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回报、收入预期和居民消费关系探究.doc
9页教育回报、收入预期和居民消费关系探究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改革对于城镇居 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一方面,很多文献认为高校扩招增加了 家庭的预期教育支出,由此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倾向抑制了居 民的消费而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可以使家庭成员获得更多 的教育,从而提高了家庭的未来收入预期本文通过双重差 分DID方法研究了髙校扩招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发 现,髙校扩招之后,拥有在读高中生的家庭消费比率非但没 有下降,反而有显著提高本文认为,高校扩招后,预期收 入的增加是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的主导因素关键词:高校扩招 收入预期 教育回报居民消费引言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总需求中居民消费比例始终 比较低,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还呈现出不断下降的 趋势很多研究认为,这源自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如 施建淮和朱海婷,2004;陈兵,2012等)根据预防性储蓄的观点,人们会因为未来支出不确定的 增加而更多储蓄减少当期消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 先后进行了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从原来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的方式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 价格调节相关资源的配置改革的结果是教育、医疗、住房 等支出从完全由政府出资转变为家庭自行承担。
相关的研究 也证实了,在教育(杨汝岱和陈斌开,2009)、养老(白重 恩、吴斌珍和金牌,2012)、医疗(白重恩、李宏彬和吴斌 珍,2012)等领域的改革中,预防性储蓄动机对于居民的消 费和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高等教育改革改革主要措施包 括两项,一是大规模扩招,二是高校教育开始实行收费制度 显然,改革之后,居民家庭未来的教育支出预期显著提高了, 根据预防性储蓄,这会减少家庭的当期消费然而,高校扩 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了未来的 教育程度,从而增加了未来的预期收入在永久收入假说下, 未来预期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居民的当期消费因此,有理由 认为居民家庭会因为未来预期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当期消费一方面是预期教育支出的增加导致家庭储蓄的增加和 当期消费的减少,而另一方面是未来预期收入的增加导致的 当期消费增加,那么高校扩招对于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行为 的净影响如何?这是一个需要通过数据实证来回答的问题本文使用CHIP1995和CHIP2002的城镇家庭数据,通过 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DID)方法,研究 了高校扩招对于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的结果表 明,高校扩招之后,拥有在读高中生的家庭其消费比率有显 著提高这说明,高校扩招后,预期收入的增加是影响居民 家庭消费的主导因素制度背景与计量模型策略(一)高校扩招的制度背景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始于1999年,也有人称之为高 校扩招元年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有两项,首先,大 幅度扩大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当年高校扩招了近50%, 从1998年的108万人上升到160万人随后,高校招生人 数逐年扩大,到201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657万人, 与1998年相比扩招了近6倍,与恢复高考时相比,扩招了 近25倍其次,高校改革了原来的学费制度,政府不再无 偿提供高等教育,转而由大学生自行支付学费区别于西方国家,中国的高等院校多为政府管理的公立 学校,而每一所高校每年的具体招生人数需要经过有关政府 管理部门的批准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高等教育 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几乎等同于最 后的录取人数这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家庭,其适龄孩子 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是外生给定的,并不是家庭自身选 择的结果同时,由于中国户口制度的存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招生 在本科和专科阶段并不是全国统一招生,而是以省一级行政 区域进行招生。
各地高等院校会将相当多的招生名额留在本 省所以,在同一年度内,各个地方的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概 率也是不同的这一制度的存在,为我们区分上述DID结果 中的年度效应和高校扩招效应提供了机会二) 控制组与对照组选择根据上述制度背景,本文采取了双重差分的计量方法来 识别高校扩招对于家庭消费的影响利用DID方法,首先我 们需要做得是定义受到高校扩招影响的控制组(treatment group),以及没有受到高校扩招影响的对照组(control group)□高校扩招之后,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高中生了, 他们继续升学的概率被大大增加了由此,我们认定这些拥 有高中生的家庭,其消费行为也会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基 于此,本文定义的控制组为拥有在读高中生的家庭而我们对于对照组的选择,就是那些既没有在读高中生 也没有在读大学生的家庭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合理性主要在 于:第一,对于其他有在读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庭而言,由 于他们的孩子离升上大学还有很长的时间,高校扩招对于其 家庭预期的影响相对很小第二,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 义务教育,这一政策在我们的样本期间内并没有改变,因此 在高校扩招前后,拥有在读小学生和初中生家庭的实际教育 支出是相对一致的。
三) 数据来源及主要变量本文使用的是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 1995年和 2002年的城镇家庭数据数据的时间跨度覆盖了高校扩招前 和扩招后本文的主要被解释变量是家庭消费比率,即家庭的消费 性支出除以家庭收入本文所定义的“消费性支出”包括食 品类、衣着类、通信交通、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 和服务支出,不包括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 这种对于消费的认定方法与其他文献是相一致的对于居民 “家庭收入”,我们认定的是其总收入,也就是包括工资薪 金、离退休收入、转移收入等在内的所有收入此外在后续的计量分析中,本文还需要控制一系列家庭 的基本特征我们考虑的家庭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 户主性别、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收入的对数等 双重差分实证结果(一)控制组与对照组消费行为差异变化本文首先考察了高校扩招前后控制组与对照组无条件 的消费差异变化,也就是在不控制任何家庭特征变量时两者 差异的变化表1报告了利用DID方法分析的基本结果从中我们注 意到以下几点:第一,无论是控制组还是对照组,相比于1995年,2002 年所有家庭的消费比率都有很明显的下降第二,对于拥有在读髙中生的家庭,其消费比率从1995 年到2002年虽然也是显著下降的。
但相对于对照组家庭而 言,其消费比率却上升了 4. 27%O这说明控制组家庭没有简 单地因为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而减少家庭消费,相反,由于预 期收入的增加,其当期消费反而上升了二)计量模型设定及实证结果表1反映的是从1995年到2002年控制组和对照组家庭 消费比率的变化然而,单从表1我们并不能从年度效应中 区分出是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还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 将使用各地高考录取率的变化来度量高校扩招的影响,同时 对一些主要的家庭特征变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得到更加精 确的估计我们设定的基本计量模型如下:yidt二a + B 112002+ B 2Highschoolidt+ B 3 Highschoolidt X Colratedt XI2002+X v + u d+idt其中,yidt表示第i个家庭在d地区在t年(t二1995, 2002)的家庭消费比率是年度虚拟变量(12002=1, t=2002)o Highschoolidt=l如果在t年第i个家庭拥有在读高中生, 否则等于0Colratedt表示在t年d地区的髙校录取率X 是一组控制变量,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性别、家庭人口数、 家庭平均年龄、家庭收入对数等。
nd是地区变量其中,B 1反映了从1995年到2002年的年度效应B2 反映了高中生家庭本身的消费行为特点,这包括孩子在外读 书、营养需求等各种因素B3是我们关心的主要参数,反 映的是高校扩招对于拥有高中生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如果 预防性储蓄动机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那么预计 B30,说明拥有在读高中生家庭在高校扩招后的消费比率提 高了表2报告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列(1)至列(3) 分别为改变控制变量X的回归结果从表2中可以发现:第一,趋势性的年度效应非常明显从1995年到2002 年间,我国居民家庭的总体消费比率下降了约21.6%O第二,对于拥有在读高中生的家庭而言首先,在1995 年拥有在读高中生家庭的消费比率就比对照组低约2. 5%o其 次,我们主要关心的参数表现出显著为正这说明,在2002 年高校扩招之后,拥有在读高中生家庭的消费比率相对显著 提高由于我们已经使用地区的高校录取率将年度因素进行 了剔除,我们认为这部分消费比率的提高源自于高校扩招带 来的未来预期收入的提高综合表1和表2的结果,本文发现高校扩招之后拥有 在读高中生家庭的消费比率相对显著提高,而这部分消费比 率的提高正是来自于地区髙等院校录取率的上升。
因此,高 校扩招后,预期收入的增加是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的主导因结论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校扩招对于居民家庭 消费行为的影响高校扩招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影响家庭的消 费和储蓄行为一方面,家庭会因为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而减 少当期消费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增加了家庭成员接受高等 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家庭未来的预期收入水平本文的结果显示,高校扩招后,拥有在读高中生家庭的 消费比率比扩招前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预期收入的提高是 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给出如 下的政策建议:第一,不能简单地认为高校扩招是造成我国 近年来消费比率下降的原因提高居民家庭的消费比率需要 发掘更深层次的原因第二,高校扩招提高了教育水平,增 加了未来收入,这一政策应当予以坚持不断提高居民家庭 的未来收入水平是提高消费的根本途径参考文献:1•白重恩,李宏彬,吴斌珍.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2 (02)2•白重恩,吴斌珍,金炜.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 储蓄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2 (08)3. 陈兵.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估计[J].上 海金融,2012 (10)4.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 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 (10)5•杨汝岱,陈斌开.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9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