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1).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41418035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前 言言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与仪器仪表类各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将互换性原理、标准化生产管理、几何量计量测试等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产品及其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技术问题本课程根据国家最新标准讲述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等实用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公差设计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 科技素养与方法论、专业基础知识与人文品德修养整合发展 (2)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不断提高产品的互换性,公差配 合与测量技术是提高产品互换性的必备前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 (一一)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 内容,掌握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标注。

      3.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二二)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 正确使用公差标准进行几何精度设计2. 掌握选择公差与配合的原则与方法;能正确进行图样标注3.3. 了解车间常用测量方法,有初步的测量操作技能;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一、绪论一、绪论学时:2 学时 1.学习目标 (1)了解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例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和公差的概念以及互换性的作用(2) 了解标准化与优先系数的概念例 讲解标准化与优先数系;几何量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发展2. 实践活动建议 实训一:测量的基本知识二、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二、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学时:6 学时 1.学习目标 ( 1 ) 掌握孔、轴基本术语及定义;例 讲解孔、轴基本术语及定义及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和定义(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例 讲解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和常用公差带及配合 (3)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例 选择合适的配合代号( 4 )了解大尺寸、小尺寸公差与配合例 讲解大尺寸公差与配合和小尺寸公差与配合2、实践活动建议 实训二:游标类尺测工件尺寸三、几何公差与检测三、几何公差与检测学时:6 学时 1.学习目标 (1)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例 讲解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形位公差带概念(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例 讲解公差框格与基准符号(3)了解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分析;例 讲解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分析;(4)了解公差原则;例 讲解公差原则(5)了解形位公差的标准化与选用;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原则。

      2.实践活动建议 实训三 百分表、千分表等仪器测量工件的形位公差 四、四、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学时:4 学时 1.学习目标(1)(1)(1)表面粗糙度概述表表面粗糙度概述表表面粗糙度概述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例 讲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评定参数 (2)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注法 例 讲解如何绘制表面粗糙度符号以及注法2、实践活动建议 实训四:利用表面粗糙度样板和表面粗糙度仪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学时分配汇总表学时分配汇总表内容内 容学时1绪论22孔、轴的极限与配合63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64表面粗糙度与检测45实训室:测量基本知识106复习27机动2合 计32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一、教学建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进 行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在教学要求上做 到具体知识传授与整体精神把握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传统与 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软件为辅助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布置和批改作业,及时 答疑解惑,以达到学后懂且能用之目的。

      在注重课堂讲授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实训课的开设和现场指导,以增强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评价建议二、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训考核、平时作业加出勤相结合的形式 理论知识 40%+实训 40%;平时作业加出勤占 20%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按《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进行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通识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PPT 课件等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 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 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