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儒家五伦说辨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38340111
  • 上传时间:2023-09-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6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儒家“五伦”说辨析(大家手笔)冯天瑜《人民日报》(2014年05月30日 07版)备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 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 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 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 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 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 伦”说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 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 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 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

      《尚书》中的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老子》一书则从贵与贱、 高与下的辩证关系立论,强调“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 其以贱为本耶? ”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又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老子》则说:“圣人无常心,以百 姓心为心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 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 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 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 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 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 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在朋友关系上,讲究互利互助, 主张“交友之旨无他,彼有善长于我,则我效之;我有善长于彼,则我教之。

      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慧眼卓识,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 际关系他指出:“五伦全成立于相互对等关系之上,实即,相人偶'的五种方式故《礼运》 从五之偶言之,亦谓之'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人格先从直接交涉者体验起,同情心先从最亲近者发动起,是之谓伦理五伦”说对人们 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 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故我国传统社 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秦以下专制皇权社会存在的两千多年间,社会动乱此伏彼起, 便是明证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 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发,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 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作者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