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罗淑笔下女性的精神返乡之旅.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9744880
  • 上传时间:2017-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9.8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罗淑笔下女性的精神返乡之旅 ◎于元明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473000) 罗淑以“平视的姿态观照弱者,在反映现实人 生问题时把自己的感情更多地融入对象客体中,深 化了文学的人道内涵”…,她用女性特有的悲悯, 呈现着乡土大地上女性弱势群体朴素真切原生活世 态,对JI1西女性生存的社会文化场域及传统因袭进 行深刻的映照,昭示出她们情感寄托的精神王国和 栖居着民族潜质的特异灵魂,为中国现代的女性构 筑了文化层面上精神的伊甸 一、对女性生存环境的关注 罗淑承延鲁迅乡土小说的现实表现之风,在社 会学、人类学层面上,用文化的视点进行文学的审 美对巴蜀大地中女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强力的关 注,展现了川西民族生动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征, 将表现的中心对;隹了最平凡、普通的生灵,借助独 特的地域进行乡土社会的记忆追寻,探求女性生命 况味的本真,以达到文化、民族和人性三位一体重 建之路 罗淑以眷恋着自己的故乡为基调,在都市的繁 华中回望故土,以其深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现着 丰厚历史内蕴的审美,表现着中国社会变迁的绵延 性和历史在现实中的回归性罗淑的小说为我们展 示了一幅幅浓浓的凄清惨淡愁寂偏僻的山坳里一 个独特的部族群落不屈的农耕民居:灰蒙蒙的鲜有 阳光的天空下,人家的炊烟与凝滞的雾搅在一起, 清冷而阴沉:田畴接着山脚又连着砂石的河岸i山 路旁边满是竹林、橘树、青草和青杠:草屋、板门、 牛肋巴窗子和几乎家家都有的纺车;远近的山脊上 盐井林立,乌烟缭绕。

      低矮的小屋和垂地的牲口棚 偶尔钻出的人和畜生,人影和畜形掩映在密遮的林 木中,薄雾时常笼罩着残萤似的几点灯火,才让人 党出有生灵的游弋生活在这里的女人和女人的男 人们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盐工,终日汲着盐水、熬 着盐巴,遭受管事盐户取消敷水、上涨厘金残忍的 盘剥,用繁重而单调的体力付出换取每月微薄的薪 水,艰难地活着,艰难地养活一家老小吃着石子 沙子磕牙的开水泡饭,睡的是牛屋地铺经年久月 营养不良,他们实在饿得没有办法了,不得不冒着 被开除的危险去偷吃埋在土里的累死的牛尸脚杆 子酷似鸡骨头,站立不稳,时常伴随着掉下盐锅被 煮成烂豆腐的危险 罗淑以女性深刻的历史洞察,从历史、现实处 境中关注那些负载着时代和社会最沉重的女性特 016 殊的地理空间、特定的历史界域构筑成独特的地域 文化,“由于地域文化意识的浓郁,四川乡土作家 群的作品大都有明晰的地方指认性”l2 J《地上的一 角》中长发为救父亲,四处张罗着借钱却空手而 返,竞将一腔怨气和愤慨发泄在妻子身上:老子要 卖你!作为丈夫竟然认为是妻子拖累了自己理由 很简单,没有妻子他就可以不受别人的气:没有妻 子他就可以不种田了 没有妻子他就可以游走四方 了无牵挂。

      虽然卖妻没有成行,但足见卖妻绝不是 简单一句口头禅《生人妻》中的丈夫尽管对妻子 有着深情厚谊,但妻子在丈夫眼里始终如同一样东 西,可以任意处理《橘子》中的秋姑儿看到橘子 园中快要收获的橘子,心里特别的高兴首先儿子 小丁丁可以吃到香甜的橘子:其次把橘子卖掉,还 能换得~笔数目不小的钱;能够还账、置办一些家 庭的必需品但她的愿景都落空了,当小丁丁捡起 从树上碰落的两颗橘子时,被爷爷大声呵斥,秋姑 儿也被公公骂为下贱种《阿牛》中的阿牛妈生活 艰难,迫于无奈,借开烟馆的机会偷偷地出卖自己 的肉体儿子阿牛大为不满,指责和羞辱母亲,用 头把母亲撞倒在地,还与母亲断绝了关系《轿夫》 里的年轻妇女,为了谋生,女扮男装,忍受着打骂 和凌辱,辛酸和艰难去充当抬轿的苦役 罗淑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以悲悯的情怀 观照着女性生存,用爱与恨延伸、发展着现代女性 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从性别立场出发触摸中国女性 的伤痛,铺开她们充满磨难的生存图景,在世俗的 威严、生命的渺小、人生的无奈的况味中,勾勒女 性人性中的麻木与冷漠,从文化与生命的双重维度 上,对女性的看客心理进行了灵魂的拷问和精神缺 陷的反思,审视特定文化氛围中传统女性的心理特 征和内在悲剧性。

      《生人妻》中妻子无奈惶恐地担 当了女主角,女性在被人眼中轻淡地化为一泓浅 笑 女性凄婉的故事成了同样是女性的她们饭后的 谈资与笑料麻木愚昧、无聊至极的“典妻”的赏 鉴,让她们引以为乐,泯灭了人性与良知,遗忘了 她们正在承受的苦难与耻辱在闭塞贫穷的山坳, 匮乏的物质造就出贫瘠的精神,相互之间的殴打烂 骂、调侃取笑成为她们动物一样的生存境遇中难得 的开心与放松;《鱼儿坳》中,你会忽然在野地的 芦苇塘里发现一个男人被割去了头颅,胀胀鼓鼓地 浮在水上;你会听说一个黑夜中,一家的男人把她 的女人后背绑上一块大石头沉到河中;你会听到没 有看尽兴的遗憾和粗言秽语的品评《井工》中老 瓜的弟弟被冻死在山脚下一户人家的稻草堆上,老 瓜去收尸时竟然遭到众人的调侃和调笑,最后他竟 把人家送给他收敛弟弟的衣服也拿去换酒喝可以 窥见,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女性的人生识见、履 历和生活的观念又会如何她们对自己命运的凄苦 不可能有什么意识和感觉,生活中唯有用片刻的悲 剧他在性调适自我的心态,在欣赏和制造其他同类 的悲剧性因子上做足功课,用毫无悲悯的同类相残 扮演着帮忙和帮凶的心甘情愿女性的悲哀不仅仅 是她们经历的不幸,更是她们对这种不幸的屈从和 认同。

      正如一些论者所说:谁也不知道她们卸装后 还是否生存,在如何生存如果是,那么势必生存 于黑暗、隐秘、喑哑的世界,生存于古代历史的 盲点[3 J 二、对女性精神返乡的倾情 罗淑选择女性这个荒凉世界不可缺少的精灵作 为文学审美的灵感来源和神性载体用川西文化去 再现她们身上大山般的厚道朴实和生命中最具魅力 的闪光,在荒劣的生态环境中发掘她们作为女性的 人性柔情与内在娇美,为她们寻找诗意的栖居地、 灵魂的皈依所,竖起精神返乡的路标 《刘嫂》在生活的逼迫下曾经先后嫁过三个男 人,她不愿做丈夫的奴隶,竟然以是否打得过男人 作为挑选丈夫的标准最后因打不过第三个男人而 逃出来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顽强的生存意志 和对做人的尊严的追求是中国妇女坚韧性格的形象 体现人不能因艰难的物质贫困就失去自己的人格 和主体精神刘嫂还有殷殷的母性,对“我”慈母 般的看顾,对“我”长大成人的欢欣她因酒醉被 开除时,她把衣袖卷得高高的,解开了衣襟,裸露 着上半身大家劝她看能否给主人说说情、低个 头,恳请主人把她留下来,可她却硬骨铮铮地告诉 大家:人只要有两只脚,两只手,到处好找饭吃 蜀地女性那种原始、任性、率直、坚韧的品性在刘 嫂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但这群野地里绽放 的山牡丹也有精明的精灵之气,《橘子》中的秋姑 儿,看见公公阿全叔要把橘子低价卖给张贩子时, 表面上装着没事,但心里十分着急,她小声告诉丈 夫丁丁,让他进去赶快挡住公公别卖理由是:三 元一担太便宜了;橘子多放几天也不会坏既表现 出对张贩子压价的不满,又揭穿了张贩子的伎俩, 还宽慰了公公和丈夫的心 罗淑的小说以女性抗争坚韧的不屈品性作为内 核,以女性人性人情美作为双翼,将女性旺盛的生 命力作为内驱,让女性在精神返乡的途路上坚定地 行进着作为蜀地顽强女性的代表,《轿夫》中那 群女轿夫相信:只要努力劳作,一个人总不会饿死 的《阿牛》中,阿牛母子断绝关系后,母亲不准 儿子再进家门;但当灶上何管事假公济私报复阿牛 时,阿牛妈却又急忙赶来,坚决地站在儿子一边替 儿子开脱在以谢代劝不能见效后,她一连几次用 力扑过去,想解掉绑在儿子身上的绳子,但每次都 被别人挡了回来于是阿牛娘把两只手叉在腰间, 恸词陈述,句句见情《井7-)中的老娘甘愿替自 己的儿子去蹲牢房《生人妻》的妻子更具有反抗 性:当妻子把玉米糊弄翻后,丈夫一块灶砖向她脑 顶门飞来,妻子吼道:“你怎么啦?我的老子!一 点jL/]x事,值得光火……这一顿饭不吃也算不得什 么的呀”:当看见丈夫暴怒,她也跳起来:“你成天 青风黑脸,才是怪我拖累了。

      我未必不是娘养的} 我犯了什么王法?我该受这活罪”:当丈夫送给自 己银簪时,她连连摇头,“我不要!你留着有用处, 我,我不要”;当妻子知道自己被心爱的丈夫卖给 那个惯在场口上找人喝酒,自己一毛不拔,谁提起 都要吐口唾沫的瘦鬼胡大时,先是满腔羞愤和屈辱 地大骂:“你好人——你狼心狗肺……你全不要良 心的呀!”可离开不多远,竟然震天彻地喊出了令 男性汗颜的一句话:“当家的呀!你那件汗衣洗了 凉在桑树上,莫忘了收进来J” 罗淑笔下女性的反抗显得盲目、无力,但对女 性尊严的捍卫,对女性价值的追寻,对女性反抗精 神的追问,无异于“不是无法承担存在的意志脆 弱,而是不惜以生命的主动终止来维护生命的自由 意志” J正是对自由生命的燃放,给这些女性、 也给罗淑自己以可贵的支撑正是这些精神内蕴的 充溢,支撑着她们走过七灾八难,完成了精神的皈 依和品性的圆满,成为巴蜀女性世代飘扬的一面 旗帜 结语 罗淑以深厚宽容、博大悲悯的女性情怀和人道 关爱,借助富有地方特色和异域情调的风景风俗的 描写,将女性的精神还乡作为自己女性观念的执著 坚守,以优美忧伤、’恬淡凄切的艺术怀想,构建了 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嘉良.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8:71. [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8.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的地表[M].郑州:河南人 民出版社.1989. [4]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2002:199. [作者简介] 于元明(1963一),男,河南南阳人,文学硕士,南阳理 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责任编辑曲静波] 017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