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第六专题 九日齐山登高(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doc
1页九日齐山登高【作者档案】杜牧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为江西团练巡官后又随幕主至宣州入宣歙观察使幕其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小李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存诗8卷,补诗9首 本诗是杜牧在池州时的作品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俗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齐山在池州(今安微省贵池县)东南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调任刺史,会昌六年九月离任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此时杜牧四十三岁相关链接】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他有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政的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二年中,就曾一再向朝廷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和抵御回纥南侵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之策和政治之见,当时虽被李德裕所采用,但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的日子,是一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文本探究】1.《九日齐山登高》的前两句写了怎样的景?流露出怎样的情?“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de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总结: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 2.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怀,为何作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客携壶上翠微”,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佳节从远处赶来看望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吗?即使平时心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次3.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今天一定要与好朋友痛痛快快好好在一起开心开心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得很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人生在世几回乐”人生欢笑既然难得,那就应该珍惜眼下美好时光,“人生得意须尽欢”,就应该多方宽慰,多方开解,不能过于计较一些烦恼琐事,耿耿于怀所以诗人再也不顾忌自己是州官还是县官了,再也不顾忌自己是诗人还是名人了,索性自己就像当地老百姓一样,在这重阳佳节喝菊花酒,登高赏景,热闹一番。
如果还不过瘾的话,那就兴致勃勃地采摘满地菊花,插满头,大摇大摆地家回拓展运用】有人认为《九日齐山登高》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试作分析?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霑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