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学专业医学史大纲分享.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W****
  • 文档编号:221970989
  • 上传时间:2021-1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导 论一、中国医学史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二、学习目的、作用⒈ 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即认识现实、预见未来)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只有懂得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现在、预见将来⒉ 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 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至今仍有其优越性 较小毒副作用 较少抗药性 强调辩证 综合治疗⒊ 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三、学习方⒈ 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医事⒉ 调查研究,实地考察⒊ 临床验证,总结提高四、考查方式⒈ 闭卷独立完成(教材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考查)⒉ 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包括笔记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 《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早期的三部 1932年英文版)、 代表作 《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 1936年 医史学术团体1937年 中华医史学会1940年 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 《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1946年 《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远古——前21世纪)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 第一节 卫生保健1、 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3、用火: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重大意义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4、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密切的渊源关系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第二节 医药知识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所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2、针灸:包括针、灸两部分 针: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 古以石为针(全元起注《素问》“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石,砭石(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砭,以石刺病(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针刺治疗工具),砭石来自东方 灸:从“火”,与火有关从北方来灸,灼也即以“火”(温热)治病3、外治法:古人通过外用一些植物、泥土或液体外敷或用手按压,逐渐发现一些于骨伤外科及内科疾病防治的方法和药物。

      第四节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1、神农:名炎帝,上古三皇之一传说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发现草药,以治民病,为药学之始祖2、黄帝:名轩辕,为华族祖先传说其其与臣子岐伯等讨论医学,始有医药《黄帝内经》乃托名之作,书中以黄帝与岐伯问答形式论述写成,故后世以“岐黄”或“岐黄之术”称谓中医学复习思考题:1、简述中医药的起源包括哪些方面?2、名词解释:(1)神农 (2)黄帝第二章 经验积累 (前21世纪-前476年)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1、对疾病的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疾病的国家 ⑴、甲骨文对疾病的记载,据人体不同部位划分如:疾首、疾目、疾腹、疾齿少数以疾病特征描述疾病,如:龋、蛊、疾年、雨疾等 ⑵、出现固定病名 痔、疽、痈、痹、风、疫疾、疥;疟、狂、痴(精神性疾病) ⑶、认识季节气候和居住条件对人体的影响2、诊治 ⑴、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也积累了经验据五气、五声、五色的情况,九窍、九脏的变化判断病情—诊断学的雏形 ⑵、临证治疗上,手段丰富:药疗、食养、酒剂、针刺火灸。

      第二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1、相关的几种哲学思想 气、精、神 阴阳、五行 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天人相应 影响很大2、病因学 医和“六气致病说”——中医最早病因学说 (既重视外界自然致病因素,也重视内伤情志致病因素)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季节气候因素:六气太过、四时不正常,发生疾病 六气致病:阴盛则寒、阳盛则热的病理学说基本明确 五味、五色、五声概念初步形成 情志因素 饮食因素 第三节 药物知识的提高1、药物知识的积累 药物知识较前丰富,考古和先秦古籍文献可证实. 《诗经》:最早旁涉药物 《山海经》:涉猎药物最多,堪称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2、酒的应用 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醫”从酉,即酒酒具有兴奋、麻醉、杀菌及溶媒作用故后世尊称酒为“百药之长”3、汤液的XXX 俗称汤药,中药的主要剂型之一相传由商代伊尹创制 商代已懂得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多种药物配成复方煎煮成汤液,应用于临床。

      第四节 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1、医学分科 食医(2):营养医生,主管王室饮食宫 疾医(8):内科医生 疡医(8):外伤科医生,专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 兽医(4) 2、医事制度 ⑴设医师之职官,总管医药行政医师为众医之长,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设府、史、徒等职周代宫廷设立的医政组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建立的医事管理组织⑵医生考核俸禄制度 分为五级次,按级别享受其相应的待遇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⑶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制度 3、重要意义 专职医生的出现与医事制度的建立,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医学已达较高水平,已摆脱原始束缚医疗列入国家朝政管理,利于医学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一、先秦时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医和“六气致病说”的内容三、先秦时期药物知识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四、概述《周礼》一书记载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第三章 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战国—三国即前475—公元265年) 第一节汉墓出土医书文物简介一、马王堆汉墓医书十一种 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 《五十二病方》:现存10000余字,医方283个。

      所治以外科病比重最大、突出,如痔疮手术疗法 《导引图》: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图二、武威汉简《治百病方》 保存医方三十余首、列药物近百味三、西汉南粤王墓出土文物 中药:五色石、羚羊角等 捣药工具 装药器皿 《内经》《难经》 —— 奠定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 —— 奠定中药学基础 《伤寒杂病论》 —— 确立辩证论治原则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节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一、《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成书战国-秦汉,托名黄帝作,实非一时一人之手笔既重视整体观,又重视辩证论治,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乃平素所讲学问,偏重于医学理论,灵枢乃神灵之枢要,偏重于针灸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⑴注重整体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并非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对事物作出辩证分析的一对符号和特定的名词术语⑶重视脏腑经络 详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学理、病理变化,这是中医进行辩证和诊断治疗的基础与依据。

      还提倡进行人体解剖⑷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⑸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二、《难经》 继《内经》之后又一部中医古典著作成书于东汉,全书以问难答疑形式编撰而成难,问难之意,共问八十一难突出成就:脉学——独取寸口, 奇经八脉、三焦、命门的论述,为后世医家承袭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神农本草经》:XXX:托名神农,实非一时一人之作成书年代:东汉原著于唐代已佚,现流传本子为后世辑佚本内容成就:⑴收录药物365种⑵据药物性能、功效分上、中、下品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 ⑶概括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⑷注明药物产地、采集时间、加工炮制方法 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第四节 辩证论治原则的确立《伤寒杂病论》: 1、XXX简介 张仲景,名机,南郡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东汉著名医学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成《伤寒杂病论》,确立辩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2、《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 ⑴确立辩证论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伤 《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外感病) 寒 以六经传变形式说明外感热病复杂病理变化杂 《金匮要论》:以脏腑论杂病(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病 妇等科) ⑵对方剂学作出贡献 载方269首,收药物214种,“方书之祖”,创造多种剂型,运用八种治疗方法⑶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均重视对其研究,至今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五节 主要医家及其成就一、扁鹊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姓秦名越人,精通望、闻、问、切四诊,首创切脉,“言脉者,由扁鹊也”,也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家 二、淳于意 姓淳于,名意,临淄人,曾任齐国太仓长,故又名仓公,治病记述“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三、涪翁 东汉四川涪水附近一位民间医生,精通针灸学、脉学,医术传弟子郭玉四、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在外科麻醉方面有重大贡献创造五禽戏,为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 医林典故1、董奉与杏林—杏林春暖 虎守杏林2、苏耽与橘井—橘井香泉 龙蟠橘井3、韩康卖药—药不二价4、悬壶济世—东汉“壶翁”在市集悬挂一壶卖药,医药不分家,故后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