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错题专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2页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错题专练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分别是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元日》描绘了春节风俗及人们欢庆春节的盛大场景;《清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了自己怀乡思亲的感情《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赵州桥外形设计的好处是减轻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画面内容的描绘,再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高频考点汇总与易错题概述高频考点易错题概述《古诗三首》常以古诗填空的形式考查1.《元日》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春节到了,爆竹声不断,家家户户迎着和暖的春风,畅饮屠苏酒,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2.《元日》中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些习俗?答: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3.结合写作背景,说说《元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国家强大、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未来的期待4.《清明》中,路上的行人为什么“欲断魂”?答:阴雨连绵,人们的心情难免低落,这样的天气恰巧赶上清明节,人们想到去世的亲人,所以心情哀伤,神魂散乱5.《清明》后两句表达出行人怎样的心情?答:后两句表达的是行人想借酒来摆脱“欲断魂”的心情,是这首诗情感的转折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你从“独”字和两个“异”字中体会到了什么?答: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重阳佳节,家乡兄弟们登高望远,插戴茱萸,却独独少了诗人自己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纸的发明》一文,第2~4自然段为重点段落,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1.人们先后用了什么来记录文字?请通读课文,说一说答:人们先后用了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麻纸、蔡侯纸来记录文字2.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每种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请分类说明答: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费时费力;②在竹片、木片上书写文字,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③帛价格昂贵;④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3.第4 段中“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中的“大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答:不能去掉因为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蔡伦改进造纸术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大约”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4.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中的“改进”能否换成“创造”?答:不能因为“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旧有的情况,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创造”是指做出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联系课文可知,造纸术不是蔡伦创造的,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所以,“改进”不能换成“创造” 5.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答: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一文,第2、3自然段为重点段落,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1.赵州桥在什么地方?建于什么时候?设计者是谁?答: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波河上,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与建造的2.“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这句话是第2段的关键句,点明了赵州桥的特点——雄伟,第2段的内容围绕着这句话来写3.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答:因为赵州桥的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既可以减缓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也节省了石料。
而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能建造这样的桥十分不易所以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知道的关于赵州桥的资料,说说赵州桥为什么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答:因为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它不但坚固美观,还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所以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第2~4 自然段为重点段落,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这句话是第 3、4 段的关键句,概括了这两段的主要内容;这两段是围绕这句话写的2.读第 3 段,说说这段话是怎样把街市“热闹”写清楚的?答:作者先写画上的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然后围绕“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展开描写,运用排比句式描绘了画上人物的各种状态,就这样把街市的“热闹”写清楚了3.课文第 2 段和第 4 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相同吗?请你具体说说它们的作用答:这两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一样的,都表示列举的省略第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人物没有写;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情景没有写出来 4.读完课文,请你说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能名扬中外答:①这幅画作于北宋时期,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
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成为研究北宋历史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②张择端技艺高超,他为了画好这幅画,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幅画的画面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阅读古诗并答题元 日 ________________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入屠苏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 补全古诗2. 《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即农历_________月_________3. 我会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1)一岁除( ) A.去掉 B.过去(2)曈曈日( ) A.初升的太阳 B.太阳正当日头4. 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红日高照,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5. “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更贴春联,请你摘抄一副对联,表达对新年的祝愿答案】1. 爆竹声中 春风送暖 千门万户 2. 宋 王安石 春节 正 初一 3. ①. B ②. A 4.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开门迎日 更换桃符 热闹、喜气洋洋 5. 示例: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解析】【1题详解】略【2题详解】略【3题详解】略【4题详解】略【5题详解】略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6.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7.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清明: 纷纷: .欲断魂: 借问: .8.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_____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____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______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______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________、明快9. 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 ①. 唐 ②. 杜牧 7.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形容多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8. 行人 孤独 绵绵不绝 杏花林 清新 9.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解析】【6题详解】略【7题详解】略【8题详解】略【9题详解】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0. 题目中的“山东”指的是( )A. 山东省B. 山的东面C. 华山以东D. 泰山以东11.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遍”的意思是( )A. 全部B. 量词,次,回C. 又D. 普遍12. 读诗题,明内容诗题中的“______”告诉了我们诗人写诗的时间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等13. 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完成练习1)诗句中的“______”字与“_______”字分量很重,写出节日里游子的孤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每逢佳节倍思亲”告诉我们触发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是“____”。
我还能写出两句关于思乡的诗______,______14. 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芙萸少一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客居他乡,无比孤独的心情B. 这两句诗通过写兄弟插上茱萸,在登高望远,反衬出自己的寂寞与孤独C. 诗人插上茱萸登高时,发现兄弟不在,所以增加了几分孤独、忧愁D. 这两句诗运用想象的手法,写重阳节家乡兄弟们登高时的情景,表现出因不能与亲人团聚而深感寂寞,倍加思乡的情感答案】10. C 11. A 12. ①. 九月九日 ②. 重阳节 ③. 登高 ④. 插茱萸 13. ①. 独 ②. 异 ③. 佳节 ④. 举头望明月 ⑤. 低头思故乡 14. C【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指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以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字义遍插茱萸少一人”翻译为头上都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遍”的意思是全部,都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作的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九月九日”告诉了我们诗人写诗的时间。
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与该节日有关的习俗是登高,插茱萸等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中“独”与“异”两个字分量很重,写出节日里游子的孤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思亲”指更加思念亲人,体现了诗人的思乡念亲之情故事中有关事项的诗句好友许多,如:出自唐代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的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芙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