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doc
4页高职老师继续教育 1江苏高职老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江苏高职老师群体是一批以拥有本科硕士学历为主、中青年老师为主力的群体如图1所示,48%的受调查对象有本科文凭,46%的有硕士文凭,中青年老师占84%在职称方面,讲师和助教的占比分别为42.5%和35.5%这说明这批年轻高学历的老师有很大的开展潜力从工作时间上看,缺乏5年的占25%,5-10年的占37%,大局部老师还属于个人职业开展的开展期因此,这个群体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拟强烈,且很愿意承受这类教育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是满足教学需要和科研需要,其中,对进步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才能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 江苏高职老师对于自身继续教育的定位比拟准确,主要是理论才能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补充这源于对高职教育体系的深入理解高职教育就是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开展和消费效劳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开展的教育类型相应地,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是到企业理论 江苏高职老师所承受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与期望有差距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江苏高职老师承受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听讲座和参加会议,只有约37%受调查对象是到企业理论。
谈到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约68%的受调查对象认为一般,效果不是很明显 江苏各高职院校对鼓励老师参加继续教育都有相应的政策如把老师参加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相结合;对老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支持力度也日渐增加;2022年成立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老师培训中心,负责省内高等职业学校老师培训需求调研与规划,培训政策研究与咨询,培训工程开发与资源建立,培训方案落实与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平台构建与绩效评价等工作 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大局部高职院校经常组织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如有针对师德、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培训;有互相学习的比赛、观摩和研讨;有户外拓展等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因为约55%的受调查对象反映内容比拟丰富,约40%的老师认为形式比拟单调,约53%的老师认为承受的校本培训有点效果 2江苏高职老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高职教育蓬勃开展,形成"高原";现象,相应地,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再加上江苏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其他省份的一些人才因此,相对而言,江苏老师的整体程度较高,且竞争意识也强此外,跟其他省份的高职老师一样,江苏高职老师大多都是从学校直接参加工作,缺少理论经历。
所以,这些老师对提升自身教学理论才能的需求特别高,期望参加更多更好的继续教育活动这样一来,江苏高职老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更加强烈,详细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老师继续教育的法规,而当前的高职老师继续教育是各个学校在遵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的,有很强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个人的专业开展及其积极性〔周健,2022〕虽然各校都将继续教育纳入职称评定,并且也将参加企业社会理论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由于考核政策的不完善,参加企业社会理论这一条考核标准有些流于形式某高职院校出台政策要求老师必须利用暑假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社会理论,要求有相关的申请和总结材料交人事处存档,并设立了监视机制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施行几年了,并没有太多的老师真正参加社会理论 目前,高职老师参加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职称评定部门要求承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必须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这种培训一般都是针对所有专业技术岗位的,其针对性可想而知二是培训基地的在职进修培训基地多采用制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老师的学习机械、被动〔粟湘沙等,2022〕,且授课老师根本上是基地学校的教授,参加的也多是各个学校的骨干老师或优秀老师。
当然,基地培训也会提供一局部企业理论,但比拟少三是各种协会、学会组织的培训,这种培训也是多采用专家讲座形式,只是这些专家大局部相对来说能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信息,与社会理论想要到达的效果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很多这种培训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费用较高,获得学校批准的机率就小了些四是学历进修,随着职称评定压力的增加,原学历为本科的老师都在积极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进步学历 问卷结果显示的是将近90%受调查对象出于教学和科研需要迫切需要参加继续教育,但现实理解下来,真正能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只有30%左右缘何有这么大的出入?一方面与可提供的培训时机、资金有限有关系,但另一方面与老师自身也有很大关系以某校某系为例,学校每年拨给的继续教育费用虽不算多,但有时居然会用不完经分析,参加培训的老师集中在少数几位老师身上,而这几位老师在出去几次后考虑到名额问题,也不申请出去了其他未出去的老师呢,那么直接称未看到通知,事实上,系部收到的培训都已经公布,并专门告知相关教研室主任有的那么提出疑问,学校有钱供我们出去培训么?还有的表示,出去参加培训太费事,落下的课务回来后一补就是一堆,吃不消而且孩子也无人照顾也有些老师认为,我们参加的这些培训效果不大,听听而已。
综合这些说法,根本一条,就是老师自身动力缺乏,容易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学生也不负责任 3江苏高职老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江苏高职老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以上问题,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展改善 老师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不能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据调查,大局部老师对本职工作认识到位,且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在付诸理论时,往往会讲很多的困难,比方说出去培训期间落下的教学任务仍然要自己解决;出去培训时间太长放心不下孩子;出去培训的经费还要自己申请;有些培训不是很懂总之,在面对继续教育时,除了个别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明确,能坚持根据所需主动寻找培训工程外,其余的根本上处于一种"等靠状态";,或者送到面前都不愿承受的状态追根溯源,其实就是老师本人对自身的职业成长规划还不是很明确,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坚持另外,也需要学校出台相关的奖惩政策鼓励更多的老师考虑自身专业开展,积极寻找参加有效的继续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等靠"; 由于可提供的外出培训时机、资金有限,且往往是骨干老师和优秀老师培训了再培训〔牛国鹏,2022〕,以及老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与工作、家庭之间的冲突,且老师参加的外出培训的组织方根本上是师资培训基地、各种各样协会、学会组织培训,良莠不齐,有的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就是为了挣钱。
而职业教育不同于根底教育,不同的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同,学科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老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求不同,期望也不同同一地区内含有同一专业同一课程的老师更是呈现出数量少且地域分布散的特点〔粟湘沙等,2022〕所以要想让大批的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并且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还是所在学校要努力讨论合适本校老师的校本培训 3.3完善政策,加强执行度 学校不能只是简单地完成上级任务,而是要真正从老师的需求出发,讨论实在可行的校本继续教育形式,将老师参加企业理论与学生参加企业理论结合起来,制定可以起到成效的政策,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否那么,只能是学生、老师随意找个单位盖章完成任务恶性循环,一来会影响我校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招生市场;二来,也会打击老师积极性,培养出老师的惰性和不上进,整体师资无法得到进步,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作为职业院校,直接面向企业、市场培养人才假设想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企业、社会需求的人才,"老师走出去";是必然"老师走出去";面临的困难,一局部要由老师本人克制,一局部要由所在学校解决,还有一局部要靠政府、企业提供便利 王艳蓉 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