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教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41393560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教案   中学语文《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表现出孔子为了捍卫自己的政治志向而展示出来的卓越的论辩才能,那么这篇课文教案如何写呢?下面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中学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见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   2.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   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驾驭   教学难点   孔子鼓吹礼治,主见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见的理解   教具打算   投影仪、录音机、投影胶片、教学磁带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见,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争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日,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   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投影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闻名的思想家和教化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见,他主见仁义,主见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怜悯人民疾苦,具有肯定的开明看法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化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请大家详看课文注释①   三、简介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原委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缘由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忧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加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四、熟读课文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老师范读一遍)   ①要求学生留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   ②进一步明确读音   2.老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驾驭状况   投影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颛臾 (zhuān xū) 虎兕(sì)出于柙(xi) 社稷(jì)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B 颛臾 (chuǎn yū) 虎兕(shì)出于柙(xiá) 社稷(sù)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C 颛臾 (zhuān yú) 虎兕(sì)出于柙(xiá) 社稷(jì)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   D 颛臾 (zhuān yú) 虎兕(shì)出于柙(jiá) 社稷(sù)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3.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觉读音错误问题刚好订正。

        4.分组朗读   5.全班齐读   6.要求学生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文意   (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自己结合注释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向本组同学提问,学生自行解决)   7.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   一、老师检查熟读课文状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2.采纳分段进行法,检查学生结合注释能大致疏通文意的状况,一学生读一遍,另一学生翻译一遍,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老师可稍作朗读提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绽开了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看法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学生思索,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

      他指责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行伐 义正词严   讨伐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   理由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无劝伐   老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留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肯定要把孔子指责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显明看法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昂扬、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   老师放本段录音   学生若干名朗读并背诵   全班同学背第一段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对,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其次次对话   提问:孔子在反对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方?要求学生画出来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rsquo;比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方要说明什么问题?点击下一页共享更多中学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