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四电系统创优汇报材料.doc
34页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四电”系统创优汇报材料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一、 线路简介 1二、 工程概况 3三、 工程特点和难点 4四、 “四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8五、 工程质量管理 18六、 综合效果及获奖情况 24一、 线路简介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为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干线,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项目建成后与一号线、二号线形成“大”字型的轨道交通骨架,由南向北沿客运交通走廊将主城区的巴南区、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两江新区衔接起来,并将重庆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与城市副中心、公共活动区和居住区紧密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了轨道交通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困难的矛盾同时,三号线的建设对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吸引客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公共交通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发挥了重大作用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一期工程南起二塘站,向北沿学府大道、南坪南路、南坪北路、工铜路后过长江,然后经渝中区的菜园坝、两路口、牛角沱过嘉陵江,沿建新南路、建新北路、红锦大道、新溉路、规划中央大道西侧规划路至火车客站后至龙头寺站。
线路全长20.2km,其中高架线路9.464km,地下线路10.41km,敞开段0.326km一期工程共设18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9座,高架车站9座在童家院子设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出入线在龙头寺车站与正线接轨在两路口站附近设置一处控制中心,并为其它两条轨道交通预留合设条件一期工程与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一号线、二号线、环线、六号线换乘,形成四公里站、两路口站、牛角沱站、红旗河沟站、火车北站五个换乘节点二、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四电”系统2、工程概述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 “四电”系统工程合同造价为58564.8687万元,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开工,2011年4月20日主体竣工,2011年9月28日开始开通运营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四电”系统包括供电设备系统、供电线路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3、主要工程量供电设备系统包括4个110kV电源引入点、4条110kV线路、2个110kV主变电所、8个35kV/1500V(DC)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13个35/0.4kV降压变电所、四公里车站太阳能光伏发电子系统、供电维修车间、电力监控系统供电线路系统包括接触网系统115条公里、供电环网电缆系统的制造、供货、运输、设备安装、调试等。
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公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专用系统等共14个子系统构成传送语言、文字、数据和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综合业务通信网信号系统主要包括18座车站、1座车辆段、1个控制中心、1个培训中心的室内外设备,19列6辆编组列车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供货及调试4、运行情况重庆三号线一期工程自2011年09月28日开通以来,经过了重庆高密度运营的考验,设备及系统运行稳定,从未发生过运营质量安全事故,得到了业主和外界的一致好评5、参建单位建设单位: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6、质量管理目标确保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四电”系统达到设计文件要求和规定的技术标准各分项工程合格率均为100%;各分部工程合格率均为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满意率达到85%以上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满足重庆市轨道交通整体创优规划,确保达到省部级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三、 工程特点和难点1、工程特点1.1系统服务管理接口多、接口测试复杂“四电”系统工程的设备种类多、技术复杂,服务涉及系统的设备、器材的设计、制造、供货、运输、设备安装、调试、试验、验收、试运行及质保期等多个环节,同时涉及与通风空调、低压配电、综合监控、装修等多专业接口,项目部制定了各系统的专项接口管理方案,对工程内、外部接口进行梳理,效果明显。
1.2通信系统、信号系统室外设备多,施工地点分散,工作量大通信系统区间光缆、线敷设80余公里,各类终端设备4000余套;信号轨旁设备安装900余处,其中高架需要吊装的300余处,光电缆敷设500多公里,项目部路中设置了临时上料点和施工分基地,减少了材料和劳动力转运的工作量2、工程难点2.1线路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设备运输困难重庆市是中国著名的“山城”,主城区地势起伏不平,人口密集,道路狭窄,坡陡弯急,交通拥挤,该线路贯穿重庆火车北站、观音桥商业中心、两路口及牛角沱交通枢纽等交通商业繁华地区,这给设备装卸运输带来很大困难以郑家院子车站为例说明,郑家院子车站为地下站,变电所位于车站A端轨道层上方第三层,即负一层;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一次性成功,我部多次进行现场调查对运输方案进行优化,经业主、监理审查,确定最终运输方案后方进行设备运输2.2菜园坝长江大桥区段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菜园坝长江大桥为公路轨道两用桥,于2007年10月建成通车,轨道交通三号线位于桥面第二层,由主桥和引桥组成轨道交通在大桥主桥部分与大桥为一体同是钢结构,全长800m由50榀16m钢轨道梁组成;北引桥为混凝土箱梁结构,轨道交通为PC梁;在主桥和引桥两端都有伸缩缝,主桥伸缩量为400mm,引桥承重梁伸缩量为200mm,伸缩缝安装基准温度为20℃,伸缩缝处需采用特殊的C型膨胀关节汇流排安装,汇流排结构样式需钢箱梁与PC梁架设并调整到位后方能进行现场实测后制作。
菜园坝长江大桥总体图在菜园坝长江大桥上的伸缩缝处,为保证大桥热胀冷缩时接触网正常工作,配合设计院设计了特殊的C型膨胀关节汇流排,接触网通过膨胀关节完成伸缩,关节两端通过直流电缆进行电气连通直流电缆和环网电缆在伸缩缝处也安装特殊的伸缩装置,预留足够的伸缩量,保证在长时间运营的情况下电缆不被损伤菜园坝长江大桥区段汇流排由于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南北两侧伸缩缝处的特殊轨道梁还未架设,为了不影响工期且保证电缆敷设后的质量,我部在进行电缆敷设过程中无法借助作业车的移动进行敷设,只能采用人工拖拉方式进行,且电缆敷设的作业点只能在大桥旁宽度不到800mm、盖板厚度约3mm的电缆通道上,下边就是水流湍急的长江,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安全隐患极大;同时由于作业点与敷设路径重合,进行电缆敷设时只能一边打开通道盖板,一边敷设电缆,然后再盖好前边的盖板,只有通道两侧的防护栏杆可以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但由于防护栏杆立杆和立杆之间的间距较大(2米),上横杆与通道盖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1.2米),进一步增大了作业的难度和安全隐患的程度由于主桥南北两侧伸缩缝处对满足整个大桥(即主桥、南隧道口(铜元局站)和北引桥)和电缆在该处的伸缩要求较高,我部同设计、业主及监理经过多次现场调查、测量,最终确定了伸缩缝处电缆敷设的特殊伸缩装置,该装置对电缆敷设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很高,极大的提高了伸缩缝处电缆敷设的施工难度。
四、 “四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1、施工专用工具根据项目施工、技术特点,自主研发了轨旁设备安装专用作业平台等施工专用工具由于三号线信号系统无线子系统采用轨旁定向无线天线进行车地之间的信息传输,其安装平面处于混凝土盖梁外侧,如采用吊车进行轨旁无线天线安装,将会增加非常大的机械、人工、工期成本而本工程线路长,工期紧因此开工前我方QC攻关小组根据安装环境及安装方式进行反复论证、调查测量,研发了轨旁设备安装专用作业平台通过使用轨旁设备安装专用作业平台,大幅度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作业成本,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了施工生产任务,同时研发的轨旁设备安装专用作业平台获得了国家专利轨旁设备安装专用作业平台专用作业平台专利证书2、采用新设备、新材料(1)全国轨道交通正线首次使用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供电设备系统工程正线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内设置了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可以反送交流380V电源供车站动力照明系统使用本系统逆变吸收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有利于吸收功率的调节和电阻吸收的匹配逆变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2)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其特点是将原有T型汇流排及接触线固定夹板的功能合为一体。
在夹持接触线的部位通过开槽及预设一定的角度,得到便于接触线放入的齿间距,然后通过螺栓紧固件,并利用汇流排本身的弹性变形,使汇流排直接与接触线连接 原T型汇流排 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项目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控制、制造新设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耐久性我公司与设计院、供货厂商共同成立了科研小组,通过小组各方的共同努力,研制的产品通过了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并于2010年7月19日通过了重庆科委评审,该项目产品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部分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鉴定证书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专利证书3、采用新工艺(1)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安装工艺原有汇流排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工序包括焊前处理(除氧化膜、油污和水份)、端头工装固定、端头焊接、焊后校直等11道工序,且焊接质量受环境(主要是空气湿度)、焊接电压等影响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相互之间的接续采用L型连接板加专用“哈克”铆钉的连接结构,该铆钉为螺纹副紧固型铆钉,采用专用工具安装其特点是减少螺栓紧固施加紧固力矩时的人为因素,不受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保持汇流排接续连接性能的均匀一致性。
施工时需先去掉汇流排及连接板表面的氧化膜,涂抹导电油脂后再按固定的顺序安装“哈克”铆钉,并按规定的力矩进行铆接,其施工技术正在申报工艺工法和国家专利为确保施工工艺合理、可靠,铆接时避免汇流排之间出现较大缝隙及错台现象,项目部成立了“提高汇流排铆接一次合格率”的QC攻关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顺利达到了既定目标,该小组还荣获北京市第五十八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原T型汇流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整体夹持T型汇流排采用联接板连接(2)国内单轨信号系统首次采用CBTC信号系统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信号系统采用的CBTC信号系统在国内单轨上是首次采用,车载设备通过车地通信,结合列车速度和运行距离的测量,实时调用电子地图,实现“目标-距离”的控车模式CBTC信号系统主要优点:车-地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再依赖于轨道电路,可实现车载设备与轨旁设备间的实时双向通信,且信息量大,控制中心掌握运行各次列车的精确位置和速度便于缩短列车编组、加大列车运行密度,缩小列车之间的行车间隔,提高服务质量,并可以缩短站台长度和终端站尾轨长度,降低土建工程投资实现线路列车双向运行而不增加地面设备,有利于线路故障或特殊需要时的反向运行控制。
可以适应各种类型、各种车速的列车,由于移动闭塞系统基本克服了准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系统地对车信息跳变的缺点,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由于CBTC信号系统在国内单轨上是首次采用,轨旁设备安装工作量大而且安装精度高,施工工期紧,因此项目部成立了以《研制单轨信号系统轨旁设备安装专用施工工具》为课题的QC小组活动,经过本次QC攻关,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QC成果也荣获了2010年北京市第五十六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为在较短的工期内完成工程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