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第4章 Word版含答案.doc
11页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第四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6江苏扬州中学期中)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A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e.溶洞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A.aef B.bce C.cdf D.ace【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①是桂林山水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所致,A选项不符合题意;②图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是流水切割侵蚀作用所致,B选项不符合题意;③图为沙丘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C选项不符合题意;④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D选项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
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是流水切割侵蚀作用,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所致,a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和冲积扇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b、c不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d不符合题意;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是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所致,e符合题意;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f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e、f,即A选项2016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期末)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3.①处的岩石类型和形成的直接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D )A.变质岩、变质作用 B.沉积岩、冷凝作用C.岩浆岩、侵入作用 D.沉积岩、固结成岩4.关于图中信息及其推断正确的是( C )A.②处表示地壳的垂直运动B.③处表示断层构造C.④处多油气资源的储存D.⑤处气温常年低于0℃,季节性积雪广布【解析】第3题,图中①处岩石位于大洋洋底,具有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固结成岩是其形成的直接因素第4题,②处表示两大陆板块发生水平挤压,地壳褶皱隆起,古地中海消失③处岩层没有发生断裂,不属于断层构造⑤处有永久性积雪覆盖2016湖南永州期末)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岩的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读图,甲为岩浆岩、丁为岩浆、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丁为变质岩或沉积岩6.图中a、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C )A.a B.b C.d或c D.a或b【解析】读图,甲为岩浆岩、丁为岩浆、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丁为变质岩或沉积岩图中a、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d或c2016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下图为部分板块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8.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D )A.a B.b C.c D.d【解析】第7题,图中d板块是南极洲板块,其周围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在①~④段板块界线中,④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间的消亡边界,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都是生长边界,D项对A、B、C项错第8题,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结合前面分析,图中d是南极洲板块,a是非洲板块,b是印度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与此相关的板块是d南极洲板块,D项对2015·山东烟台高一期末)读“北半球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岩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 a a B.①④③ aC.③②① D.②③④10.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A.如果P处河流为平直河道,则河流自南向北流B.如果P处河流为弯曲河道,则西岸为凹岸C.该地区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④岩层D.P处河谷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无关【解析】 第9题,沉积岩③早于②形成,侵入岩①形成时代最晚第10题,如果P处河流为平直河道,北半球应右岩侵蚀,左岸堆积,河流应自南向北流如果P处河流为弯曲河道,则西岸堆积,应为凸岸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读图完成11~12题11.有关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①②没有关系B.地貌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②没有关系;褶皱①形成后,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貌③C.褶皱①形成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貌③,在地貌③重压之下产生了地质构造②D.褶皱①形成后,在断裂作用下产生地质构造②,并形成了断层陡坡,在陡坡坡下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了地貌③【解析】 断层②切断了向斜①,因而①的形成早于②;断层②形成后,断层右侧岩块相对上升,图示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并顺着地势形成了一条河流。
在断层陡坡的坡下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了冲积扇③12.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地貌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原因不可能是( D )A.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a B.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河流入海水量减少 a a D.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解析】 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只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入海泥沙增多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14.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解析】 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应该先出现褶皱,然后岩浆喷涌,后来出现断层,最后又发生沉积第14题,褶皱顶部岩石破碎,又因断层存在,可以建采石厂;因地基存在断层,不能修建铁路和隧道等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15~16题15.Ⅳ单元地貌是( C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死火山16.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解析】 第15题,Ⅳ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
第16题,Ⅱ单元岩层背斜构造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岩石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层2016四川遂宁期末)下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17~18题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B.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侵蚀作用最强D.甲、乙、丙三地中,乙地堆积作用最强【解析】A项,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故正确B项,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物体运动惯性、河道的形状有关,故不符合题意C项,甲乙丙三处中,乙处侵蚀作用最强,故不符合题意D项,甲乙丙三处中,甲处堆积作用最强,故不符合题意18.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C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 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增多;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调查了我国东部某河流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据此回答19~20题19.图甲中AB段河流( A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20.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河床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解析】 第19题,由图丙可以看出,B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比A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平缓,两水文站之间有湖泊,湖泊对河流干流有调节作用,因此B水文站位于A水文站的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20题,图甲中EF处河道弯曲,E岸侵蚀严重,F岸堆积,图乙中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由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图示区域地势( B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2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第21题,根据河流上游支流状态判断出西北侧为河流上游,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
第22题,由材料可知,埋藏地点在瀑布的右岸,只能是③和④中的某点,又根据比例尺算出1 108米相当于图上距离的1.108厘米,可量出④点符合要求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23~25题23.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 )A.峡谷 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 D.沙丘24.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B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25.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D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解析】 第23题,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地、丘陵区,海拔高,多形成峡谷第24题,沿海地区、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区和台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适宜居住,有利于形成聚落第25题,读图可知,清代中期以来,开垦者开始从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地带沿河谷上游向丘陵区、山地区转移,在山间河谷地带形成聚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26.(2016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左图为岩浆岩形成过程示意图材料二 右图1为某家庭装修用的岩浆岩地板板材照片;图2为安徽黄山岩浆岩景观图1)图中甲箭头表示的是__岩浆上升(冷却凝固)__;乙箭头表示的是__重熔再生__2)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的角度,说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差异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__3)右图板材属于__侵入岩__(侵入岩或喷出岩),判断理由是__有结晶,表示冷却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结晶(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__4)列举常见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各1例喷出岩:玄武岩;侵入岩:花岗岩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__(5)图2景观的形成受到的外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