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秋左氏传》10句经典格言先秦时代人生哲理的浓缩-.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lj157****0132
  • 文档编号:253279104
  • 上传时间:2022-0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春秋左氏传》10句经典格言先秦时代人生哲理的浓缩: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公元前73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之间的中国历史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分享《春秋左氏传》中的10句经典格言,从先秦古人的体悟和思考中汲取对现代生活仍然有益的精神力量  晋献公建立了两支军队,自己率领上军,让太子申生率领下军出兵灭掉了耿、霍、魏三国之后,又把曲沃分给太子  这个时候晋国大夫士蒍反而劝太子申生逃亡他国:太子不能继续做储君了,分给他都城,又让他处于卿位,已经到了极点,又怎么能继续做储君呢?不如提前离开晋国,不要等到罪祸降临的时候这样还能留下好的名声  士蒍引用了当时的谚语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如果一个人内心坦荡,没有瑕疵,又何必担心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呢?  僖公二年,晋献公向虞国借路,灭了下阳。

      僖公五年,晋献公又向虞国借道,要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告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如果亡国了,虞国也要跟着灭亡,我们不能放任晋国的野心,忽视敌人对我们的威胁,何况上一次借道已近很过分了,怎么能再来一次呢?  宫之奇引用了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来说明虢国和虞国的关系: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如果嘴唇不在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宫之奇一百零一般劝说,但虞公怀着对晋虞同宗的幻想和神灵庇佑的信仰,保持着一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的模样宫之奇无奈之下率领全族离开,并预言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晋国这一次就会灭虞,不需要再发一次兵了  在齐桓公组织的首止之会上,郑文公没有朝见齐国,又私自逃走回国没有参加盟誓,还与楚国勾勾搭搭,让齐桓公很不满意,便讨伐郑国,最终因楚国伐许而作罢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到僖公七年,齐国再一次攻打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既然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又害怕什么屈辱呢?既不能强势,又不能示弱,那就肯定灭亡了我们的国家危险了,还是赶紧像齐国屈服来保全国家吧!  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郑文公拍着胸脯自信地说:别着急忙慌的,我知道齐国他们是为什么来的,等等吧,看我的!  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流亡各国,在楚国得到了楚成王以诸侯礼节的热情招待。

      重耳答应楚庄王,如果他回国做了国君,以后晋楚交战,晋军退避三舍作为报答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  之后,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因为楚宋均曾对晋文公有恩,晋文公摇摆不定,于是将刚打下来的曹卫两国的土地分给宋国,以作缓兵之计  楚成王其实也不太想直接与晋国对抗,于是下令子玉从宋国撤军,并告诫他:不要追逐晋军晋侯流亡十九年最终回国当了国君,备尝艰难险阻,遍历民情真伪,上天给了他时间,帮他去除了政敌,这是天要他当国君,怎么废的了?《军志》上说要适可而止,知难而退,有德的人是不可与之为敌的,这三条说的都是晋国  子玉听后自负不满,反对撤军,向楚成王请战楚成王很不高兴,就给了他不多的军队  子玉与晋军作战,晋军如约退避三舍,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楚决战最终晋军大败楚军,这便是著名的城濮之战  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一百零一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故寻求与晋国的同盟  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劝说秦穆公退兵,由此秦郑单独结盟秦穆公留下杞子、逢孙、扬孙助郑戍守晋文公从大局出发,也与郑国媾和并退兵。

        到僖公三十二年,杞子向秦穆公报告,他已经掌管了郑国北门都城的钥匙,偷偷派军前来就可以把郑国灭了时值郑文公、晋文公新丧,秦穆公咨询老臣蹇叔,问能不能打蹇叔觉得劳师远征,军队疲惫,敌国可能有所防备,最后白白辛苦士兵一趟,估计不能打秦穆公不听,派孟明等人带兵出征  秦穆公反驳:你个糟老头子懂什么?如果你只活个六十来岁就死了,那现在你墓上的树就长到一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队伍,蹇叔对他说:晋国一定会在崤山伏击你们,那儿南山是夏后皋的坟墓,北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我得去那儿给你们收尸啊!  果然,秦国军队放肆轻狂,粗疏大意,缺少谋略,而郑国已有了防备秦军只能顺路灭了滑国准备回家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则穿着黑色的丧服,联合姜戎的军队,在崤山打败了秦军这就是著名的崤之战  等被俘的孟明得到晋国释放回到秦国后,秦穆公穿着白色的丧服迎接,且没有撤销孟明的职务  他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令你们受到了屈辱,是我的过错呀!你们有什么过错呢?再说我也不能因为一次过错掩盖你们的大德呀!  范宣子是晋国法家先驱,执掌晋国大权范宣子执政的时候,晋国对诸侯所定的贡赋数量很大,郑国就难以忍受了襄公二十四年二月,郑简公去晋国的时候,郑国大夫子产就托人给范宣子带了一封信。

      是这么说的:  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有啥美德,只听说贡赋很重,那鄙人就很疑惑了鄙人听说君子掌权,不担心缺少财货,担心的是没有好名声如果诸侯财货集中于国君,诸侯就有二心如果这些财货集中于你,那晋国内部就有二心诸侯有二心,晋国就完了晋国有二心,您的家族就完了您怎么这么糊涂呢?要这么多财货干啥呢?要知道啊,好的名声是美德的载体,好的德行是国家的基石,要让国家的基石不出问题,难道这不才是真正应该努力去做的吗?有德行才能快乐,快乐才能长久,《诗》说君子之乐在于有美德,这是国家的基石,天帝在上,不怀二心要心存仁厚,彰显美德,德名远扬,远近的人才能安心宁可减轻赋税让人感激说你让我活下来了,也不要因赋税过重让人怨恨说你靠掠夺我为生啊!想想,大象因为牙齿之前而被猎杀,就是因为人的贪婪啊!  当时有个诸侯国叫随国,与楚国关系复杂纠葛双方有些时候打来打去,有些时候又结成联盟  僖公二十年,随国又率领汉水以东的诸侯国背叛楚国同年冬天,楚国的斗谷於菟率领军队进攻随国,与随国人讲和以后回师  这件事之后,随国成为楚国名副其实的附庸国,且多次在危急时刻对楚国进行救援到战国初年,在大国一统的形势下,在楚人渐渐忘记了对随人的感激之后,随国还是被楚国灭了。

        《左传》中假借君子之口对僖公二十年的这件事做了评价:随国被讨伐是自己不自量力啊!度量自己的力量后再行动,就很少犯错是成是败都是因为自己,难道还因为别人吗?《诗》说,哪里是不早点赶路,是怕路上露水太多啊!  08.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陈桓公本来是看不起郑国的原来的时候,陈国强于郑国,郑国请求讲和,陈桓公就不答应  五父劝诫陈桓公说:亲近仁义而与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宝贵的选择,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讲和吧!  《左传》假借君子之口评价说:善良不可丢失,邪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邪恶之后还不悔改,一定会自取灭亡  他的妻子问他,他说:阳处父太刚强,《商书》说深沉的人用刚强克服,爽朗的人用柔弱克服我看阳处父只有一面的性格,恐怕不得善终上天是刚强的德行,尚且不违背时令,何况人呢?而且一个人华而不实,怨恨就会聚集到他身上触犯别人又聚集怨恨,很难安身立命我怕没有和他一起获得好处反而和他一起遭受祸害,所以离开了他  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了越国,报了槜李之仇越王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吴王准备同意  伍子胥说:不行我听说建树德行要不断滋养,去除毒害要铲除干净。

      如果与越国讲和而使他壮大,将来吴国就可能难以制服越国句践能够亲近一百零一姓而努力布施,得到民心,一百零一姓愿意为他效劳吴越同处一片土地,世代都是仇敌,在这种情况下攻克而不占有,让越国继续存在下去,是违背天意滋长仇敌,以后后悔也没办法了现在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我国处在蛮夷之间使仇敌壮大,这样是无法求取霸业的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