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布斯烤面包机哲学.doc
3页
烤面包机哲学 据说,这是乔布斯在开发苹果产品时遵循的原则1980 年的一天,乔布斯拿着一个本参加一场关于设计的会议,他把本扔在桌子上说:“这是‘麦金塔’能做的最大尺寸,绝对不能更大如果再大消费者会受不了 ”乔布斯和苹果走的是一条应用创新的路径其所信奉的“烤面包机”哲学:抛弃复杂技术路线,寻找能直接打动消费者内心的路径iPad、iPhone 和 AppStore 无一不是遵循这种理念在乔布斯的哲学里,设计很重要,设计是手段,但不是本质如果设计是乔布斯的关键法则,那又如何解释 NeXT 的失败?当时的 NeXT 电脑可谓酷的一塌糊涂 先看看最近的热点:苹果市值超过微软 1000 多亿美元,相当于超越了一个惠普这是很奇妙的超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微软算是乔布斯的头号大敌,他靠着痛骂微软和盖茨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个性而惠普,则一度是乔布斯特别想赶超的公司,事实上,乔布斯的硅谷之梦起源于惠普苹果的超越,的确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公司的胜利,也是一种路径的胜利相对于微软、惠普这种技术大拿型公司,苹果市值的狂飙,一个至关重要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依靠 iPod、iTunes、iPad、iPhone 等终端,乔布斯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移动帝国。
很有意思的是,近 10 年来,IT 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非技术派先驱的苹果基本都踩对了点——从 PC 到消费电子,从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乔布斯靠的不是一种技术导向,说我要称霸移动互联网什么的,而是基于深度理解“人性”后的殊途同归,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基于“人”的竞争力乔布斯的哲学是“做正确的事” 这个正确,指的不是技术,不是设计,不是美学,而是“人性” 事实上,乔布斯眼中的“正确的事” ,在一开始都显得很反传统、非主流举个例子,1998 年,乔布斯推出 iMac 的时候,机器没有软驱现在看来这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引起了媒体和顾客的强烈抗议一些权威人士分析说,缺少软驱是一个致命错误,iMac 注定会失败乔布斯当时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驳他说, “看吧!你应该要做正确的事就拿软驱来说,人们就是脑袋不清楚谁要把 4GB 的硬盘资料备份到 1MB 的磁盘上?”乔布斯相信,软驱将逐渐被淘汰抛弃软驱、使用 USB 接口后来成为 iMac 超前一步的亮点乔布斯靠着这种对消费者心理的“深潜” ,不断制造颠覆,再比如 iPhoneiPhone 的多点电感触屏,采用的并非笔触屏(电阻式触摸屏) ,而是更为先进的指触屏 ( 电容式触摸屏),用手指点就可以。
而那种笔尖才能点的触屏,很容易发生误点或漏点另一个细节是,iPhone 有红外感应功能当你将 iPhone 贴着脸部打时,iPhone 会自动关闭屏幕省电屡试不爽的“诱饵效应”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上,曾经有两间经营衬衫的服装店第一家服装店经营欧洲风格衬衫,第二家服装店则经营北美风格衬衫,两家店价格不相上下,营业额也不分上下后来,又有第三家家服装店也开张了,它同样也经营欧洲风格衬衫,但是价格却比第一店贵不少自然,第三家店门可罗雀,但是第一家店的营业额却大幅增长人家比较了两家店之后,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第一家店的商品同时,第二家北美风格衬衫店也受到影响,生意则比先前少多了人们都以为第三家店迟早都会垮掉的,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家店一直存在了好久直到有一天,第一家店和第三店同时转让,人们才发现,这两家店的老板是同一个人第三店的存在,正是为了给第一家店做“陪衬”的这个现象似乎和人们的习惯思路有矛盾通过人们认为,人们会有两种最优的选择——比如在 A 和 B 之间做出决择,如果提供一种逊色于 A 和 B 的第“第三方案” ,不会对人们的选择有任何影响在经济学上,这叫做“调和原理” (regularity principle) 。
也就是说,一个新选项的引进,不会增加原有选项被选中的机会,甚至可能“分走”原有选项被选中的机会可发生在澳大利亚的这件事,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本来没有竞争力的“第三方案” ,会明显地影响到最后的选择结果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调和原理”在比较复杂的选择过程中不成立,他们还将这种现象称为“诱饵效应” (decoy effect) 也就是因为新加入的选项,某些旧选项会显得更有吸引力,这种新加入选项,就是诱饵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 ,而其他的选项被称为“竞争者” 再设想一下,假如几位朋友来到餐馆服务员介绍道,这里可以提供川菜和韩国料理当客人举棋不定时,服务员接着推荐:本店还有日本料理,味道与韩国料理很接近,但价钱贵一些这时,多半的客人会断然选择韩国料理,等到结帐之后,才怅然地想:我怎么会点韩国料理呢?本来我是更喜欢川菜的麻辣口味的……还有更多的时候, “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在行销活动中,常常有这种“幽灵诱饵”,比如旅馆会对已经订出去的房间大做广告,有的公司会宣传还没有上市的产品等在很多汽车、、化妆品的产品目录中,商家们其实并非奢望卖出多少“豪华套装”和“顶级配置” ,而是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期望价位。
我们司空见惯的“降价促销”活动中,也有幽灵诱饵的成分:商家常常会提到当前并不起作用的“原价” ,那就是一个“被压倒”的诱饵更有甚者,商家在使用“诱饵诱应”时,比人们想像的更“不惜血本” 当年,家用烤面包机时第一次推向市场时,没有什么人对它感兴趣人们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好处?还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在家里烤面包?有钱干嘛不买咖啡机?”后来,这家生产面包机的企业,请来了一家营销调研公司营销专家们又一次给出了“诱饵效应”的法宝:再推出一个新型号的面包机,不仅个头比现在的要大,价格也要比现有的型号高出一半左右 真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的奏效了,原来那一款面包机的销量开始上升了顾客们都会说:“我不大懂面包机,真要买的话,干嘛不买那个小的?”从那以后,面包机才热销起来,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物资看来,这个“诱饵效应” ,不仅在经济学家将它研究出来之前,就广泛地为商家使用了而且它堪称“宰定”顾客的超级营销术,因为它使得人们在决策自己的消费行为时“有了依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