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襄阳市2025年7月高一期末统一调研测试(7.1-7.2)高一历史答案.docx
4页襄阳市2025年7月高一期末统一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 由材料楔形文字判断考点是两河流域,A符合题意;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尼罗河流域是象形文字,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D【解析】 材料体现了平等的体育意识,一定程度上体现理性精神,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智者运动3.B【解析】 由巴格达、智慧宫、翻译运动等判断考点是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②④符合,故选B;文艺复兴是其影响而不是背景,①错;材料未涉及经济贸易方面,③错;排除ACD4.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敕令很好地协调了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有利于增强王国内部凝聚力,C正确;教会的封建统治、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权力的制约平衡均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5.B【解析】在遗产清单中,“呢绒和其他财产”一项占比比较大,同时货物存放在伦敦、荷兰等地,呢绒是主要货物,说明英国的呢绒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B项正确;社会分工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比,不能说明最发达,排除C;工业资本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6.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体现了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正确;A项史实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建设,无法推出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史实反映的是三权分立,与君主立宪无关,故排除;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排除C。
7.B【解析】 由1760年富兰克林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列颠人”可知当时美利坚人的民族认同还未产生;1776年要求“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民族意识逐渐形成,B项正确;富兰克林的阶级立场未改变,排除A;CD时间不符合,排除8.A【解析】由材料可知,普鲁士的产权改革使农民获得人身解放,促进农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C项错误;B项资本原始积累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故排除;北美独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9.B【解析】材料中旧制度的分工基于神权和军事权威,而新分工强调“功能性”——以知识和生产能力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以新分工取代旧制度的分工,本质是对社会权力结构的重新设计,属于社会结构的功能性重构,B正确;题干中“实业家掌管物质生产”直接体现了对生产者(实业家)地位的重视,而非忽视,排除A;圣西门仅提出用“学者”取代“神权”的精神指导地位,并未否定宗教信仰本身的作用,排除C;材料未提及“暴力推翻”旧制度,圣西门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侧重和平改良而非暴力革命,排除D10. C【解析】材料中的变化是指研究主体由个人到官方机构,研究内容由关于历史地理信息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深层次研究,反映了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殖民扩张的需求,故选C;民族国家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材料与商品倾销无关,排除D。
11. D【解析】由材料“应被授权管理所有国内事务,按照各自治领的方式,建立独立、完全负责任的政府”可知,国大党想要赢得民族自决权利,故选D12.A【解析】宣传画上的文字和手执锤子、铁锹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形象,表达了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加快完成五年计划的决心和目标,反映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故选A;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在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排除B;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排除C;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与材料无关,排除D13.C【解析】资本主义社会萧条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钢铁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是16-17世纪,排除AB;石油危机引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D14.C【解析】德国企业资金自主,研发方向受市场需求与盈利预期主导;日本依赖政府补贴,研发受政策目标影响更大,C正确德国企业也重视长期技术积累,A错误;研发补贴与通胀无直接关联,排除B;依赖补贴使日本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排除D15.A【解析】ICC在处理案件时对非洲国家的高起诉率和对欧美国家的低起诉率,反映了国际刑事法院在司法公正性上的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等和实力不对等的结果,而这一事件导致了非洲国家对ICC的不信任和抵制,南非政府以ICC的“选择性司法”为由退出《罗马规约》,实际上是对此种全球治理不平等的抗议和回应,争夺国际话语权,BCD正确;材料与冷战思维无关,A错误,故选A。
16.(14分)(1)共同点:都实行中央集权体制;都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系统);都加强经济管控一点2分,任意2点给4分)不同点:波斯帝国地方实行行省制,且有一定自治权,印加帝国全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由贵族管理,加强集权;波斯帝国侧重利用法律和货币政策治理国家,印加帝国侧重利用宗教治理国家;波斯帝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经济控制,印加帝国通过土地国有实行经济控制一点2分,任意2点4分) (2)原因:波斯帝国商品经济发达,印加帝国农业文明发达;波斯帝国地处欧亚非交界处交通便利,印加帝国位于安第斯山脉环境封闭;波斯帝国融合吸收各地区多民族文化,文明更为发达,而印加帝国对外部吸收有限;波斯帝国地跨欧亚非拥有广阔的疆域,印加帝国疆域范围仅局限于南美洲一点3分,任意三点6分)17.(14分)(1)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范围;注重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友好交流是主流;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形成多元化的贸易网路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2)表现:金融与货币合作加强(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建立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动贸易投资增长;区域经济总量增长与地位提升(东亚地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贸易中心之一)。
只概述表现没有实例不给分;一点1分,任意两点2分) 意义:促进了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自主性;有利于增强东亚地区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有利于增进区域和平稳定,提升区域国际话语权;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加强国际协调;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点2分,任意3点给6分)18. (15分)(1)阐释:积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在关心国际范围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分)消极:但是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制止战争的发生;英法将其作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点2分,两点4分)(2)特点: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有阶段性波动;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多,非洲增长最快;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密切相关一点2分,任意两点给4分) 原因: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一点2分,任意3点给5分)19.(12分)【答案示例】主题:近代西方殖民扩张(1分)观点:近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逐步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
2分)阐释: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代西方国家通过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瓜分世界等不断加大对外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1分) 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催生了对贵金属的渴望,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地理的隔绝,为殖民探险提供了动力与条件西葡荷英等国相继进行大规模殖民活动,通过建立殖民据点、掠夺贵金属、开展三角贸易等方式,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也导致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非洲陷入黑奴贸易深渊,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建立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化大生产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急剧增长,蒸汽汽船的发明使远洋扩张效率提升,推动殖民国家全球布局英国为首的殖民国家通过鸦片战争等武力手段打开亚洲市场,将印度、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随后,法美等国相继效仿,对外扩张的浪潮促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由此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对资本输出的需求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柏林会议划定非洲殖民边界,亚洲也被列强分割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全球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但殖民扩张也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同时唤醒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促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并不断发展论述6分)总之,从三角贸易到鸦片战争再到瓜分世界,构成了资本主义扩张的三部曲,这种以殖民为核心的扩张模式不仅加速了资本积累,也造成了殖民地长期的经济依附与社会落后,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2分)其他参考主题:1.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3.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4.近代西方的工业化进程 评分标准:围绕历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从横向(同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或纵向(同一主题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角度提取主题水平等级分值观点、材料运用与论述四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三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二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一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