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采掘作业规程编写指南.doc
29页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编编 制制 规规 定定 第一篇第一篇 总总 则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煤矿技术基础工作,规范《煤矿作业规程》的 编制,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 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从事煤炭生产和建设活动,必须 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按照“一工程、一规 程”的原则编制《煤矿作业规程》 ,严禁无规程施工 第四条 《煤矿作业规程》必须按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并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 《煤矿作业规程》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条件负责编 写 第六条 编制《煤矿作业规程》前,必须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一)批准的有关设计(采区、基建工程等设计) ; (二)批准的地质说明书; (三) 《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 责任制等; (四)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如工作面交接班制度,工程质量验 收制度,巷道维修制度、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放炮管理制度, 瓦斯、煤尘检查、管理制度,通风安全仪表使用维修等制度; (五)邻近采掘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第七条 《煤矿作业规程》中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行 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八条 编制《煤矿作业规程》 ,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条件,积极 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技术 第九条 《煤矿作业规程》的编制内容应符合本规定,编制格 式应参照《煤矿作业规程样本》 同时要密切结合煤矿现场实际情况, 使《煤矿作业规程》更具有针对性 第十条 因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现场作业条件与《煤矿作业规 程》不符时,必须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一条 采煤工作面在进行安装、撤面以及初次来压期间, 需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 特殊开采以及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必须编制专 门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三条 《煤矿作业规程》由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组织安 全、技术、机电、通风、地测等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并鉴署审核意见,由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十四条 施工前,由区(队)长负责组织、技术人员(编写 人员)负责传达学习《煤矿作业规程》 参加人员必须考试并签名, 成绩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考试成绩、签名分别登记在《煤矿作业 规程》学习、考试记录表上 第十五条 补充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由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 批准实施前,必须进行传达、学习 第十六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炭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 《煤矿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现场与《煤 矿作业规程》不符时,应责令及时改正 第十七条 《煤矿作业规程》中的图、表都必须按章节附图表、 顺序编号 第十八条 《煤矿作业规程》应具备下列图纸 (一)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图纸 1、巷道布置平面图; 2、巷道断面图; 3、地层综合柱状图; 4、巷道支护断面图; 5、临时支护平、剖面图; 6、炮眼布置图(正面、平面、剖面图)以及装药结构示意图; 7、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供电系统、压 风系统、通讯系统示意图; 8、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9、避灾路线示意图; 10、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二)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图纸 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2、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切眼素描图; 3、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4、采煤方式示意图(采煤机进刀示意图和炮眼布置图等) ; 5、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6.工作面、顺槽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 ; 7、通风系统、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防尘系统、注浆系统、注 氮系统示意图; 8、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 9、避灾路线图; 10、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十九条 编写《煤矿作业规程》应采用规范图例。
第二十条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要做到语言简明、准确、规 范,附图内容和标注齐全、比例恰当、准确清晰,并积极推行微机 处理 第二十一条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煤矿作业规程》的检查、 评比,不断提高规程的编审质量第二篇第二篇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况况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第二十二条 说明巷道名称、位置、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 坡度、服务年限、预计开工竣工时间等 第二十三条 说明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技术参数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依据编写依据 第二十四条 说明经批准的设计及批准时间等 第二十五条 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 合《矿井地质规程》规定 第二十六条 说明提供的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第二十七条 提供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技术规定 第二章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第二十八条 说明待掘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该区域内的水体 和建、构筑物等对该项工程的影响等 第二十九条 叙述掘进巷道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及影响。
第三十条 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该项工程的影响情 况 第三十一条 分析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技术数据: 第二节第二节 煤煤(岩岩)层赋存特征层赋存特征 第三十二条 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 (f) 、巷道预计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第三十三条 说明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自然发火倾向、 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第三十四条 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 1:200~1:1000;图中标明地层名称、柱状、煤(岩)层名称、层 序、层位、层厚、累计厚度、岩石特性等 第三十五条 分析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技术特征数据 第三节第三节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第三十六条 描述断层、陷落柱、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体 等产状及其控制程度等 第三十七条 叙述在有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中掘进施工, 应有相关的技术分析 第三十八条 分析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技术数据 第四节第四节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第三十九条 说明巷道施工过程中受各类水害威胁的情况并做 出分析 第四十条 隔水层安全厚度按下式计算: L√r2 L2+8KpH–rLt=式中:t—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m;L—掘进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m;r—隔水层岩石的容重,t/m3;Kp—隔水层岩石的抗张强度,t/m2;H—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t/m2, ;第四十一条 说明在积水区域附近布置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 程平面图上标出标高和积水量及积水范围、探水线的位置。
第四十二条 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水文地质数据 第三章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四十三条 描述巷道布置的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 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位置 第四十四条 说明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应逐段说明中线方 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 绘制巷道布置平面图:比例尺 1:1000 或 1:2000;标明巷道名称、方位和倾角、巷道交叉点、交坡点、煤层 底板等高线、开口附近的导线点、标高以及掘进范围内的老硐、预 计地质构造等内容4Kp第四十六条 绘制巷道剖面图:比例尺 l:1000 或 1:5000;图 中标明水平高程线、剖面线方位,煤(岩)柱线、剖面切过的全部 巷道中煤(岩)层、断层、褶曲、煤层风、氧化带界线等内客 第四十七条 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标明开口中线点与测量 导线点的距离、标高、支护方式,尺寸若在上山或下山(斜坡) 处开口,要附开口支护剖面图轨道巷的门口要标注轨道中线及道 岔岔尖位置和曲率半径等内容 第四十八条 描述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技术数据 第二节第二节 支护设计支护设计 第四十九条 确定巷道支护形式,结合矿井实际采用计算法和 类比法,选用支护参数等。
第五十条 明确巷道临时支护的形式、不支护段距离规定等 第五十一条 说明采用裸体支护形式,相应的批文及要求 第五十二条 明确支护巷道,应根据围岩情况和使用机械作业 条件,确定工作面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等内客第五十三条 描述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 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描述砌筑底拱,底部打锚 杆、喷射混凝土或设置底梁等方式 第五十四条 明确巷道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与工作面之间的放 炮前最大距离和放炮后的最大距离等规定 第五十五条 说明根据不同的支护方式,按照原煤炭部《煤矿 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 5009-94【煤规字(1994)第 518 号文】或企业根据本企业具体条件制定、选择对应的支护质量标准 等 第五十六条 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应标注毛断面和 净断面、水沟、中腰线、各类管线、运输设施、风筒、人行道布置 的有关尺寸等,并附有支护说明车场、躲避峒、信号室、绞车房 等断面变化的地点应单独绘制 第五十七条 按比例绘制前探临时支护平、剖面图:应能反映 出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大距离等 第五十八条 描述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支护技术数据。
第三节第三节 支护工艺支护工艺 第五十九条 说明临时支护、永久支护的支护工艺 第六十条 各类支护方式主要参数与支护要求: (一)裸体巷道: 1、明确巷道的宽度、高度、坡度、水沟的尺寸等参数; 2、说明使用全断面掘进机或光面爆破技术,按爆破图表作业, 保持围岩稳定性的要求;3、及时清理顶、帮浮石的要求; 4、说明备用支架的材质、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5、明确施工质量与要求;6、与裸体巷道有关的其它数据 (二)锚喷支护: 1、明确锚喷支护的种类,喷射材料(水泥、速凝剂、砂子、石 子等)的规格和用量、配比、喷射厚度、强度等要求 2、说明锚杆安装间距和确保锚杆的托盘紧贴壁面的要求; 3、明确规定锚固力; 4、说明使用锚固剂固定锚杆时,冲洗孔壁、灌满填实等要求; 5、规定喷射工艺,养护方式; 6、明确混合材料应采用机械搅拌、随拌随用、清洗岩面、埋设 喷体厚度标志、喷射混提土的风压、水压要求,对粉尘浓度及喷射 混凝土回弹率等要求; 7、说明对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 8、说明备用支架的材质、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9、明确施工质量与要求; 10、描述与锚喷支护有关的其它支护技术要求 (三)支架支护: 1、说明支架材质、强度、制作型状、规格等要求; 2、说明支架应按中线和腰线架设,迎山角、架设质量、柱窝深 度和底垫铺设等要求; 3、明确支架必须构件齐全、安装坚固、支架可缩量应与危岩的 变形量相适应、支架的顶部及两帮应背紧、背牢,充满填实;撑木 拉杆、连锁、垫板材料的选择、规格、尺寸、位置数量、使用方式 等、要分别要求; 4、说明架设前探支护、临时支护、防爆破崩倒支架等要求; 5、明确支护材料用量、存放地点; 6、说明备用支架的材质、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7、明确施工质量与要求; 8、与支架支护有关的其它技术数据。
(四)拱、砌筑墙支护: 1、说明模板、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支护材料,品种、材质、 强度、砌体厚度、基础深度、砂桨配比等参数; 2、明确按中腰线支模、砌墙的结构尺寸,支设方法,固定方式, 脚手架设置等要求; 3、明确碹体与顶帮之间充满填实材料的选择及高冒区的处理方 式等;4、说明挖基础和砌墙操作工艺、一次砌墙长度、带帽、砌墙顺 序,撤碹胎时间等要求; 5、明确在倾斜巷道中架设碹胎的迎山角度,碹胎之间应设支撑 和拉条的要求; 6、明确砌拱时,应同时由两侧起拱线向中心对砌,当采用砌块 拱时,最后封顶的砌块应位于正中,砌块间应灰浆饱满的要求; 7、说明各用支架的材质、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8、明确施工质量与要求; 9、与本节有关的其它支护技术数据 第四章第四章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第一节第一节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 第六十一条 说明巷道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循环进尺安排 等 第六十二条 描述按掘进工艺流程和各工种的分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