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让阅读之叶托起写作之花.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86170076
  • 上传时间:2021-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让阅读之叶托起写作之花 让阅读之叶托起写作之花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阅读是写作的根底,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找准了读与写的最正确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进行小练笔,定能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奠定扎实的根底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语文教师特别是中高段的语文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写作知识的习得,运用能力的提高,仅靠几节习作课是无法完成的,这些目标的实现,还需借助于常态的阅读教学,并融于高水平的练习设计中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就是以文本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把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全方面,多渠道的练习基于对阅读与写作的这些认识,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几点看法: 1. 读中悟,悟中写,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1.1 从重点的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根底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随文练笔的能力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抓住“饱经风霜〞这一个词语,引导学生练笔:“请同学们试着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你能用几句话描写出来吗?〞有的学生说:“那车夫的脸应该是又黑又瘦,满是皱纹〞也有的学生说:“他的衣服比拟破旧,头发乱糟糟的,整个人看起来很疲惫,三十岁的人,看起来就像四五十岁人一样〞……通过学生这么一说,不仅让他们理解了词的含义,而且脑海中还会浮现出车夫的具体形象,体会到丰富的情感,进而再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那么对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习作便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写作兴趣 1.2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 在教学叙事性的文章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1.3 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这段共八句话,先总写最好的观松处是玉屏楼,楼前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然后具体介绍这三种松树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刚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根底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南湖风景区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中心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

      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1.4 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开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晏子使楚?一课,课前师设置悬念:楚王原本想侮辱晏子以显示他的威风,但结果说:“从此,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结束后,我紧接着布置了随堂练笔:假设你是晏子的随从,当你们出使楚国荣幸而归,齐王大摆酒宴,让你把去楚国的所见所闻向各位大臣们介绍,你将怎么把晏子舌战楚王的经过说具体、清楚呢?因为有了前面的认真研读,学生对于课文的复述便得心应手,不愁写不好文章了 又如,?再见了,亲人?在课文将近结束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学习表达文中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也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起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场面在学生完成仿写练习之后,让学生自己把所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赏评;还可以从学生描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话别的内容中,分别挑选出一篇较好的,与课文组合起来,分角色朗读。

      这样,既丰富课堂教学,同时学生的练笔也得到肯定,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1.5 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炼文章中心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此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整体印象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就出示如下练笔:作者初次来到草原,看到了,想到了,感受到了当学生能顺利交流答案时,已经在说与写的过程中,增强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进而实现了以上的阅读目标 1.6 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学习了?触摸春天?一课,在对课堂进行总结时,我采用了比照的方式引导学生:文中的安静对巨大的不幸,不仅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而且还那么热爱生命,自强不息你们和安静同龄,也会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挫折与失败,天灾与人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从中,你又想对她说些什么?请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在学生写的时候,鼓励他们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根底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虽然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 加强课内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内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不管是平时学习的课文,还是课外的读物,我均要求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了两年,我发现,我们班不同等次的学生在原来的根底上均有了很大的进步,作文及格率比上年上升了百分之四十,优分率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五,收效颇为乐观除此之外,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好词佳句或写作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通过两年的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2.1 激发了学习兴趣四年级末,我对任教的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校课程表中开设的科目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占56%,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的占35%,两项相加91%,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 2.2 提高了写作能力我班大局部学生都喜欢上了作文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课堂上找准读写结合点,以读悟写,读写结合后的好处,是屡次进行小练笔的成果同时也得益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课外阅读又使学生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是命题作文的“奠基工程〞两者相结合,使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根底,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而我认为整篇文章就像是花,学生平常的小练笔就是美丽花儿下的绿叶,叶儿肥了,花儿才更美丽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一块引路石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 【2】 ?课堂“小练笔〞的和谐追求?-小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十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