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包管理办法.docx
5页61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61.1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 夕卜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2 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 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 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 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 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63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 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 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4根据企业年度 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 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夕卜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夕卜包合同 期限、夕卜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1.5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 实施方案6.2审核批准6.21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 务外包实施方案.62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 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 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63对产 品和服务的外包、夕卜协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在评估中应运用风险工 具分析过程的风险、策划外包过程实现的方式和资源及信息、必要 时应针对外包的供方情况和产品质量符合性与顾客进行沟通和对外 包、夕卜协产品进行首件鉴定以确保这个过程的符合性.63按照批准 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方61充分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 法性廊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 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2调查候选承包 方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履历和专业技能3 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填写《承 包方基本资料调查表》.63.4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 夕卜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 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6.3.5引入竞争机 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方 式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3.6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 彳候选承包方中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 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6.4签订业务 外包合同64.1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约 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 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6。
42在订立外包合同 前,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 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3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 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 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4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方有责任 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 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65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 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 施的补救措施6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 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7 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 控制业务外包成本4.8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 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6.5组织实施业务外包6.51严格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 相关要求,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建立 与承包方的合作机制,为下一环节的业务外包过程管理做好准备,确 保承包方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
企业在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时,应当 根据业务外包合同条款,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及 专有资产等,明确承包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架 构、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2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 和相关要求,制定业务外包实施全过程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 方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 机制,确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业务合同时有章可循5.3做好与 承包方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 流程和质量要求,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业务质量6.5.4与承 包方建立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 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6.5.5梳理有关工作流程,提出每个环节上的 岗位职责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并建 立对应的即时监控机制,及时检查、收集和反馈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 相关信息.填写《承包方月考核表》6.6业务外包过程管理6.6.1在 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 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管理方式 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 和定期考核2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包括承 包方对该项目的投入是否能够支持其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企业预期 目标,承包方自身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是否满足该项目的要求.6。
6.3建立即时监控机制,-旦发现偏离 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整改进6.6.4对重大业务 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 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66.5 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 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 索赔并填写〈<承包方索赔分析表〉>66切实加强对业务外 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合作伙伴的管理(1)建立失信行为的防范机制.企业维持合作关 系的首要条件便是信任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能够减少协调时间,避免 合作中产生冲突,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分担企业风险所以信任是 保证合作关系稳定发展的有力法宝,它体现了对相互之间的能力的一 种信心这种信心不是稳固不变的,当某些外界因素出现时,企业可 能会受到外部的巨大诱惑影响,从而导致信心受到干扰这些因素包 括原创的设计方案是否被抄袭,机密的价格信息是否外泄,利益分配 是否均匀,对方保证的附加优惠条件能否兑现等这些原因可能会减 弱甚至毁灭原有的合作伙伴信任关系为防止失信行为的产生,需要 建立一套合理的防范机制[12]。
比如,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制定 周密详细的合同朋确列出哪些属于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作出具 体的惩罚措施,使每个成员企业能够禁得住诱惑,保证企业行为理性 化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每个企业都是各自独立的经济 实体,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均试图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分配 机制,希望自己能够享有资源及信息等的掌控权但结果却可能是双 方企业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17 因此,为避免利润分配问题成为阻碍合作伙伴关系的因素,合作成员之间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个企业最基本的条 件便是资源,资源不仅包括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源,还包括知识产权、 管理模式、从业经验等无形资源所以,我们把资源作为确定利益分 配的重要因素,建立以资源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机制我们需要注意, 在供应链利益分配过程中,要公平合理的确定各企业投入的资源及其 价值,坚持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坚持结构利益最优化原则:坚持 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原则;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使各成员企业实现最 佳合作、共同发展.(3)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企业常常担心自己的 私有信息公开后会在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失去竞争优势出于 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它们往往不愿进行信息共享。
同时,由于信任度 的缺失,他们也会谨慎对待来自其他企业的信息或资料.除此之外, 阻碍信息共享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共享带来的成本无法 进行合理分摊,共享信息带来的额外利润分配不均为保证合作关系 的顺利进行,合作企业之间要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信息共享当合作 伙伴清楚的了解了信息共享的原因,信息共享给双方企业带来的效果, 自愿以信息为载体进行交流时,合作便成功了一半当企业愿意与合 作伙伴分享自己有关质量控制、作业计划以及成本的私有信息时,为 保证信息的顺畅流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要建立先进的信 息管理系统以及统一的沟通标准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合 作伙伴的激励和约束在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激励是从积极的刺激合作的角度出发而约束则是偏重于管理与控制 的方法[13]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库存管理 水平、交货准时性等因素进行考核来评价合作伙伴的水平与能力,同 时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为合作 关系的顺利实现提供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