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20211031195100).pdf
5页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 1分,共 20分)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A培养人才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D.促进经济增长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智、德、体、心诸方面C.体、智、德、美诸方面D.美、心、体、智诸方面3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 的教育理论专著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4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左右A70% B.80% C.60% D.90% 5.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两极分化B.不合群C.胆小D.自私6. 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名称的是()A. 条例B.细则C. 方案D.办法7. 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罗耶C.沃尔夫D.斯皮罗8.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机械的接受学习9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10 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 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11幼儿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A负面教育的原则B.全面教育的原则C.侧面教育的原则D.正面教育的原则12眼手(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13加强 2 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4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A2、3岁B.4岁C.5岁D.7岁15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 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A热情B.心境C.应激D.激情16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17个体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并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18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定势B.定义C.变式D.同化1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提出的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杜威D.福禄贝尔20.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是(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 3分,共 18分)1概念2. 心理健康3. 教育法律关系4. 习惯化5集中思维6记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 6分,共 24分)1. 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哪几种类型?2. 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3. 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4. 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 12分,共 24分)1. 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2. 试述应如何预防教师违法( 侵权 ) 行为五、案例分析(共14分)最近,娜娜的妈妈非常着急,4岁的娜娜出现了口吃现象,经过多方矫正,都无济于事请分析可能造成娜娜口吃的原因有哪些口吃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2.C【解析】 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 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3.C【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代表作4. B【解析】 3 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 80%5.A【解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存在两极分化现象6.C【解析】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7.B【解析】在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罗耶提出了认知迁移理论8.B【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9.A【解析】代词是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10.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11.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12.B 【解析】伸手能够抓到东西是幼儿眼手协调现象出现的主要标志13.B【解析】 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 2 4 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14.A 【解析】 2、3 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15.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16.D【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17.D【解析】概括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18.A 【解析】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19.B【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20.D【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二、名词解释1.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2.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 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 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 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3. 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4. 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5.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6. 记忆是人 ? fc1 ?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言语信息, 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3)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4)态度,指影响个人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5)动作技能,指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2. ( 1)从对话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3.(1)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2)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3) 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4.(1) 观察力; (2)沟通的能力; (3) 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4) 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 (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 (6) 自我发展的能力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 ( 1)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2)从反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3)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2.(1) 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 (2) 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3) 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 (4)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 (5) 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 (6)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7) 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幼儿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 24 岁 23 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 岁是口吃的 常见期。
导致幼儿口吃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 生理原因; (2) 心理原因; (3) 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