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2).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41393548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2)   9诗的最终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困难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劝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方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犹如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慢慢遗忘   C.本诗最终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答:B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志向4分)   答: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十一.全国大纲版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其次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精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改变;(1分)(假如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塑造了闲适、潇洒、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潇洒的生活看法;;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十三.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方,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十七.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middot;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净的品行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志向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明哲保身的情怀 看了<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一语文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试题 4.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5.广东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