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衔接理) 含答案.doc
8页张家口市一中 2015~ 2016学年高一年级 衔接理班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50 道选择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2.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用 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题号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100 分)1.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 2-4 题2.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3.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下图为“某树木 年轮示意图” ,读图回答 5-7 题。
5.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 B.温暖——寒冷—— 温暖C.暖干——暖湿——暖干 D.湿冷——干冷—— 湿冷6.在 M 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 D.水灾常年发生7.下列地理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地壳水平运动——褶皱——块状山地 B.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秋高气爽C.全球变暖——世界各地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地经济结构变化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低读我国北方某地区 1960 年~2010 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 8-9 题8.图中反映近 50 年该地区A.降水年际变化大 B.气温逐年增高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气温逐年降低9.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A.1960 年~1969 年 B.1980 年~1989 年C.1990 年~1999 年 D.2000 年~2009 年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10-11 题10. 左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问题 B.臭氧层被破坏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旱灾害频繁11.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的哪个部分出现相对明显的变化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
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图,完成 12-13 题12.图示期间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B.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 CO2 浓度大体成负相关D.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 CO2 浓度大体成正相关13. “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读“甲、乙分别为德国、法国 2001-2011 年间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 14-16 题 水 能 核 能 煤 炭 天 然 气 石 油 0% 20 40% 60 80% 10 21 203 205 207 209 201( 年 ) 0% 20 40% 60 80% 10 21 203 205 209 201( 年 ) 207 乙甲14.关于两个国家的能源消费中A.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B.核能能量来自太阳能C.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D.煤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15.2011 年,德国和法国分别属于A.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B.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C.后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D.后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16.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下列地理现象在我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B.青海湖水面将上升C.一月 0℃等温线将北移 D.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南移下图为海南岛聚落和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图。
回答 17-18 题17.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 素是A.河流 B.政策 C.气候 D.地形18.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比较,正确的是①甲聚落的规模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最可能为城市聚落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中新网 2016 年 1 月 11 日电 据民政部统计,2015 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 万人次受灾,819 人死亡,148 人失踪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据此回答 19-20 题19.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频发性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20.大自然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灾害,更会赐予人类丰富的资源下列做法中属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是A.在陡坡上开垦农田 B.黄土高原适当退耕还林还草C.江南红壤丘陵区全部种植水稻 D.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2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北方少、南方多 B.耕地资源东部多、西部少C.有色金属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D.煤炭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读我国 X 省人口部分资料,完成 22-23 题。
X 省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人口年龄构成表22.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C. “低—低—低”模式 D.以上都不对23.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环境污染程度 B.医疗卫生条件 C.人口迁移数量 D.人口生育政策2014 年 2 月 10 日,国家卫计委宣布上海、江苏等 9 个省份已通过备案,成为第一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完成 24-25 题24.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Ⅰ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C.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D.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25.该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A.人口老龄化速度 B.劳动力的规模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 26 题26.图中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A.苏丹、沙特阿拉伯、波兰、德国 B.巴西、印度、德国、美国C.印度、中国、日本、德国 D.尼日利亚、印度、德国、英国下图示意我国 1960~2045 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
读图完成 27-28 题27.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1965 年 B.1980 年 C.2015 年 D.2045 年28.未来 10 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增加 C.用工成本上升 D.人才外流严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29-30 题29.2005~2010 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30.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 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下面为某社区各年龄段人口迁移情况图,据此回答 31-32 题31.据图分析,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人员A.医疗看护 B.高科技人才C.建筑工人 D.幼儿园老师32.从社区分龄人口的移出、移入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A.郊区 B.工业区C.行政区 D.中心商业区33.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 ②人口总数减少 ③人口素质提高 ④初婚年龄提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深圳也是一座移民城市,城市人口来自全国各地。
回答 35-36 题35.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6.大规模的人口迁移①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 37-38 题37.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A. a 城市 B. b 城市 C. c 城市 D. d 城市38.关于 d 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 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C. 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D. 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就业比例“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据此回答 39-40题39.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A.北京 江苏 B.黑龙江 海南 C.新疆 河南 D.湖北 河北40.形成“候鸟老人”现象。












