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doc
2页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摘要】目的从临床试验角度出发, 探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实施的意义与必 要性方法临床观察于本院就诊治疗需要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计 206 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 组, A 组为实验组, 103 例患者, 其中行临床血液学检验 103 例, 临床化学 100 例, 临床免疫 学和免疫检验 48 例, 微生物学检验 97 例, 制定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并严格实施; B 组为对照组, 103 例患者, 其中行临床血液学检验 102 例, 临床化学 102 例, 临床免疫学和 免疫检验 67 例, 微生物学检验 89 例, 常规实施常规检验经检验后统计其结果的准确率以 及患者满意度, 并经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比两组间差异结果 A 组为实验组的检验 准确率为%, B 组为对照组的检验准确率为%, 经统计分析认为, 两组在检验准确率的比较 中, A 组具有相对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临床观察于 2016 年 9 月~2016 年 10 月在本院就诊治疗需要临床医学检 验的患者计 206 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A 组为实验组, 103 例患者, 男 50 例, 女 53 例, 其 中行临床血液学检验 103 例, 临床化学 100 例,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48 例, 微生物学检 验 97 例, 制定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并严格实施;B 组为对照组, 103 例患者, 男 48 例, 女 55 例, 其中行临床血液学检验 102 例, 临床化学 102 例,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67 例, 微生物学检验 89 例, 实施常规检验。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以及病情轻重的分布情况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1. 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1. 2. 1 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①检验前准备工作:记录核对患者的一般情 况, 并针对个体情况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检验的禁忌及注意事项;②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的检验, 严格制定采样时间以及对患者的个体的要求, 不达到要求者在不影响病情 的情况下不予采样, 对采样部位均根据标本的不同严格要求[2] 1. 2. 2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①检验仪器准备:保证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 仪器后勤保障以及维护及时有效;②检验试剂准备:实验试剂保障供应良好, 储备得当, 使 用时,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按照规定流程做好准备工作, 并测试试剂特意有效性;③检验结 果数据的整理:保存检验数据, 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法律效应, 保证检验的时效性及规 范性[3] 1. 2. 3 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①审核检验结果:严格保证工作流程的准确 交接, 如:录入检验信息、采样编号、审核检验操作仪器、完成检验报告单、反馈检验结 果等一系列工作, 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②建立报告签收制度:完成检验后, 由专人 将检验报告单统一送达, 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 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 法及时间, 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4] 。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P2 结果2. 1 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比较自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之日开始, 实验组与对照组 从业人员专人专属, 所有参与实施的试验人员认真负责, 严格遵守流程, 定期自查, 获得结 果数据真实可靠A 组为实验组的检验准确率为%, 103 例检验患者中有 1 例临床血液学检验, 1 例临床 化学检验, 1 例免疫检验出现数据不明确, 在再次检验时予以纠正, 未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 响B 组为对照组的检验准确率为%, 103 例检验患者中有 3 例临床血液学检验, 2 例临床 化学检验, 3 例免疫检验出现错误, 1 例微生物学检验出现数据不明确, 其中人为因素导致者 为%, 仪器及试剂原因无法正常工作者%, 在再次检验时予以纠正, 未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经统计分析认为, 两组在检验准确率的比较中, A 组具有相对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2. 2 患者满意度分析 A 组为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B 组为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 两组比较 A 组具有相对优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对于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刘英杰等[5]认为有非病因素的影响以及科研人 员的影响两方面的问题, 即人为因素与物理因素的影响。
最大程度的减少这两方面的影响 因素, 可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以及可依赖性综上所述, 结合本研究结果,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对提高患者对医疗 活动的满意程度, 为临床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及时实施切实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