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ptn_路由组织原则v1.2.1概要.doc
38页QB-╳╳-╳╳╳-╳╳╳╳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PTN_路由组织原则分册China Mobile Network Organization Standard_Routing Specification for PTN版本号:1.2.12013-07-01实施2013-07-01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 录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5 总则 26 PTN系统业务需求 36.1 2G承载需求 36.2 TD承载需求 36.3 LTE承载需求 46.4 WLAN承载需求 66.5 集客专线承载需求 66.6 家客承载需求 77 PTN系统组网通路组织总体原则 87.1 网络分层原则 87.2 层间组织原则 107.3 层内组织原则 107.4 通路组织原则 107.5 业务带宽配置和收敛原则 117.6 网络保护原则 127.6.1 省内干线层保护原则 127.6.2 本地层保护原则 137.7 互通要求 147.7.1 不同设备类型间的互通 147.7.2 PTN不同设备厂家间的互通 157.8 DCN组网安全原则 157.9 时钟配置原则 157.10 安全配置原则 168 PTN组网及通路组织场景 178.1 场景一:2G业务的PTN承载 178.2 场景二:TD业务的PTN承载 198.3 场景三:LTE业务的PTN承载 218.3.1 PTN城域单独组网场景 218.3.2 PTN over OTN城域组网场景 238.3.3 SGW/MME集中PTN跨地市承载组网场景 258.3.4 SGW/MME分散PTN跨地市承载干线组网场景 278.4 场景四:WLAN/集客/家客业务的PTN承载 298.4.1 WLAN/家客业务PTN承载城域网组网场景 298.4.2 集团业务PTN城域网客户端到端组网场景 308.4.3 集客业务PTN干线承载场景 339 编制历史 34前 言随着中国移动传输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传输PTN专业在最近几年的建设、维护和优化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此,有限公司网络部对PTN网络的通路组织、接入原则和资源管理原则进行归类整理,组织起草了《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PTN》(以下简称为PTN组织规范)。
《PTN组织规范》分为三个分册第一分册为《通路组织原则》,阐述了PTN网络的承载业务需求、通路组织总体原则和通络组织场景;第二分册为《接入原则》,明确了PTN网络的业务接入原则;第三分册为《码号与网元命名原则》,明确了系统资源的分配原则及现网分配情况本标准是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WL-CX-1-002-LYYZ-2013中国移动PTN通路组织原则[2]WL-CX-1-002-JRYZ-2013中国移动PTN接入原则[3]WL-CX-1-002-MHYZ-2013中国移动PTN码号与网元命名原则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康健、吴燮良、陈瑞勃、陈曦、姜昊、王彬、宋晓飞、刘小梅、胥怀建II1 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PTN网络,包括城域网(含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省级干线等传送网各层面本规范用于规范承载2G、TD、LTE、WLAN、集客、家客等业务的通路组织及网络结构优化工作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QB-A-002-2006《GSM直放站设备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TS 51.021Base Station System (BSS)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Radio aspects3GPP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缩写词语解释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数据通信网DXCDigital Cross Connect Equipment数字交叉连接设备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OFOptical Fiber 光缆SNMSSub-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子网管理系统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波分复用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4 概述当前我公司PTN网络广泛应用于承载2G、3G、LTE、WLAN、集客业务、家客业务等,本规范阐述了各种业务的承载需求和网络结构的场景,以及PTN网络的通路组织总体原则。
5 总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PTN网络,包括城域网(含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省级干线等传送网各层面为更好的指导各公司开展本地传送网的通路组织和优化工作,切实做好业务的负荷分担,规避或减少网络单节点引起的大面积业务阻断,同时兼顾承载2G、TD、LTE、集客专线、家客等业务的传送网资源的合理分配,特编制《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_PTN_通路组织原则》,作为各省公司开展通路组织、网络优化的参考依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ü PTN系统业务需求:PTN网络承载2G、TD、LTE、WLAN、集客业务、家客业务等的需求特点ü PTN系统组网通路组织总体原则:网络分层原则、层间组织原则、层内组织原则、通路组织原则、业务带宽配置和收敛原则、网络保护原则、DCN组网安全原则、时钟配置原则和安全配置原则ü PTN组网及通路组织场景:2G、TD、LTE和WLAN/集客/家客业务四种业务的承载场景6 PTN系统业务需求当前我公司PTN网络广泛应用于承载2G、TD、LTE、WLAN、集客业务、家客业务等,各类业务的承载需求如下6.1 2G承载需求目前在2G移动通信网(GSM/GPRS/EDGE)中:ü BTS基站一般使用2M的TDM接口;ü 基站控制器BSC为2M或STM-1的TDM接口;ü MSC/GMSC则提供STM-N或2M的TDM接口;ü SGSN/GGSN提供STM-N的POS接口;对于局间中继业务,各节点业务量较大,业务颗粒一般为2M、155M、622M或FE/GE;对于BTS到BSC间业务,网络业务流向集中,各节点业务量小,业务颗粒主要为2M。
当前,为基站回传的语音和数据业务提供承载的主要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移动承载2G基站回传业务的城域传送网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ü 主干节点由交换局、关口局、长途局、数据中心节点组成,形成核心层;ü 汇聚节点由重要局站、数据汇聚点组成,形成汇聚层;ü 接入节点由基站、社区宽带网业务及其他业务接入点组成,形成接入层 在过去,SDH以其可靠的传送承载能力、灵活的分插复用技术、强大的保护恢复功能、运营级的维护管理能力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然而,随着TDM业务的相对萎缩及“全IP环境”的逐渐成熟,传送设备需要由现有“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6.2 TD承载需求TD本地接入网主要完成基站(Node B)与基站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RNC)之间业务的接入和传送功能相对于2G网络而言,TD网络设备传输接口的显著变化是除支持E1/IMA EI接口外,还应支持以太网接口(FE和GE),这就要求本地接入网具备多业务承载的能力,既要满足以话音业务为主的TDM业务承载需求,又要满足以以太网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承载需求。
在本地接入网的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以下需求来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发展:ü 大带宽:随着新的空中接口技术,如高速下行数据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MIMO)天线等新技术的引入,每用户数据速率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建设传输承载网络时需要大幅提高网络带宽,消除网络瓶颈,尽量避免拥塞ü 分组化:数据业务具有突发性和大带宽的特征,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分组网络高效的统计复用功能以及动态分配带宽能力,才能够满足其高效低成本的传送需求ü 多业务承载与多颗粒调度能力:本地接入网应提供多种易用的标准接口来承载不同的业务,如TDM,以太网,ATM等此外,需要具有IP数据包层面和TDM VC12/VC3/VC4等不同层面、不同颗粒的业务调度、交换/交叉连接能力ü 具备业务区分和差异化QoS服务能力:本地接入网应能够根据802.1p,DSCP,IP ToS等信息区分移动业务的不同等级当网络发生拥塞时根据业务等级优先保证高QoS业务的带宽资源,提供差异化的服务ü 电信级的可靠性:为达到电信级99.999%的可用性要求,本地接入网应能够在链路、节点故障的情况下实现50ms保护倒换。
ü 面向业务的网络运维能力:为了管理和维护的方便,本地接入网应具有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性能监测等功能ü 精确的同步:本地接入网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机制来提供精准的时钟、频率同步,满足TD移动业务的同步需求ü 实现基站业务隔离6.3 LTE承载需求LTE网络架构主要由eNode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和2G、TD 网络比较,少了RNCü eNodeB除具有原NodeB功能外,还承担了RNC的大部分功能ü aGW作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包括3 种功能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ce Gateway,服务网关)和PGW(PDN 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相对于TD网络,LTE网络最大特点是网络扁平化,引入了S1和X2接口图:LTE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架构LTE承载需求:ü 高带宽:由于LTE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无线速率大幅提高,因此对承载网络的带宽需求也成倍增加;ü 网络规模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