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数学教材目录1700字.docx
35页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数学教材目录1700字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1.3有理数和加减法1.4有理数的乘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4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 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相和7.4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3再深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3.1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二章 轴对称14.1轴对称14.2轴对称变换14.3等腰三角形第十三章 实数10.1平方根10.2立方根10.3实数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11.1变量与函数11.2一次函数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整式的乘法 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15.4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17.1反比例函数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 四边形19.1平行四边形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梯形19.4课题学习 重心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2数据的波动20.3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中的数据分析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的乘除21.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24.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十七章 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27.3位似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形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29.2三视图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第二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15300字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基教课改讲座七之2)编者按:本人对“基教课改讲座”分为若干个系列,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本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基教课改讲座系列七[初中数学新课程]之专题2)》,分为六个版块:一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三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四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五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一、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xx年下学期荣县初一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xx年9月2日1、学情分析1.1、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届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1.2、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1.3、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2、指导思想2.1、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2.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3.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3.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4、教材分析4.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4.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4.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4、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5、教学措施5.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组织好每一次测验5.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5.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6、课时安排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上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1章有理数(19课时);⑵第2章整式的加减(8课时);⑶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⑷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xx年上学期荣县初一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xx年3月9日1、学情分析1.1、经过七年级上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1.2、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2、指导思想2.1、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2、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2.3、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3、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3.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3.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3.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3.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3.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4、教材特点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4.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4.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4.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5、教材分析5.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⑴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
⑵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⑶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5.2、第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