落地,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下落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是 N.(g取l0m/s2)参考答案:8;4 物体下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得:x=at2,a== m/s2=8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解得:f=4N。
8. 如下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沙桶和沙砂,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 V,G是开关,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定滑轮接滑块的细线应水平(或与导轨平行)(2)滑块离计时器太远(3)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220 V的交流电,不能接直流电9. 如图1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水平恒定的推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参考答案:10. 如图所示,A、B和C、D为两对带电金属极板,长度均为l,其中A、B两板水平放置,间距为d,A、B间电压为U1;C、D两板竖直放置,间距也为d,C、D间电压为U2。
有一初速度为0、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经电压U0加速后,平行于金属板进入电场,则电子进入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若电子在穿过电场的过程中始终未与极板相碰,电子离开该电场时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A、B、C、D四块金属板均互不接触,电场只存在于极板间,且不计电子的重力)参考答案:;eU0+(U12+U22)11. 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参考答案: (2)由和得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得12. 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0,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为ω,假设地球上有一棵苹果树长到了接近月球那么高,则此树顶上一只苹果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此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月球绕地球运转的线速度.参考答案:ω0 大于13. 如图为密闭钢瓶中的理想气体分子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情况,可知,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呈现 分布规律;T1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参考答案:中间多、两头少;小于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两种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点.由于T1时速率较低的气体分子占比例较大,则说明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考点:考查了分子平均动能【名师点睛】要注意明确分子平均动能为统计规律,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均增大,同时注意图象的性质,能明确如何判断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游标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mm,测量长木板上A、B两点间的距离L和竖直高度差h2)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使其沿斜面下滑,测得木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档光时间为△t=2.50×10-3s,算出木块经B点时的速度v=_____m/s,由L和v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由以上测量和算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h、L、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参考答案: (1). (1)2.50; (2). (2)1.0; (3). (3)试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2)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用其通过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写出表达式,求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解:(1)主尺读数是2mm,游标读数是,则窄片K的宽度;(2) 木块经B点时的速度(3)对木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据运动学公式有其中、联立解得:15. (8分)(1)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铜和放射性同位素镍63(Ni)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Ni)发生一次β衰变成铜(Cu),同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Ni)和铜片做电池两极,镍63(Ni)的衰变方程为 2)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镍核63(Ni)发生β衰变,放出一个速度为v0,质量为m的β粒子和一个反冲铜核,若镍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β粒子和铜核的动能求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在与粒子质量相比可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解析:(1);(2)设衰变后铜核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 ①由能量方程 ②由质能方程 ③解得 ④点评:本题考查了衰变方程、动量守恒、能量方程、质能方程等知识点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弧形轨道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轨道每处都是光滑的,且水平部分足够长.质量为m1的A球由静止从弧形轨道滑下,在水平轨道与质量为m2的B球发生弹性对心碰撞.要使两球能发生第二次碰撞,两球质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17. 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x-t图象如图甲所示,描述了他的运动过程,在图乙中画出它的v-t图象.参考答案:(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1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 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 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1 h;(下午)13时返回,骑车1 h,速度v3=30 km/h,14时回到学校.取出发时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1、v2为正,v3为负;10~11时、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所示.18.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30°.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沿杆斜向上运动,已知杆与小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m/s2.试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参考答案:(1)2.5m/s2(2)2.4m试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出撤去拉力前的位移和末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撤去拉力后的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上滑的位移,从而得出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为:解得:a1=2.5m/s2(2)刚撤去F时,速度为:位移为:撤去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