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53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5513161
  • 上传时间:2018-09-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3.50K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声现象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 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本章知识点 如下: 1、声音的产生: 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的,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 15℃气温 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怎样听到声音: (1) 声源——空气传播——耳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2)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与立体声: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5、乐音:乐音是物体作有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有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6、噪声:(1)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 7、减弱噪声的途径;(1)从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8、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一般不同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发生体的结构和材料有 关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 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产生声音的条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2、难点: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课时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课时 三、声音的特性 1 课时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课时 五、声的利用 1 课时 复习和总结 1 课时 第 1 课时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好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好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 科学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闹钟 真空罩 音叉 水槽 铁架台 乒乓球 细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鼓声激昂、琴声悠扬,这些语言都是对声音的描绘,对于声音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白,需要我们去探究,例如,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现代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怎样 防止有害的声音等等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 ,我们从今天开始学 习声现象,老师激昂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学习声现 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进行新课 声音的产生 观看课本第 12 页插图 1.1-1,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演示:音叉实验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但看不见音叉在振动。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可见乒乓球被弹开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的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当音叉发声时,用手握住叉股,声音消失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图 1.1-1 中,各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声? 图 1:人的声带 图 2:空气振动 图 3:工件和砂轮振动 图 4:鸣囊 思考:用力敲鼓时,发出了声音,却看不见鼓皮振动,用什么方法能证明鼓发声时也在振动? 在鼓皮上放上一些碎纸屑 在鼓皮上放一杯水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由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也可能不需要,在真空中就可以传播 进行实验: 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另一同学敲桌子的另一端 玻璃鱼缸里盛有金鱼,用木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 教室里的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 进入,注意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 液体 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 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得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 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速对着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音;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些 现象说明了什么? 阅读课本:P15 最后一段和小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注意:声速的单位是 m/s(m·s-1)读作米每秒 问题 1:声音在 15℃和 2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 2:声音在 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 3:对比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3)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阅读课本:P16 想想做做方法 1:站在山谷中或高大的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测出人与山谷或建筑物的距离,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方法 2:百米赛跑时,测出记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 S,再测出记时员从 看到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的时间 t,利用 v=s/t 可以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方法 3:测出海底的深度 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来的时间 t,利用 v=2s/t 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典型例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使劲打鼓,使鼓面振动加大,声速将变快 C、人说话是靠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 D、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发声体存在 B、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 C、发声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体振动 (3)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这是因为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产生的, 又通过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中。

      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次响声,第一声是由 ________传来的 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作业 P16 1 、2 板书设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3)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第 2 课时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让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骨传导 2、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会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 音叉 人耳的构造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大家知道,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出示挂图人耳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振动 空气传播 鼓膜振动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 脑 思考:耳聋是怎么回事?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耳聋,耳 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耳聋,是 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而引起的。

      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 3、骨传导: 阅读课本:P17,演示实验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抵在颌骨、头骨、牙齿是否能听到声音? 声源振动 头骨、颌骨 听觉神经 大脑 4、双耳效应: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P18 科学世界 问题 1:判断声源方向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 2:什么是立体声? 三、小结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并交组长登记 四、作业 1 2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1.3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 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音叉 乒乓球 铁架台 口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 动听,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

      即使同样是动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 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子, 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1)演示实验:用口琴吹奏“1、2、3、4、5、6、7” ,感知音调高低的不同 音调高→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 音调低→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沉闷、浑厚 (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演示实验:将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Unit2 Health and Fitness语法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ppt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因式分解(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正方形的性质(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实数 知识突破速记与巧练(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压轴专练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docx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优学讲练(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卷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析版) (2).docx 2025年 初中七年级数学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综合测试速记与巧练(解析版).docx 九年级数学提升精品讲义 中点模型之斜边中线、中点四边形(原卷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