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文言虚词.ppt
43页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常用文言虚词1、而(1)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某所,而母立于兹 2 ) 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①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②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④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 也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因果关系,译为“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军惊而坏都舍2、何(1)副词,多么水何澹澹 2 ) 代词①哪里胡为乎惶惶欲何之?②什么大王来何操?③为什么,怎么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 问,相当于“怎么样”“什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 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战?⒊乎 (1)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生乎吾前 (2)助词①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②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③表猜测语气,译为“吧、呢”抑别有疾而至斯乎?④用在副词或其他虚词之后,舒缓语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⑤感叹语气,可以译为“啊”“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形容词词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⒋乃 (1)副词①于是、就守丞死,乃入据陈 ②才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③却、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志 乃反不能及④甚至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代词:你、你的家祭无望告乃翁 (3)用于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当立着乃公子扶苏⒌其 (1)副词①大概、或许,加强推测语气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难道,加强反问语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③还是,应当,加强期望或命令语气吾其还也 2 )连词①是……还是,表选择关系。
汝其知之也耶?其不知也耶?②假如,如果,表假设关系其无知,悲不几时 3 )代词①他(们)、他(们)的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②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其中(的)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这(个)、那(个)其人视端容寂⒍且 (1)副词①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连词①况且且焉置土石!②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③而且、并且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⒎若 (1)连词:如果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2)代词①你若入前为寿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⒏所 (1)助词①“所”字放于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②“所”后一般跟动词,而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则先活用为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2)“为……所”表被动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复音虚词“所以”①表原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表凭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⒐为 (1)介词①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③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足为外人道也 (2)助词:呢,表示反问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⒑焉 (1)代词①它谨食之,时而献焉②哪里,表疑问且焉置土石? (2)助词①不译。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今已服矣,又何求焉?③……的样子,……的声音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崆崆焉 ④兼词,于此,于之 青麻头伏焉 不复出焉⒒也 (1)判断语气是社稷之臣也 (2)肯定语气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即使有否定词,仍是表否定的肯定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戈非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不3)疑问语气谁得而族灭也? (4)感叹语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5)用在句中,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⒓以 (1)副词:通“已”固以怪之矣2)介词①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在……的时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⑥凭借……身份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连词①因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目的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③结果 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3)连词④表并列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⑤连接状语和谓语,相当于“而”,有时译为“来 ”“着”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⒔、因 (1)连词①因为。
祥府中,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 有人见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2)副词: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3)介词①凭借、依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击沛公于坐变法者因时而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⒕、于 (1)介词①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苛政猛于虎也勾践说于国人曰④和、与赵尝五战于秦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战于长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智者多困于所溺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 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 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现代汉语也这样用如: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 介宾短语,做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 同用法,分别相当于“从这”“在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译为:在这事业上⒖、与( 1 )介词①跟、同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②替、为尝与人佣耕 (2)连词:和、及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3)助词:通“欤”,表语气无乃尔是过与?(4)动词①交好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还以与妻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④赞许、同意吾与点也⒗、则 (1)副词:①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判断词,译为“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连词 ①那么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表第二分句的内容出现在第一个分句之前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③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表分句并列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⑤表转折,却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⒘、者(1)助词①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表提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用在假设复句的后面,表提顿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代词①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②用在数词后,译为“个”“样”“项”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③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译为“……时候”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⒙、之 (1)代词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 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作《师说》以贻之人非生而知之者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 常作复指性定语之二虫又何知?(2)助词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 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 时应省去秦何厌之有?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悍吏之来吾乡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 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 四个字,只起强调音节的作用,无义,不 译 久之,目似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