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x

4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591723942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44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 A2、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答案】 A4、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而暴沸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答案】 C5、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B.教师讲、学生听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答案】 A6、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 )。

      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答案】 C7、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答案】 A8、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含有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有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D.含有1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答案】 A9、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答案】 A10、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答案】 D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B.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D.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答案】 D12、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满( )学分。

      A.4B.6C.8D.10【答案】 B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14、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15、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答案】 A16、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观察法B.文献法C.调查法D.讨论法【答案】 C17、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比较D.类比【答案】 A18、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

      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20、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最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B.关注C.珍惜D.树立【答案】 D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6gO3含氧原子数量为Ⅳ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Ⅳ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Ⅳ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答案】 A2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

      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23、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 A24、下列选项中,能成为教材具体呈现方式的是( )A.纸质学习材料B.视听学习材料C.电子学习材料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 D25、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 C26、下列有关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参考之一,教学不必完全依照教科书B.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学生都应该掌握D.教科书中习题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主要依据【答案】 A27、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28、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答案】 B29、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答案】 D30、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 C31、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A32、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 C33、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答案】 B34、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 A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铜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l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l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答案】 C36、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