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基本知识.doc
7页第二部分 申 论第一章 申论基本知识第一节 申论的概念及特点 知 识 要 点一、申论的概念“申论”顾名思义,自然是申说、议论的意思.“申"即引申、申述,如“申明理由”、“三令五申”等,都用的是这个意思论”为议论、论证所谓“申论”就是指对某个问题或某些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并结合所给的材料进行合理地论证.从2000年开始,申论已经成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这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也是国家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我国古代的八股文考试中,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称之为“策论”申论与策论和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比如它们都要求考生表现出优秀的分析判断能力,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的方案要切实可行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比一般作文难度要大一些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测评要素,涵盖了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的写作水平,但与传统的作文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议论,侧重考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爱好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发表议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试者的写作水平,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论考试则不同,它要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不仅仅对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考查,而更侧重考查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适应了当今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申论“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从大纲及历年真题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地阐述与论证二、申论的特点申论考试的目的在于为国家选拔优秀的公务员人才作为国家公务人员,一定要有很好的整理政务信息、形成对策思路、起草机关文稿等实际工作能力申论测试就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一种能力测试,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战性,要求考生对给定信息和给定情景进行写作测验的通才测评,考核了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和考查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双重作用所以,考生要想脱颖而出的话,首先是要在选拔考试中体现自己优于他人的才能和具有符合岗位需要的较强的能力,由于申论模拟了公务员日常工作的性质,应试者在考试时首先应该具有鲜明的角色认定,即我是一个国家公务员!也就是说,在考场中的应试者不是学生、不是公司职员、不是任何其他身份的人,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国家公务员,面前的试卷就是你现在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必须:(1)体现政府行为;(2)切实解决问题政府行为,应该是协调政府各部门共同做好工作,使百姓生活安定,社会各项工作稳定发展而体现政府行为的关键在于切实解决问题第二节 申论考试题材及命题趋势 知 识 要 点一、申论考试的题材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也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申论考试的试题,没有倾向性,适合于各类考生.公务员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的命题思路,即所给的背景材料虽然涉及面很广,但绝对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通过多年的考试题目来看,申论考试题材一般有以下特点:1.广泛性申论考试的题材特点之一就是广泛性这是因为公共生活极其广泛,公共生活产生的公共问题极其广泛,因此行政管理的对象也极其广泛只要是能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问题,无论在任何领域,也无论是哪类性质,都可以成为申论考试选择的题材。
2.时效性申论试题大多是最近一两年来带有新闻性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表现出很强的时效性特征从政府角度来看都是关注国计民生重要问题例如:2004年的汽车工业发展以及交通拥堵问题;2005年的“三农"问题;2006年的突发公共事件;2007年的土地征用;2008年的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2009年的经济发展与粮食危机.另外,很多其他地方的申论考试在选材上也呈现这样的特点如广东省2008年上半年公务员考试,以南方雪灾为背景阐述了我国社会救助水平不高,急需改善的状况这些都是近几年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切实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和人身安全问题,是政府应该着力去解决的问题3.非专业性纵观多年的申论可以看出,考试题型都比较大众化,不要求考生有很专业的知识这是由于申论测试只是公务员选拔考核的初选,考生来自方方面面,专业不尽相同所以,虽然要求他们具备较为丰富的常识,但是不会对某一专业特别倾向因此,背景材料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非专业性,不需要考生有某些领域专门的知识或理论,考试题材不会涉及生僻的或是会造成专业理解上的障碍这也正体现了公务员考试的选拔性和公平性二、申论考试题材的命题趋势(一)材料阅读量加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申论材料篇幅实际变动较大,给定材料的字数不定,如国家2005年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有4000字左右,2006年一下子上升到8000字左右,2007、2008年、2009年字数都维持在6000字左右.给定材料在内容上、数量上和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背景材料更加完整,也更加强调细节,主要是加大阅读量和加大阅读理解的难度,每个材料段落不强调字数平衡、取向一致,长短随意,不经意组合,只强调详略是否得当.(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贴近公务员实际生活申论考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模拟行政行为.因此,题目的设计、材料的选用往往与公务员的具体工作职责紧密相关,在命题时也常要求考生以公务员身份作答.申论测试在问题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从这几年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三)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不断改变“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
这三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道题,也可以是四道或五道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也许要求概述事件,也许要求概括主要问题,也许要求对解决什么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这种模式因多年采用已显露出过于僵化的缺陷,考生的应对也已经模式化了因此,2005年和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改变了这种模式,采用了“选择分析”模式选择分析”模式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段或某一个问题对给出的解释进行判断选择和分析,这与单纯的概括或者提出对策这一常规性试题形式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要求考生不但首先要理解材料的相关内容,而且要学会判断选择,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并且要说明原因,这实际上是增加了难度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也必将会有向这方面改变的趋势所以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和适应这类题型,训练自己的选择判断能力和分析水平,等真正遇到时才不会不知所措第三节 申论考试基本环节 知 识 要 点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申论考试有五个基本环节,即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制策应对、作文论述等.一、阅读理解材料阅读是申论答题的首要环节,也是解答其它环节的基础。
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涵盖了阅读给定材料的速度、准确性和领悟能力,可以说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能力在这个环节里,考生必须快速进行和完成高质量的阅读理解活动,分析给定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理解题目的意图,分析事实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切实把握事物本质和特征把握问题的实质的过程,为开始答题做好准备二、归纳概括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就是提炼和归纳给定材料,具体而言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精炼地把握住和表述出给定材料所含的主要信息并由此形成完整精要认识的思考和写作过程.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题和理解中心思想的能力,也包括分析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把握文章的总体的能力,并真正理解主题,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考生答题时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既看到树木,更看到森林;要跳出一词一句,俯瞰全文,统观全局,高瞻远瞩,通篇理解,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决定或支配着文章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三、综合分析申论测试材料是由诸多信息“拼合"而成的.有些信息(无论是客观陈述的,还是评析议论的)具有相关性或连带性,但有些之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申论测试材料不是一篇文章,它可能是错落、杂乱的,不一定体现严格的时空顺序或严密的逻辑顺序,有的根本就没有顺序可言,就是把方方面面的材料给都提供给你,要求考生必须既立足于给定资料进行整理,又跳出给定资料予以归纳。
申论考试对考生提出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能有效考查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阅读、处理公务资料的能力四、制策应对在申论考试里,这个制策应对就是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是最具应用色彩和实践取向的公务能力测验与考查,是申论考试中最具实质性的一个环节这种试题要求考生能够有积极的、负责的态度,以娴熟的技巧,切要、得体地提出对策、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具备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这里所谓的应对和解决问题能力不仅包括开启思路、点击要害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拟制对策、设计方案和评估方案的能力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拟制对策就是要考生根据考题要求,从某种具体的公务员身份和受领任务要求的角度,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意见或办法.身份和责任的意识会调整思维和出主意的角度与分寸,甚至会表现到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上这里最重要的是必须弄清楚给定材料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其性质是什么、要害在哪里,怎样才是具体的、科学的、合理的、适度的、可行的,然后形成一个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意见或办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五、作文论述作文论述就是考生用符合机关运转规则、满足公务员工作要求的书面形式写出在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提出和解决问题等心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认识结论,并进行的解析和证明。
这是申论考试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申论答题应试的最后一步,更是让理论伸展到极至之处,所测内容也最综合多样其实质就是作文论说,其核心就是对决策方案进行一次论证说明.事实上,这一环节正是所模拟的政务信息后处理或运作阶段它要求考生从大处着眼,有比较高的政治意境和理论功底,要考生根据概括材料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根据所提出的对策,具体考虑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解释说明因此,这一环节就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论述问题”,实质就是对可行性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说明应该说,以上各个环节,各有其功能.能够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考试任务,达到不同阶段的考试目标,最后从整体上完全实现申论考试的测评用意与价值.申论考试最主要就是依靠并抓住这五个环节来测评考生的多种能力乃至综合素质的在申论考试中,以上各个环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题目要考查的内容会进行相关调整.下面以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材料为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