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学生精神世界出发探析窦桂梅语文教材观.docx
3页从学生精神世界出发探析窦桂梅语文教材观摘要:窦桂梅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她常年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一线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较好地利用主题,把握、整合教材,更是在此根底上,从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精神世界出发,不断加以实践研究,形成其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她的教材观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窦桂梅的教育教学思想、课堂实录、教案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语文教育教学所践行的教材观关键词:生命价值精神世界窦桂梅语文教育教学教材观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与其教材观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教材观就是教师对教材本质及其功能的根本认识,它反映了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和方式教材观不仅涉及‘教什么,更涉及‘如何教,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1】教材观表达了教师对教材本身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决定着教师授课的方向和方式窦桂梅不仅以语文教材为基点,大胆地超越教材,而且立足于课堂,适度地利用主题整合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形成自己较为完备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她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完善,都是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根底之上,因此,通过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来探析她的教材观,也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具有较高的研究必要和价值。
一.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窦桂梅主张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主题,按照主题进行整体性构建课堂,实行一种开放性教学,这种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根本都是由主题切入,根据生活升华自我,当然,主题选择的形式多样,方式也是较为灵活的,不拘泥于某个单一的主题,主题的突破点,恰恰在于着眼文化,打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搭建学生知识和心灵的桥梁正是基于这种联系,窦桂梅在对每一篇文章解读之前,都要学习与文章有关的各类资料,并充分根据作者的经历和人生进行深入剖析窦桂梅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紧紧把握“亲人〞这一关键线索,巧妙地利用主题,和?我的老师?一文进行比照学习,联系生活,多角度让学生较好的理解亲人的具体内涵,巧妙地将知识推及情感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窦桂梅在?葡萄溝?的教学设计中,提问学生“有一个好地方有没有去过?就在我国--地区的吐鲁番盆地〞,这一问题导语的设计,极大程度地触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想要了解并钻研文本,去探求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究竟好在哪里她把‘了解学生放在了导语的重要位置,做足了钻研教材、查阅资料、选择教具和了解学情等一系列未雨绸缪的教学准备工作〞【2】。
在执教绘画导读本?大脚丫跳芭蕾?时,她的“教学以‘发现为主线,分为三局部:我发现——学生发现封面,发现故事,发现图画,发现文字等;我还发现——学生进一步发现主题;我还要发现——教师推荐作者其他作品,现场向作家提问,发现作者意图〞【3】全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加以引导,培养了学生的深度思维以问题串课堂,互动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窦桂梅主要以“为学生提供带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才能〞【4】如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窦桂梅利用一系列的问题链,如①这些大人为什么迷失了?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皇帝和这些大臣都为此迷失?②这是一件具有什么魔力的新衣?③这件衣服对谁有杀伤力?④我们来看这样的骗术,换个地区或是国家还行得通吗?⑤皇帝特别喜爱新衣的目的?等问题推进课堂进行,探讨问题整体贯穿课堂,引申出学生们探讨的一系列小问题,从故事本身推及背后,引导学生从探索故事到情感升华至生命价值,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言,推动课堂开展窦桂梅这种以逻辑缜密化的问题所推进的课堂,深入教材,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增加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走出文本,拓宽学生的学习维度学好语文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材知识,必须走出文本,引导学生合理重视大范围的课外阅读和积累稳固等,窦桂梅在明确这一教学目标的根底上,扎实学生的语文教材知识,组织适当的课外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从一延多,大量泛读文章,并尊重学生以兴趣爱好来选择所读书籍她采用分年级教学,以学生的年龄阶段性特点为依据,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低年级那么主要以认字为主,多为寓言故事、成语、名言警句的积累,中高年级那么偏向于不同风格和内容的科幻小说、杂文随笔等文学小说的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从学生口中到脑中,再慢慢渗进学生的脑子里、骨髓中、直到生命深处,融入生活这就让窦桂梅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语文知识储藏量大,更具备了以语文为主的深层次情怀和多项技能,如窦桂梅的学生——张一帆同学,在语文考试失利后,写了三首词送给窦桂梅,并且其中的?独笑傲?是自己原创词牌,试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能够独创诗词,且运用到生活里,成为表达心情的一种途径,谁敢说这不是教育实践的一种成功?在执教?游园不值?时,“窦桂梅始终抓住一个主题——‘不值来做文章,始终围绕诗歌的这一灵魂,带着孩子在游园中感受不遇中的值,感受不遇中的遇〞【5】。
她打破了文本原来的意象——对春天无限生命力的赞美,带着学生超越教材,走向更深入和美妙的理性情境,将学生们置于课文的园中,有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是窦桂梅按照主题对一篇文章的挖掘,巧妙地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值与遇〞窦桂梅对于教材的整合,还表达在以一带多,即利用一篇文章学习多篇执教?秋天的思念?一文时,窦桂梅带着学生分析文中的“母亲的好好活儿〞,让学生从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探求生命的真谛,甚至在课堂中大胆融入课外读物,利用作者史铁生的一系列文章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来带动文本学习,文本的学习又刺激学生去读更多的课外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窦桂梅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6】,这种课内与课外之间相互贯穿的过程,是对资源的整合,也从根本知识提升至文化情感的层面,拓宽学生的学习维度窦桂梅对一篇文章的深入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而对以一带多,注重联系,用主题整合出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宽其生命维度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学内容也应来源于生活,丰富多样既要立足语文课堂,又要超越语文课堂〞【7】。
窦桂梅引导学生大胆走出教材,独立探寻学习性主题,还会以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语文实践课为途径,如欣赏各类节目、集体去书店、针对性地做实地考研等等,鼓励学生将在实践活动中所学融进课堂,进行分享、讨论,并且记录至作文中,大胆写出所见所想窦桂梅这种走出文本的立体化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维度,到达知识与技能双收获窦桂梅立足文本,紧扣着教材的主题,充分抓住问题链,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积极性,合理推进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披文入情,凭借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和语言特色,创造多种教学情境,结合历史和现今社会,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超越教材,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情感和价值窦桂梅奔着一切为了学生开展的原那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身心、全方位地为学生效劳〞[8]我们不仅要结合理论,多角度参透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过程,更要理解、把握窦桂梅的语文教材观,在学习的根底上加以适当的灵活运用,让我们也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把握教材,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文教材观,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的方向,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客观理性地看待她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情和不同教材去加以研究,去适当变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促进我们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素养的双重提高。
综上所述,窦桂梅的语文教材观,还需我们不断学习研究,结合实际去更好地探索与实践出自己的语文教材观,让属于我们的语文教材观真正地有益课堂,有益学生参考文献【1】陈秀玲,张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出版社,2021:7.【2】袁昌仁.优质教案的五个特点——以窦桂梅的?葡萄沟?教学设计为例[J].辽宁教育,2021〔6〕:8-12.【3】让孩子在发现中成长——窦桂梅绘本导读课?大脚丫跳芭蕾?课堂实录[J].小學语文教师,2021〔09〕:21-25.【4】余小刚.雄浑豪放——窦桂梅课堂教学艺术美学解析[J].四川教育,2021〔1〕:30-31.【5】陈晓艳.感悟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听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后感[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21〔15〕:46.【6】吴群,严霞.?秋天的思念?课堂实录及点评[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21〔7-8〕;47-52.【7】车盼盼.探析窦桂梅主题教学艺术[J].高等教育,2021〔9〕:130.[8]陈丹丹.浅谈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走向[J].中国校外教育,2021〔11〕:140.〔作者介绍:李丽莎,陕西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