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docx
5页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密云县第三小学 李晓英“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实际上既是社会文明的内涵,也是教育文明的内涵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教育就是文明的教育,而不理解人、不尊重人、不关爱人、忽视人的内心世界甚至以人为工具的教育就是不文明的教育从学生角度来看,除去一些低级不文明的教育行为如体罚之类,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将学生当成知识学习的工具学生虽然学习着很多知识,但是学习生活是机械的、沉闷的,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 ” 看到这些精彩的描述,是否会想到今天我们的教育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归根结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健康自我的人,不是装入知识芯片的机器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尊重学生的生命、实现文明教育,倾听学生,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话题 瑞典学者乌尔里卡,贝吉马克曾说过:“如果学校里的教师可以认真地倾听学生说话的话,那么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自然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倾听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呼应学生的生命! 呵护其生命以及促进其生命的成长教师的倾听能力,无疑对学生来说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倾听什么?如何倾听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教师倾听能力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倾听能力的改变“从教到学”开始传统的课堂中,我们会设计好一个个紧凑的环节,从开始教师就是主要角色,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被动中敷衍着老师,老师也会欺骗自己说,看他们能跟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把孩子教会了而事实上,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来的这样的知识建构才是成体系的,才是学生真正的能力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力首先要改变观念,变教为学,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仔细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已知和状态,在学生的已有状态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锋,讨论提升教师只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进入,不强加于学生任何的知识,而只是让他们在已知基础上不断构建知识,得到真正地成长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真实的,不会因为敷衍老师口是心非,也不会奉老师为上帝,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形成获取、选择、加工、再生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包容和尊重,倾听生命的精彩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总会偏爱那些成绩比较好、 爱表现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一般、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关注甚少这些“弱势群体”之所以不喜欢过多地言说,是因为怕自己说错,从而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嘲笑因此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精彩,特别对“弱势群体”教师应该热情鼓励他们提出疑问,给他们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保护“弱势群体”表达的热情实际课堂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数学老师讲《长方形的面积》一课讲公式 ,当他问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的时候,其中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很高兴,叫了他回答问题,他也回答的很正确老师很高兴,夸了他一句,顿时,那个学生的神情显得格外自信这时候,班里有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要用长乘以宽?多么真实的问题,没想到老师打趣地说,连 XXX 都知道,你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该老师关注到“弱势群体” ,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在于“连 XXX 都知道,你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这句话表面上看,老师是夸后面这个学生聪明,实质上他隐含的意思是你比 XXX 还笨,这位老师不仅羞辱了这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对那个弱势学生极大的打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倾听每个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使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教师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倾听学生,包容学生,学生处于不断成长之中他们必然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应该包容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热情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而教师要想让学生敢于表达,也必须首先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失去表达的欲望, 封闭自己的思想,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还要保护学生表达的热情, 在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表达清楚为他们创造民主、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促进每个生命的成长三、 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没有耐心的倾听,就不可能发现花开,听到花开的声音 教师倾听是为了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为了评价和获得标准答案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不断发展、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倾听学生的言说,给学生的思维飞跃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学生开始发言之前,不妨给学生一点思考和整理思路的时间,这样学生可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
在学生为自己想要说而说不出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可以让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在学生准备比较复杂的表达时,需要时间组织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我们的三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争论,教师在旁边要观察,更要等待,静静地倾听学生的思维,倾听花开的声音,适当的时候参与进来,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学生感到无比的安全和放松,思维因此变得更加地活跃四、 互动与评价,倾听生命成长的过程说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进与退的问题,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教师何时退,何时进就是必须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了,教师的进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解决时教师的引导和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学生间分歧较大时,需要跟进实际上真正的课堂倾听,教师的退也不是完全离开学生,而是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还要捕捉声音倾听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如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听,而没有任何回应、引导和反馈,那么倾听就变成了单向信息传输,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当教师不仅向学生积极反馈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而且真诚地体验言说者的认知和情感历程,并对此作出反应时,双方才能走向情感的共生、思维的共振。
在语言方面,教师可以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学生的表达引入深处比如说,用“嗯、说得真精彩、 这个视角很独特、说得太好了!”这些语言来表示赞同学生的发言用“继续讲下去、真的吗、等语言来呼应学生的发言,鼓励其继续解释和澄清其观点这种语言呼应应该贯穿学生发言的始终,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呼应要适度,不能太过太多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动作和表情给予呼应比如,在学生发言的时候,真诚地注视对方,表明你正在集中注意力如听到赞成之处就点头,听到有趣之处就微笑,听到困惑之处作思考状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一种信号, 教师真地在倾听自己,鼓励自己教师倾听后的有效评价,就像催化剂一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认可,成长就会更有动力五、交流与反思,教师要善于倾听自我教学倾听除了倾听学生之外,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自我倾听我的情绪、我的性格、我的学生预设、我的学生观、我的概念、我的思维和我的知识观在倾听内心真实自我的同时,进行反思 教师倾听自我意味着教师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就像《教学勇气》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师对自我的认同和自身完整需要通过教师倾听自我来实现。
教师倾听自我,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与自我的对话,与自我心灵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与外界对话通过与自我的对话, 教师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教学勇气,增强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感教师只有认真倾听自己来自心灵的声音,才会从自身内部生出智慧的灵感,用自己不一样的智慧去倾听,去教学,用这种智慧的灵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对话! 教学必将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倾听的本质:倾听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重要他人,因此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给对方倾听是要暂时放下自我,暂时搁置自我的需要和期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接纳和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走进他人内心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纳、理解他人,同时也不断反观自身,重新理解自我倾听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基础教师真诚地倾听,就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接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达,自我的需要才能在重要他人的倾听中得到满足,真实自我才能在倾听中发展如果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倾听,教育文明即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呈现,即可促进师生健康自我的发展只有倾听,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真实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课内外的学习之中;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与心的沟通,真正的对话和思维的碰撞与发展,实现真正的互动与交流;只有倾听,才能使教学从此岸到彼岸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