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新时期高师院校发展问题 与对策探析.doc
9页试论新时期高师院校发展问题 与对策探析论文摘要: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 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也全面展开 而高师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在改革中存在着教师教 育观念落后、发展定位不够合理、传统特色削弱和综合化程度不高等 主要问题为此,高师院校必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构建新的教 师教育观念;其次对自己的办学定位也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再次 要保持传统特色,这是改革发展的基础;最后要持续改革创新,向综 合化发展,这是改革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高师院校的改革发 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观念;合理定位;传统特 色;综合化在新的历史吋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基础 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也全面展开而高师 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必须重视从观念、定位、传统 和创新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使其改革发展逐步走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 的轨道,以顺利、全面、稳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一、新吋期高师院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师院校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 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的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 献。
而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方兴未艾,高师院校存在的问题是多 方面的,我们必须认清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师院校改革其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而一) 观念及定位问题由于我国高师院校长期处在独立封闭的状态,在新的历史吋 期,在我国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之时,许多高师院校觉得无法理解,难 以接受在他们看来,我国高师院校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我 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现在却为了适应国内外教育改革形 势的发展,高师院校不得不考虑其生存问题到目前为止,有的高师 院校被合并了、有的改名了,截.11:2003年5月,我国先后审批建立的 283所高师院校减少为173所,共减少了 110所,其中,14所并入师 范大学,95所并入或改为综合性院校,1所改为培训中心为此,人 们对高师院校未来的发展心存疑虑,不知未来发展的道路该怎么走、 独立的高师院校还耍不耍办、原有的教师教育体系还耍不耍坚持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足以说明人们在教师教育观念上的狭隘与落后以及 对高师院校的发展感到迷茫二) 传统特色问题我国高师院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系统自 行运作机制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一百多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得到 蓬勃发展,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不少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在新的发展时期,高师院校面临着以建设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 院校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些高师院校盲目向综合性 院校看齐,使得教师教育特色不是在加强,而是在减弱高师院校仍 然是教师教育体系中培养教师的主渠道,因此,高师院校在向综合化 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传统的师范特色吼,这是高师院校改革 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三)综合化问题由于高师院校长期以来一直处在独立封闭的状态,使其学术 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这一点从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 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等人的(2004中国大学排行榜出炉 清华大学蝉联第一》中可知,2004年位于中国大学综合排名前100名 的高师院校只有12所这对于约占全国高校总数1 / 4的高师院校来 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为此,高师院校应在把师范特色发扬光 大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化发展二、新时期高师院校发展的主要策略(一)构建新的教师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高师院校要改革、要发展,首先要 转变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观念虽然过去我国有些学者对教师教育观 念这一问题进行过一定的探讨,但是我国教师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是显 而易见的,正如顾明远所说:“缺乏应有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知 识面过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足。
这与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需耍极 不相称我国教师教育在体系、体制、培养模式、内部管理、课程与 教学等问题上之所以呈现出封闭、割裂的状态,这与我们所持的狭隘 的教师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确立教师教育新观念是我国 高师院校改革发展的思想基石这主要包括确立开放化观念、综合化 观念、专业化观念和终身化观念开放化是指我国高师院校独立定向 的体系被打破,其他有条件的非师范院校参与到教师教育行列当中来, 形成了相互竞争、互促发展的开放格局综合化是指高师院校由原先 以培养教师为单一目标的院校转化为综合性的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 的过程它主耍包括高师院校学科结构的综合化和专业设置的综合化 两方面专业化是指高师院校必须把教师教育看做是与其他专业教育 (如医学专业教育、法律专业教育、工程专业教育等)并列的教育,把 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来发展终身化是指高师院校不仅耍承担职前 教育,而且要承担入职教育、在职进修的任务,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 职后培训一体化,使教师终身接受教育,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问题二)明确合理的发展定位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目前有的师范院校被合并了, 有的改名了,因此人们对高师院校未来发展走向心存疑虑,原有的教 师教育体系还要不要坚持、独立的高师院校还要不要办等等,这些问 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根据我国国情,高师院校在一定 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但必须加以改造,即使将来高师院校的名称或 概念消亡了,然而只要世上还存在教育,教币教育就不会消亡因此, 高师院校必须坚持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方向但基于我国高师院 校在层次、水平、区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高师院校的改革必须 分类分步实施1. 分类发展从国内外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高师院校 的改革情况看,我国高师院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在 其发展过程中,根据我国国情,我们认为高师院校在策略上必须分类 发展如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由于它们学术性强、学科门类多、 基础厚实、条件成熟,所以可直接跨入综合性大学其他省属师范院 校,首先必须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方向;其次在重视保持自 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提高师范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为社会 经济发展服务另外,办学条件较差、基础较薄弱的师范专科学校应 考虑逐步并入综合类院校或师范大学、学院;办学条件较好、基础较 好的师范专科学校应考虑升格为本科院校只有这样,我国地方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 分步实施针对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高师院校发展的 实际,再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高师院校的发展决不是一朝一 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较艰难探索的过程。
因此,高师院校的发展必须分步实施1) 高师院校的综合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 过程,需耍从整体上进行周密的筹划和稳步的实施2) 高师院校必须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突出优势与特色,同 时逐步发展其他专业,兼顾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切忌不顾社会发 展状况及自身的条件而盲目向综合性大学看齐3) 地方高师院校不要急于盲目合并或取消因为,在我国大 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缺乏合格教师的情况因此,高师院校在某些地区在一定吋期内还需要存在, 如果全部合并或取消,那么教师教育的力量将会受到严重削弱,这对 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不利 (三)保持传统特色高师院校向综合性院校发展,这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高师院校必须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师范特色,在 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高师院校的综合化,这是高师院校改革创新的基础 在这场严峻的变革中,高师院校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教师专业已经在 社会各界人们的心中扎了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师院 校既重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研究,又重视教育思想、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渗透2)高师院校承担了培养教师专业技能和 专业理念的使命,并使德育、体育、美育、普通话训练、演讲、书法、 绘画等成为高师院校学生的特长。
3)高师院校拥有结构合理、实力雄 厚的教育研究和教学人员群体,拥有教育类专业学科群和众多的研究 成果,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育技术学”、“基础教 育”、“干部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学科教学论”等学科 群,还有成熟的教育机构4)高师院校密切联系基础教育,热情关注 基础教育,拥有对基础教育指导的丰富经验卿这些都是高师院校的 优势所在四)持续改革创新,向综合化发展高师院校向综合化发展已是势在必然,而笔者认为,在其推 进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应着重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范专业与非 师范专业的互补、互促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顺利推进高师院校的综合 化发展进程1. 加强学科建设高师院校学科的覆盖面一般都比较广泛, 但学科的建设水平不高,综合化程度低,学科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较弱, 科学研究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切实针对现存的间题, 釆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综合化进程1) 成立学科建设管理中心近年来,高师院校纷纷确立以向 综合性大学转型为核心的新的发展目标,这为制定新的学科建设目标 和规划提供了依据高师院校应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的学 科建设,全面规划、实施学科建设,为高师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管 理基础。
面对高师院校综合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学科建设也必然步 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对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科建设的规划、实施以及 有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如北京师范大学就设有学科 规划与建设处因而,高币院校成立学科建设管理中心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2) 促进学科向综合化方向发展o学科的综合化是大学综合化 的基础,学科的多样化是学科综合化的前提,多样性学科间的渗透、 交叉与融合则是学科综合化的实质因此,高师院校耍适应新形势的 发展,就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 注重基础学科对应用学科的重要作用,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转变3) 巩固优势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长期以来,教 育学科、文理基础学科是高师院校的优势学科,这种优势必须保持并 耍进一步加强此外,为了拓展高师院校的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社 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在坚持稳步提高自身优势特色学科的同吋,努 力发展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2. 调整专业设置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的改革和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师院校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我国中小学教 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和多种类、多层次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 高币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在专业改造上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这是目前高 师院校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问题的重要环节。
为此,应 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 根据专业教育与教师养成相剥离的原则来调整专业设置, 设置的专业不仅耍满足社会发展对多种类、多层次人才的需求,而且 要设置满足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专业2) 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充实,以利于形 成复合型、综合型的知识结构,适应中小学对高层次、复合型师资的 需求3) 打破“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人为界限,提高学 科专业的学术水平,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以 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3. 促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互补、互促1985年《中 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之后,币范院校有了较大的变 革,许多高师院校开始逐步创办非师范专业,这对推进高师院校自身 综合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到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大都创办了一 批“非师范专业”,不少高师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数甚至超过了师范 专业数,如上海师范大学目前约80%的专业是非师范类,2002年招生 5280名,其中师范专业有1180人,仅占22%又如湖南师范大学, 截至2003年3月,“非师范专业”数为26个,单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 资为目标的本科专业仅16个,并且该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